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简介
2022年6月14日,长宁区小学美术学科召开“中国画单元教学研讨”线上教研活动,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徐敏老师受邀参加教研活动,活动由长宁区小学美术教研员周方耘老师主持。本次教学研讨聚焦中国画单元教学的实例研究,用两堂课对标新课程标准,探讨艺术课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地,同时也展示了长宁区青年美术教师在线上教学期间的视频课建设成果,为长宁区小学美术学科探索数字赋能教育教学积累了资源。
以问题拉开序幕
首先,周方耘老师抛出了部分长宁区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标学习之后,希望进一步了解的问题,以此拉开了教研活动的序幕,希望通过本次教研能够回应这些问题,让教师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对标课程标准
接着,周老师组织大家共同学习了新课标第二学段(小学3-5年级)中国画教学的相关学习内容与要求。提出本次研讨需对照学段要求,对展示的课例进行观察,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普适性的经验,重点关注中国画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我国历代画家不断探索、总结而成的”。
教学展示
《墨线的变化》
三年级
单元名称:《走近名作》
执教者:江苏路第五小学 任伊洁
单元规划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吴冠中作品《梯田》的创作内容和表现技巧,初步学会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能画出有变化的墨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尝试与观摩示范,学习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通过对画家作品与真实梯田照片的欣赏、比较、分析和揣摩,理解画家的笔墨运用与梯田造型结构之间的关系,领会画家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方法;在运用笔墨表现旅行中所见风景的过程中,体会笔墨表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的笔墨变化之美和独特魅力,对中国画追求意境、以形写神的文化产生兴趣,乐于大胆表现。
学习路径
教学设计说明
《墨线的变化》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有粗细、大小、浓淡、疏密变化的墨线和墨点尝试创作。为了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四项主要的学习活动,明确每个环节需要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用笔技法的同时,逐步欣赏、理解艺术作品,并能使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将欣赏内容与美术本体知识深度结合,围绕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梯田》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墨线的感受与模仿,学习水墨造型中粗细、浓淡、大小、疏密的美术知识,并体会变化之美。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中,运用视觉化的方式理解大师如何从实际物象中提取抽象的点、线、色块等元素,并组织安排画面。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照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检测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将照片中具体的物象进行抽象处理,并且主观调整画面,进行创作,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任伊洁
团队伙伴分享
江苏路第五小学 吴进
本课从真实的梯田景色出发,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梯田这个“表现对象”进行审美,通过比较、分析、揣摩等活动,了解大师是如何解读梯田美景、如何抽象景色中的造型元素,并进行画面的组织,将心中的“梯田”表达出来的。通过这样一个作画思维的体验过程,感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将原本“画面解读”的过程替换为“了解大师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进而衍生成为学生自己欣赏作品的一把“钥匙”,用于打开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和体会作品中的美感的能力,而非从教师的分析中获得。
这样的一个创作思维和理念的习得,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践尝试”提供了思考路径,帮助他们像大师一样思考和创作,并获得艺术成果。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艺术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水墨生肖虎》
四年级
单元名称:《走近名作》
执教者:安顺路小学 杨少鹏
单元规划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虎文化,了解老虎头部的造型特点和身体的动态特点,学会用中锋、侧锋和有提、按的运笔画出老虎的头部和身体动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溯源、演变和衍生,体会中华民族崇虎的文化观念;在找颜色区分形状、观察分析和欣赏大师作品的过程中,探究和表现老虎的头部和身体动态的画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用笔墨表现动物的乐趣,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我国历代画家不断探索、总结而成的,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学习路径
教学设计说明
《水墨生肖虎》的主要内容是用国画的表现形式来画一只老虎,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老虎属于比较复杂的动物,结构比较难掌握。所以我将老虎的造型分为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头部的造型特征和画法,第二内容是身体动态不同表现和画法。同时本课以真实的老虎
为依托,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老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老虎的特征和动态表现。并且以直观的动态视频、不同老虎的动态
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性去表现自己喜欢的老虎造型,从而打破了传统国画教学中以临摹范画为主的枯燥模式。在教学方法中本课采用了欣赏探究、观察分析、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找一找、猜一猜、辨一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形状、分析结构和观看示范、观察用笔表现中了解和掌握老虎的特征和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简单地分析动物造型特征和动态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此类方法去表现不同的动物。
——杨少鹏
团队伙伴分享
江苏路第五小学 邱瑾
传统中国画教学中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因此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消磨了学习的热情。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今日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求。这节课从观察分析虎头色块,到引导学生观察老虎动作姿态,把画老虎归纳为色块,轮廓,花纹三部曲,强化了对老虎不同角度的观察,鼓励孩子运用正确的观察法、归纳法,去尝试绘画自己喜欢的老虎造型,而不是一味模仿范画。教学活动中彰显了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素养。
安顺路小学 李颖慧
用国画的方式来表现老虎难度十分大,对于教师的教也是一个考验。教学中对于怎样表现老虎,杨老师并不是单纯教授用墨色及运笔方式让学生跟画,而是提取了老虎的毛发块面、动态线和骨骼线,与笔墨运用产生联系,由繁到简、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笔墨运用与老虎身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学生也从最开始的无从入手、不敢尝试,到后来的跃跃欲试、喜欢表现,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专家点评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研员 徐敏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发布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长宁区小学美术教研团队以中国画教学为切入口,探讨在教学中促使核心素养落地、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这样的研究恰逢其时。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3-5年级)的学段教学提示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而中国画教学内容就承担着这样的教育任务。可以结合课标该学段“学习任务一”和“学习任务二”中相关“内容要求”去落实,引导学生体验中国画笔法、墨法的基本特点,感悟中国画中浓淡、粗细、疏密墨线所呈现的美感。并通过教学,能使学生逐步达到 “知道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由我国历代画家不断探索、总结而成的”这一学业成果。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来反观今天的两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两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感受笔墨变化之美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运用与物象结构、造型特征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第一节课《墨线的变化》,以梯田为表现对象,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运笔转折处产生的墨线效果和梯田形态、厚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墨色的浓淡运用与远近层次表现的关系。在作品和自然照片的比较中,使学生发现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的关系。第二节课《水墨生肖虎》,因为老虎的造型结构比较复杂,教师运用了基本型概括和中锋勾勒的方法来表现老虎造型,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归纳出笔墨表现方法。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国画笔法墨法特点的同时,粗浅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是由我国历代画家不断探索、总结完成”这一美术观念。
建议,后续在单元整体规划与课时设计中,可以进一步通过情境设计、任务设计,来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理解知识,自发运用知识进行美术表现的学习活动。可以通过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与探索笔墨运用与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持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了解笔墨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动物的水墨表现上。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中国画技法并不需要简单模仿,它需要我们像艺术家一样不断体验与探索,才能获得更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笔墨创意实践和文化自信培育方面得到更好的强化。
两位教师非常年轻,今天周老师特别安排了两位的幕后团队做了介绍,体现出学校教研团队在教学上的专业力和思考力。今天的教研活动,更多体现了整个长宁教研团队的研究基础,使青年教师能够站在团队研究的肩膀上,呈现出很有成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科教研与教研团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转自:长宁区小学美术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