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姚兰: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结构化知识的构建与应用

2022/7/6 15:38:20  阅读:356 发布者:

【摘要】本文结合结构化知识的相关理论,通过梳理英语结构化知识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如何基于特定主题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和应用体现主题意义的结构化知识,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以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听说课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结构化知识在听说课堂中的构建策略,为在新课标视域下更有效地开展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英语结构化知识

【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尽量真实且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连接的情境,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教育部,202063)。这里的“新知识结构”即结构化知识,《课标》中也有“结构化知识”“新的知识结构”等表述(教育部,20206162)。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听说教学中,由于知识碎片化、知识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学生听说学习的效果很难得到有效提升。笔者将从结构化知识的构建和应用视角,分析如何基于教材中特定主题的听说板块内容设计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知识结构,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探讨构建结构化知识的具体实现路径,为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二、结构化知识的概念和作用

1. 英语结构化知识的概念界定

从认知角度来讲,知识不是杂乱无章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有层次和隶属关系(胡晓燕,2004)。以词汇学习为例,如果记忆相互之间没有明显关联的一个个单词,就如同在瞬时记忆中添加一个个碎片,很难将它们高效地储存到长期记忆;而如果将这些单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建构,形成结构化知识,并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进行应用和扩展,就能形成更加完整、立体的词汇知识系统,提升理解并运用这些单词表达意义的语言能力。

从文本分析来看,结构化知识是指经过梳理、组织和整合文本信息后形成的概念结构,并使知识之间形成逻辑关联(张秋会、王蔷,201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明确语篇主题和主旨,确定语篇的主要观点和重要细节,可以提炼出基于主题的知识结构(王蔷等,2019),并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构建与内容和语言相关的结构化知识,为学生内化和迁移知识奠定基础。

综合来看,英语学科的结构化知识是一种“化合物”,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以语篇为依托,有组织、有层次的认知结构,是语言、文化和思维有机整合”的知识形态(赵连杰,2021),构建结构化知识的过程就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2. 英语结构化知识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结构化知识的构建与应用对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达成深度学习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结构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结。结构化的知识更容易让学习者掌握和记忆,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只有在一定的结构里才能发挥其意义(赵倩,2021)。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主动去获得新的知识。而这一过程应该将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以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2)结构化知识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有效知识(梅德明、王蔷,201879)。基于某一主题的结构化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获取课内和课外与主题相关的有效知识,为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以及知识向能力、智慧和创造力转化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吸收和应用新形成的知识结构。

3)结构化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教师需要深挖文本,将碎片化知识整合成主题意义下的结构化知识,并基于学生已知,创设情境,反复帮助学生内化,达到这一主题意义下知识的迁移运用(孙晓慧等,2017)。结构化知识还是问题解决的知识基础,可以为问题解决活动提供知识迁移框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在新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赵连杰,2021),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之下,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的各个阶段融入结构化知识:在学习理解阶段,可以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应用实践阶段,可以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新形成的知识结构;而在迁移创新阶段,则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基于新形成的知识结构解决活动情境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黄正翠等,2019)。结构化知识可以贯穿在激活旧知、学习新知、内化运用和迁移创新等各个阶段。这一知识形态并不单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层面,而是直接服务于意义建构和深度理解,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抓手和可能。

三、结构化知识在听说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实例

下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刘道义、郑旺全,2019Unit 2 Travelling Around”中的Listening板块“Getting ready to travel”为例,通过文本分析与教学目标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完整展现结构化知识的构建思路与实施过程。

1. 基于文本分析,确定结构化知识构建与运用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和归宿(孟碧君,2022)。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首先做好对教材文本的分析。根据文本特征,确定恰当的切入点和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言结构(郭宝仙、章兼中,2019)。

例如,本板块的活动标题是“Getting ready to travel”,听力文本由两段对话组成,围绕中国学生计划去欧洲旅行和外国学生计划来中国旅行展开,既体现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也反映了中外元素的平衡呈现。对话中不仅提到行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如办理护照、申请签证、预订机票、租车、了解当地天气、准备衣物等,还有旅行的个人原因、计划参观的景点。在语言结构上,对话用到了现在进行时,表示行前准备或计划的将来行为。这些内容都可以为学生基于主题构建结构化知识提供重要基础。为了充分利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结构,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听取并记录听力对话中的关键信息,构建“行前准备”主题下的结构化知识;

2)运用“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结构,在小组中描述旅行计划和行前准备,内化新的结构化知识;

3)为假期做旅行计划和准备,在问题情境中应用结构化知识,权衡利弊,表达思想。

教学目标突出了结构化知识从搭建、拓展、内化到运用的过程,为在教学实施中快速定位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与校正提供了锚点。

2. 听前准备,搭建知识结构基础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并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蒋阳姣,2015)。

例如,本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提问“What do we need to do to prepare for a trip?”来激活学生关于旅行的相关背景知识,如get a passportapply for a visabook tickets onlinebook a hotel ahead of timepack some clothesfind out about the local weather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行前准备的常用搭配列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分类相应事项,比如可以将其分为文书类和非文书类(如图1所示),其中护照、签证、身份证等属于文书类,而打包衣物、准备药品、调查天气等则属于非文书类。按照分类归纳和记忆词块的学习规律,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基础。当然,在实际课堂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说出或者写出这些行前所需准备事项的内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的起点不同。对于有的学生而言,导入环节是激活已有知识,然而对于另有些学生来说,却需要把这些导入的知识作为新知识来学习。

上述对与行前准备有关的结构化知识的梳理,不但可以为本节课后续任务做好铺垫,而且为单元主题后续学习做了准备。在本单元其它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旅行之中”和“旅行之后”的结构化知识,由此学生将会形成对于“旅行”这个主题更为完整的结构化知识。这个单元里的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从不同角度挖掘主题意义,构建基于该主题的完整知识结构,为学生迁移运用搭好脚手架,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3. 听中提炼,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在听中教学阶段,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将关键信息(包括词汇、语块)之间的关联性记录下来(如图2所示),帮助学生建构语义网络和逻辑联系,实现学习内容整体化、脉络清晰化、层次结构化以及信息具体化(舒芷叶等,2021)。

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将本阶段的听力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训练学生听取关键词的能力,尤其让学生关注动词getapplybookrenttakebuy等;然后从听取关键词过渡到听取同一主题场景下的完整句子,让学生关注语言结构。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通过听的输入活动熟悉表达将来计划的语言结构,并把它与已经激活的和新构建的词块结构相结合。

2)教师提供示范,保障学生输出结构化知识

在日常交际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存在语法正确与否、语言规范与否的问题。简略回答或者不甚完整的句子片段在交际中是可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再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语法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外语学习者,只有掌握系统规范的语法知识,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才能恰当和正确地使用完整句和省略句(周晨阳,1999),并在两者之间根据语境需要进行切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最好使用教材听力文本中的原句来回答问题。

例如,本板块听力文本使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计划,如“Im travelling around Europe...”“Im applying for my visa...”“My parents are taking me to...”等,教师可以给出完整的回答作为示范,以鼓励学生模仿并尝试整句输出,把新构建的词块结构与这个语言结构结合运用,为之后回答实际情境中的语言问题作铺垫。

4. 听后分享,迁移运用结构化知识

通过听前阶段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听中阶段对文本的学习理解和分析训练,学生已构建了“行前准备”这一主题下的相对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在听后教学的阶段,学生既要融合已有的结构化知识,更要基于“升级版”的结构化知识,在新的情境中尝试完成表现性任务,实现“持久理解”,并“聚焦那些能综合运用知识并能进行评价与创造的高阶认知目标”(周文叶,2017)。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依托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谈论自己的旅行计划,培养他们制订计划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结构化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并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如引导学生继续采用可视化工具将结构化知识勾画出来(如图3所示)。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推敲旅行计划,多问问“what if...”这种类型的问题,尽可能囊括在不同时间、去不同目的地的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当然也要鼓励学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笔者的课堂上,有的学生想到要找人照顾家里的宠物猫和宠物狗,制订了个性化的旅行前准备方案。

四、结语

笔者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中,通过听前、听中、听后三个学习阶段的活动设计,促进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力求达成有深度的主题意义探究和学习。在听前阶段,首先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关联生活逻辑,建立知识结构基础;在听中阶段,引导学生输入反映主题意义的听力语篇,梳理和提炼信息,归纳主题意义,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并在完整表达中进行内化和巩固;在听后阶段,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分享,解决主题意义语境下的生活问题,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新的知识结构,促进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培养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建构新概念,推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学习的发生。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设计课堂活动最为有效的基点是教材语篇。只有深入研读语篇,才能准确把握主题意义,找出语篇的文本逻辑与结构层次,更好地理解教材活动编排的思路,设计出反映实际学情并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有层次、有意义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意义构建和应用结构化知识,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养的转化。

* 本文系北京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利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立项编号TZGH2021245)的研究成果。

来源:姚兰  “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结构化知识的构建与应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期,第42-45

转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