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赛课心得 | 成长快乐——记2022年海口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备课经历

2022/10/11 15:18:26  阅读:266 发布者:

成长快乐

——记2022年海口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备课经历

杨颖欣

想着要把思考的一切,经历的一起记下来,可是没有时间落笔,再下笔的时候,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其实比赛刚刚结束四天。

比完赛,下午就去上课了。正好下雨,上完第三节课,平时总催着我下课,说“体育老师会罚跑”的孩子们没有催我,任着我拖堂到最后一秒钟。在第四节课下课铃响了以后,抓着我问问题的小朋友着急吃饭,我也才从教室走出来。从上周四开始准备现场赛课,到这个周二,看起来是四天的课,实际亏欠小朋友们太多。月考完只来得及讲完试卷,就投入了备“战”,没有什么时间留给他们问问题。月考作文讲评,还是录了个视频给他们,让他们在我去试课的时候自己放来听。但是乍一回归,做题,讲题,归纳,复习,熟悉的日常忙碌又亲切。忽然就想起《归园田居》,陶渊明书写日常,那么细腻。他看远处的村落,近处的炊烟,他不闻丝竹,只听鸡鸣狗吠。怪不得“恋旧林”“思故渊”,被熟悉感包围,极其容易内心安定。

知道自己进决赛是在上周四。本来以为交完微课视频,可以稍事休息,便把手机丢在一边,听歌打扫卫生。准备丢垃圾的时候想着带手机出门,才发现九点菁菁已经给我信息,告诉我比赛结果。那控制不住的头脑风暴就开始了。

两年前上过“文学短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磨课,一共上了十六次课。我想,我可不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有一点突破呢?之前是单篇鉴赏,这回,可以写个对比鉴赏。把前置学习敲定,周四晚上就去布置给了菁菁的两个班。晚修回来后修修改改就到了第二天,洗把脸就去试讲。第一堂用的是向老师班的学生,发现想讲的内容只讲了二分之一。第二堂用了涛哥的班,大家开玩笑“天地精华一下子就用掉了”。基本能完成课程任务,但只能用一个字概括——“赶”。特别感谢高一备课组的小伙伴们,没有课的老师全都来听了课。坐了一排人在后面,心里倍儿有底气——上得再烂,有人兜底。

周五大家都有语文课,听完我的课,又各自去忙碌了。第三节没课的雄哥,跟我细细地分析了一节课。他当时提供给我另外一条思路,但是当时的我,没能想通。赛后,雄哥说准备把跟我讲的思路实践一下,我快乐地去听课——这才明白雄哥当时的想法和架构。(我得夸夸雄哥的板书设计和举重若轻的推进,真的是太棒了!)

高一备课组那天正好是集体备课,备课完,大家还给我出了点主意。然后,马青姐和叶芳顺着我的思路,跟我一起捋了一下。叶芳说“主线很清晰,就是看怎么做”。马青姐说了优缺点。但是对比鉴赏的点,她觉得在一节课上,还是很难实现的。当时,设计了一个“名家评价之我见”的学习任务。马青姐和雄哥都觉得挺好,而且很期待学生说出不一样的看法,这样就可以借着“不一样”去引导。马青姐还提醒,必须把每一个部分的过渡写好。“学名家写评价”部分,老师的点评应该要更精彩。(事实上,这两个当时我们觉得好的环节,最后都没有了)当时我们还笑谈,觉得时间太少,不然练个三十次,把高一的班都上完才好。

924日,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详案。925日修修句子,自我感觉还行。也发给小白和华蓉看了一下设计。他们觉得比较完整了,我也比较放心。接着,就到了周日的试讲。第一节晚修,在我自己的26班。两首诗都是大家学过的,就省去了预习环节,前置学习安排下去,也没有太多的担心。比较轻松就去上课了。但上课的时候,才发现不容易推进。或许是感觉到了我的紧张,孩子们特别努力地发言。在我课上还没有举手发过言的桓瑞,起来发言了三次。黎吉昊、王蔓怡、莫小曼、陈晓萌……我的孩子们特别努力地给我撑着场子。为什么我用“努力”来概括呢?因为我回想起来,当时的提问不够好回答,我的引导也不够充分,可就是这样,他们都在跟着,回应着。

成慧姐,蕾姐,小白,张鑫一起来听了课。课间成慧姐给我指导点评后,又去听菁菁的课。改标题,评论角度要小,这是成慧姐给我的两个主要建议。接下来,小白、张鑫陪着我细细地梳理了一下。小白说主标题六个字,副标题才是文学短评。张鑫让我把任务环节联系得再紧密一些。然后小白自己还示范,如果是他自己讲“名家点评我之见”环节他会怎么上。并且强调了我给的要求要更明确。

小白可能本来以为给我示范了以后,我要改的是语言。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我推翻了之前的想法,又做了断舍离。其实我也没想到。

触发点是周二大家给我提完建议后,我还是很困惑的。连着备课的疲倦和担忧袭来,第三节晚修觉得自己都没有力气继续试讲了。就在这时候符天翔过来了,他说,老师,你是不是要上课?是不是要帮你把投影什么的都先弄好?我一时顺口就答“好”。其实心里百般不愿意。但还是站上了讲台。20班和26班学情不同,在跟他们讲解的时候因为没有人听课,自己比较松弛,也没有只顾着走教学流程,,我就临时改了加了梳理思维的过程。学生写文学短评的时候,我给杜和福点了一下,发现孩子立马就改得亮眼了。给了我一点灵感,也许只讲一个角度,用写、评、改的方式串联,会有更清晰的指导。

晚修后,回到家实在太累了,打开电脑也写不出东西,干脆就休息了。跟房先生说到试课的时候忍不住就哭了。我说,大家真好,那么忙还抽出时间来帮我备课。我们班的孩子那么努力,听不懂还努力回应。房先生就帮我分析为什么孩子们会写不出来我想要的短评,他觉得我给的支架不够。就算给了正面和反面的点评,学生还是没有具体可以过渡到写作的点抓手。房先生的建议成了9.26”版本的修改宗旨。于是增加了一个提炼写作技巧的任务。房先生还因为提了建议,重回课堂,在家试了第一节修改后的课。我想,他能写出来,孩子们应该没问题。

926日,周一下午就在永清哥班开始了试课。这一次,青云姐,丹姐,永清哥,还有成慧姐的实习生翠萍妹妹一起来听了课。孩子们的表现无比精彩。课后,听了我两次试讲的青云姐说,可以了。永清哥说,大体没问题了,再注意点小细节。丹姐拉着我修改了一些PPT上的问题,给了我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上课铃又响了,我赶着冲去下一班试讲。本来听永清哥说“可以了”,雄哥和马青姐是很放心的。但是后来,他们估计是满头乌云地看着我,紧张地不知如何推进,砸飞了扩音器,尴尴尬尬地完成了课。

这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下午。

雄哥带的实习生,娇颖妹妹给我提了非常切实的建议。我突然就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我的课堂。那天的很多话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第一,娇颖觉得我的课堂任务之间联系不大。马青姐说,是有联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看法呢?小姑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了这节课,但是马青姐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在看这节课,所以得出不同的看法。我又想起春雅姐说的,“要重复关键词”。原来,设计一堂课,就像写议论文,对主题强调不够,也可能被认为是偏题,或是离题的作文。

第二,为什么第一节课永清哥觉得“放心”,而第二节课上完后,其他人,包括我自己是“担心”?这是马青姐当时自己问自己的问题。她的结论是,因为第一节课,精彩的是学生。她告诉我,学生学情如何,我们就要怎么去回应着学生去上课。雄哥说“好有好的讲法,烂有烂的上法。有时候,有问题的答案更有价值。”这是给我破魔咒的关键。我一下子明白,我不能期待学生总是准备好的,而是要准备好自己——当学生没有准备好,我应当如何回应。

第三,雄哥说,要上出点自己的风采,放开来。马青姐说,你最可贵的是面对学生的亲切感,要发挥出来。我一直以为亲切感是最没用的东西,其实是我不够理解。亲切感,完全可以转换成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藉着互动有所生成。

分析完,马青姐说,走吧,去我另一个班上一节课。我心里打着退堂鼓。她说,走吧。这节学生没有预习,老师没有心理准备的课,反而是我上的最畅快的一节课。马青姐说,要这么上课,放开自己来上,捕捉学生亮点来点评。

926日,是一个没怎么睡好的晚上。还以为自己十点才上课,多亏小文的提醒,才认清到达时间。

927日,台风来了。我是第三节课出场。第二节课快下课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我听着雨声,想起昨天东国弟弟给我发的《云上太阳》,“云上太阳,它总不改变,虽然小雨洒在脸上。”自己哼唱着,继续熟悉着昨晚再一次更改的稿子。孩子们来时无雨,归去时也无雨。

比赛前,我跟他们开玩笑。“你们穿白衣绿裤,我穿绿衣白裤,配你们啊。”“别紧张,大声读书,不用管台下,眼里只看着我就好了。”

赛前,临时把“名家示范”换掉了。想到雄哥说的,可以给孩子们更多发挥的空间。孩子们确实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太多太多!遗憾的是,因为平时只用手机计时,实在想不出来比赛的时候怎么计时。时间估错,着急着结束没有能让孩子们分享更多的短评。伍思颖的分享当时掀起一段高潮,孩子们不自觉地鼓掌,我也深深赞叹。却忘了点评她那句“曹操宁背骂名,也要为天下百姓创盛世”,实在是震撼!我由衷地喜欢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神,喜欢他们才气飞扬的表达。还有台下人们所不知道的小科代表流畅的发言,并非有草稿,而是拿错了英语课本,即兴发挥。和这么好的孩子同课堂,真是我的荣幸。

更荣幸的,是我拥有那么好的同事。由衷感谢语文组的各位兄弟姐妹们,感谢大家百忙之中给我指导,给我建议,给我鼓励。特别感谢成慧姐给指导,让我聚焦小角度,谢谢小白张鑫帮我梳理脉络,谢谢丹姐帮我敲细节,谢谢雄哥启发我,告诉我“上课的目标是学,不是学会”,“烂有烂的讲法”,“讲课要有自己的气场”,谢谢青云姐的贴心温柔,谢谢永清哥给的助力,谢谢马青姐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给我推敲,鼓励,谢谢叶芳帮我去繁就简,谢谢春雅姐,龙燕姐的支持,谢谢华蓉周末帮我顺思路,谢谢菁菁忙着备课也帮我准备了练习的班级,谢谢彩霞给强大资源的支撑,谢谢两位实习生小妹妹娇颖、翠萍给的评价帮助……谢谢贵哥,蕾姐,回哥,……谢谢所有牺牲自己时间来听我的课,帮我备课的同仁。在有限时间内的完成挑战,谢谢大家帮我成长!

回顾这备赛的一段时间,是紧张,是沮丧,是翻越之后的成长快乐。

课后和评委刘成老师交流,他也给我提出:一堂课,应当不止于此,评价的时候,不是“老师觉得好”,而是有评价标准。我想,这是我接下来要好好思考的部分。

赛后,听雄哥的课。感动于雄哥说“版权在杨老师,我留下了PPT的封面,课件署名还是杨老师”。更感动于他用他真实的课堂,和我跨越时空来了一堂同课异构,让我看到一节课的N种可能性。

娇颖和我分享,雄哥说过,每一堂常规的课,都是精品课。回归常规课堂,还有好多路要摸索着走。成长不易,成长快乐!

转自:“海南华侨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