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岁月,
是一条河,
深深浅浅的,
都是语文的歌。
★
浅浅小语
我们总会感动于苦难的内容,却容易忽略苦难的诉说形式。教学的意义不只是重新舔舐伤痛,还要进入语言的沟沟壑壑、折折痕痕,去认清这种伤痛的独特表达。
一、课堂实录
注重朗读:《老王》
师:杨绛的文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如果你细细读,会读出它的情感,其实是很丰富很深重的。读这样的一位大家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扣住他的语言,细细的品。举个例子来读读看,杨绛写的这一句话“有个哥哥死了”。
生(齐读):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师:这句话写出了老王的孤独,写出了他的可怜,写出了他家庭的寥落。可是你看杨绛没有一个明显的情感词放在这里,但好好读过,其实又是能体会到的。同学们,读读看。”有个哥哥“这句话怎么读?
生(读):有个哥哥,(读得平淡)
师:声音是往上的,还是往下的?
生:往······往下的。
师:确定?你向别人说“我有个哥哥”,“哥哥”两个字是往上扬还是下沉?(学生齐说“上扬)表示开心,对吧。下一句话呢?
生(读):死了,(低沉)
师:马上就从上面掉下去了。同学们,读。“有个哥哥”预备起!
生(齐读):有个哥哥,死了。(前后情感有变化)
师:接下来呢?很悲痛的时候,老王又说什么了?
生(齐读):有两个侄儿。(声音上扬)
师:“有两个侄儿”,还不错,家里毕竟还有其他人,但是下一句——
生(齐读):没出息。(低落、痛苦)
师:又是什么呀?“没出息。”(声音低沉,痛苦)所以大家发现了吗?这句话,是不是过山车一样的读?感情上上下下,起起落落,也就慢慢品读出了老王内心的苦痛。“有个哥哥”,大家还能为他高兴,下一句却是“死了”,正当很痛苦的时候,他又说“有两个侄儿”,可惜“没出息”。好好读,隐藏的情感就在文字深处。自己读!
生(自由读,有感情):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人了。
师:所以老王的苦,老王的穷,老王的孤,老王的痛,其实都在这平淡的文字当中。你得慢慢去品味。
注重朗读:《紫藤萝瀑布》
师: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开得那样的繁盛。不由得吸引了作者的目光。哪位同学用心读一读描写紫藤萝的句子?大家注意听,看他是否读出被花深深吸引住的味道来。
生(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感情,语速平缓)
师:嗯,这就是紫藤萝花开得很盛的状态。还有没有同学能把这段话、把这紫藤萝读得更漂亮一些?(一女生举手)
生(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感情,最后一句三个“在”语速加快,感情更充沛)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这两位同学在读的过程当中,读的速度明显不同。这位女同学,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更快更强烈。(有同学说“排比”)对,三个在,“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来,大家读读看,这深深浅浅的紫是怎么流动的?
生(齐读):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三个“在”逐渐加快,“不停地生长”语调上扬,激昂有力)
贴近文本,遵从实际
肖老师的每一个课例,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平淡之中彰显语文的无穷魅力。可以说真正是做到了深入浅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一堂优秀的课应该是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而并非方法决定内容。
例如:肖培东老师在导入《猫》这一课时就巧用插图通过观察三只猫的不同外形状态,来判断分别属于文中的哪一只猫,一开始就让学生体悟到猫因不同的遭遇而结局也完全不相同,从而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一波涟漪。
又例如:《老王》这一课肖老师采用“花式朗读”,通过朗读来梳理文章的内容情节,并分析我与老王关系好、好在哪里,学生在读到“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老师问哪位同学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哪个词最能说明我与老王的关系好,学生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一路上”、“闲话”不断。生疏的人能这样吗?显然不能。肖老师就能迅速让学生体悟到杨绛语言看起来平淡,但却意味深长的这种特点。为后面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愧怍“一词作了铺垫,很独特且不着任何痕迹的带领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感言
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感言中,肖老师这样说“年轻的时候,我读这篇文章,关注的是自我成长。现在,我读这篇文章,思考的是家庭教育和中美文化差异等。过去读,我就是那个胆怯攀爬的孩子,现在读,我向往成为那个有爱又懂爱的父亲,那座悬崖也有了不一样的概念,好的文章,在不同的时段给你不同的折射和启迪,教学,也在成就我们自己”。
三、我在现场
例如新疆霍城初级中学郑玉萍老师对肖老师《老王》一课的评价:儒雅清爽的外表。淡定从容的教态。温暖亲切的话语,温润如玉的气质。这样的他会给大家呈现一堂怎样的语文课呢?果然,一段看似随意的“闲聊”就巧妙地领着学生走进了第二段老王和杨绛的“闲话”。轻松自然的开场白,独特的切入,主问题一线串联的深刻设计,巧妙多样的师生演读,转述的文字灵动的变为人物对话,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句人物语言让学生咀嚼出富有张力的补白,你问我答,师生共同演读,一遍比一遍好,一遍比一遍入境。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渐渐明白,淡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杨绛先生对老王无尽的情感。果真,字字句句含真情,平平淡淡有情怀。
四、专家点评
肖老师的课是浅浅的开始,浅的是设计的简约、方法的简捷、课堂的简真;深深地抵达,深的是语言的精妙、精神的滋养、生命的丰盈。恰似撑一支长篙,于星辉斑斓里师生一起放歌,余音悠长,拨动心弦的歌声,直抵灵魂深处。肖老师说:“语文教学是言语生命意识的传递者。”沉潜涵泳,用心读书,我仿佛又听到他在轻声细语地和孩子们说:“读出来的同学们先别急着把它告诉别人,让它自己也慢慢地研读开来。”
浅浅地教语文,尊重学生的认知,教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枝繁叶茂绝不繁冗芜杂,俊秀劲挺绝不旁逸斜出,贴着文本,贴着语言,贴着学生的认知,贴着语文的根脉,去凝视,去发现,就这样,站成语文最美好的姿态。
五、阅读感悟
肖老师说:“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但我不知道这“浅浅的”是一种教学的姿态,还是一种语文的宣啸。但这些课例,我觉得每一篇都是经典,不管是朗读教学,还是就主问题的设计,不管是语言教学还是生成性教学,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那份真诚,那份实在,那份简单,就像山涧小溪清澈明净,“浅浅地教”、“慢慢的饮”、“细细的品”、“深深的启”。读肖老师的书,我收获颇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那么的自然流畅,老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又是那么的交融契合。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又是那么的精辟入里、渐渐深入,整个课堂就像流水一样潺潺,又像万物萌发一样自然发生。这也许就是肖老师所说的“无痕”吧,但又处处透着他教学的用心。也许这就是踏踏实实、本本真真、纯纯粹粹的语文课吧!也许这就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吧!肖老师浅浅的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意。
所以,我很喜欢。同时也希望大家阅读一下这本书!
禹州市钧台中心学校 温丽倩
转自:“张莉工作室中学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