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参加北京教育学院与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新课标 新挑战 新作为——第二届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1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等多加媒体进行报道。陈金香校长在分论坛进行《聚焦新课标 建构新样态——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徐宏副校长主持分论坛,杨秀治教授进行论坛点评。
#01
陈校长主题报告
在本届论坛中,陈金香校长作为分享嘉宾,结合新课标与学校发展实际,向与会专家、校长及教育同仁介绍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及路径。陈校长从新课标出发,紧密围绕“研读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价值观;聚焦关键点,深化素养导向建构观;锚定综合性,优化课程实施系统观”三个层面,从全程育人与全面育人的视角,做好纵向学程维度的课程结合与横向内容维度的课程统整。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建设环节,以大任务、大主题为关键点,进行课程结构的微观设计,统整学科资源,设计跨学科、超学科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实施环节,锚定综合性,落实整体备课,包括全年级的整体备课、全学段的整体备课、全校老师的整体备课,做好核心素养与日常教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并以大概念、问题解决、大作业观等为抓手,在单元整体教学、主题项目实施、作业管理模型等维度,结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大数据背景下的有意思与有意义的教学与信息技术交融支持的教育系统,以阶段性的实施与整体性的落实,实现目标的最初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培养。
陈校长表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将在深入研究与解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以素养为导向,扎实创新课程内容与实施路径,建构发现教育课程新样态,并在不断向未来中,举全力促进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02
专家点评
杨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对陈校长的主题发言给予高度评价,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许。19年的变革,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一所薄弱的农村校成为全国名校,杨教授认为这与陈校长高扬着的理想主义大旗与为理想奋斗的行动密不可分,陈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分析学校不同阶段的校情、师情与学情,在每一步扎实的变革中进行探索与反思,在一次次的积累与蜕变中成就学校的成长与蜕变。今天,在陈校长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声情并茂中的诗意与深度,感受到规矩意识与辩证思维,感受到行动上的对于教育改革的热情,对于新课标、新挑战,努力做的有意义于孩子、有意义于民族的新作为。
徐宏副校长在论坛即将结束时,对本次论坛的主办方北京教育学院与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表示感谢,对杨教授的点评表示感谢,对于参加分论坛的校长和教育同仁表示感谢,在教育改革的交流与分享中,大家从不同的视角表达对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认识与期许,并表示学校全体教师将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守初心,担使命,以躬耕者与守望者的姿态做好改革与创新,举全力守护童年最美好的成长。
教师学习心得分享
今天下午有幸参与了主题为“新课标 新挑战 新作为”的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由教科院、联盟校和雄安新区的老师们分别分享本校的成果,在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陈校长以“聚焦新课标 建构新样态——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演讲中提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为研读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价值观。陈校长带领领班班子充分研读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透彻的分析了“培养什么人”,以及明确了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提出了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课程群项目群为课程体系的架构,坚持立德树人与五育并举,在减负提质中建构学校教育新样态,推进高质量发展。陈校长还提出要纵向维度以阶段化的学程衔接为特征,实现幼小中渐进化一体化,打破各阶段之间的界限,实现课程与人的一贯性与整体性。围绕大任务形成跨学科项目的横向课程研发“爱+”,确定“认知-情感-行为-探索”的四维培养目标,确立“阐释-共享-评价-拓展”的四步主题研究路径,培养师生“认知-能力-行动力-社会能力”的四个成长关键。
第三部分为锚定综合性,优化课程实施系统观。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全学段整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不断优化课程,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培养。并以解决问题为特色,开展项目式学习。低年级入学以A-S-K主题项目中的pre模块课程为导入,充分契合学龄儿童的认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程上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是一个新征程的起点,是我们要抓住的新契机,相信在陈校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更加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王萌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4月21日正式发布,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创了新起点、新路径、新征程。为能够更好地领会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促进教师素养提升,我校按照教体局的安排,分组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活动。
本次新课标改革在语文方面变化不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总纲中,提出语文课程在总课时中的占比加大,在九年总课时中占比20%至22%。以期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普通教师而言,需重点关注的变化有两个。一是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落地的问题。应正确理解四个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交融的关系,不应简单地将其割裂开,当作四个并列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牢记: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都需要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二是对“六大学习任务群”的认识和设计。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层层提升。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按照新课标对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进行精心设计,有效实施教学,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素养。
新课标的这些新变化,符合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特别是从小学到高中的无缝衔接,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了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新态势。
面对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我们要及时做出转变。
首先,教师的角色要进一步转变。从过去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由“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教师才会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历程,才会由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其次,教师面对知识的态度也要发生转变。知识不再是传递性的,是基于活动而生成的,是在被“人”需要时适时介入的。它需要我们将之转化为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评价要前置,明确学习活动的价值指向,将评价动态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学习。
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单篇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在进一步统整之中构建学习单元,而教材的课文资源也只是教学资源整合后的基础性要素。
最后,基于单篇教学的问题设计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转向包含着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等在内的教学情境的开发与设计,使得教学单位由时间转向学习事件,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对于新课标的解读,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持续下去,不断深入。每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标准,脚下有经纬,在不断学习中明确教学方向,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王娟
今天,我组教师认真学习了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虽然学习的时间短暂,但却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多位名校长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我们认真聆听多位校长生动、形象而又精彩的讲座,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精神上也备受鼓舞。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新课标的导行下,形成跨学科的教育,让学生多维度的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聚焦榜样主题探究。以行为实践形成拓展,围绕大主题形成超学科的发展,建构以主题项目为引领的跨学科整合能力。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生进阶培养。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我对课标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以课标为依据,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更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为“宗“,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制定适宜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到达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资料,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守候在电脑旁,虽然是云端学习,但也感受到了亲切与满满的收获。今天聆听了几位校长关于聚焦新课标的专题讲座,很多校长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展开论述,那么说谁来培养人,毫无质疑就是我们的教师。作为一线的教师就要像杨教授所说的要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改变自我。聆听了这些校长、专家对教师成长的解读与引领,我们应该回归教育常识促进教师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虽然学校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在时间和精力上可以高效率地传承文明与知识, 使一个人迅速过渡为一个能驾驭课堂,教育学生的教师,但教育变化快,新理念更新快的时代,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应对时代的发展,做学生需要的教师。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要成为一名善教者,就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全面贮备知识。否则,新课程标准就无法正常实施。对教师而言,光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已经不够用,还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充实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任务,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要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就要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挑战自我,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做发展型教师。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
在2020 年11月成功举办第一届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大大促进了京雄两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进一步助推雄安新区优秀校长与教师团队成长,助推新课标(2022 年版)在学校层面落实,再一次举行第二届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我校陈金香校长作了名为“聚焦新课标 建构新样态——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演讲。陈校长从聚焦新课标,建构新样态,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同样强调了对新课标的解读,强化课程育人价值观,通过不同纬度详细说明我们实验一小是如何践行新课标理念。
首先研读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价值观。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新理念与新要求,以课程群、项目群为课程体系的结构表征,在减负提质中建构学校教育新样态。此外,聚焦关键点,深化素质教育导向建构观。教师应构建大任务、大主题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有效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进行减负、增效、提质。
陈校长也为老师们介绍了我校发现教育体系变化的历程。从以学科为表征的课程教学,到以课程群为为表征的课程结构,再到以项目群为表征的课程系统。通过三层模式变化,要让大家了解到我校一直践行改革发展与时俱进。
另外赵旭红老师的《新方案与新课标下教师面对的挑战》的发言,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目标性和实用性更强,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特点,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特点,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标中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需要老师们去学习和摸索。跨学科活动强调实践性,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教师集体合作。注重学段衔接,保证衔接的准确性。所有的教材要全面了解,透彻的了解。
从西师附小的高校长《让教师站在教育教学管理正中央—浅谈新课标学习的组织方式》的发言中,我学到了成立项目组进行新课标学习的方式—集体审议。成立阅读指导委员会,通过各种阅读沙龙活动,老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延展到课堂之外,走进生活。成立的心理项目组每周一次研讨,落实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录制微视频发布在学校平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课标学习项目组针对90后的教师特点,由老师们觉定应该怎么学,比如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短视频进行学习等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从陈校长以及各位专家教授的研究中,学习到很多,受益匪浅。面对新课标,新的教育改革形式,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保持学习精神不断反思,反观自己的教育观与工作目标,是否站在大局观,是否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要大胆的批判自己,革新自己。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创新,鉴定自己的目标。
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认真去落实学科素养。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英语教研组
今天有幸参与聆听了“新课标,新挑战,新作为”为主的第二届竞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使我们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有了更深的认识。为能够更好地领会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组织科学组成员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原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教师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划小学阶段需要达成的科学核心概念体系。探究能力发展体系,自为目标逻辑发展体系。修订和编写了一至六年级的科学教材和配套的活动手册。
本套教材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科技发展史之间关联为出发点,发展学生思维。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我们要及时做出转变。
一、 转变角色、
以往的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传授者。而现在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领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敢于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亲身经历才会理解更深刻。
二、 深研教材
作为科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意图,设计生动有趣 的课堂活动。知识不再是传递性的,是基于活动而生成的,学生重新体验了发现的过程,更深入地参与学习。
三、 形成大单元概念
新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主题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组织形式,构建单元课题结构。使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逻辑和认知发展变得有序,更符合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因此我们不论教授哪个年级的课程,都要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发展性。还要注重不同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合理有效设计活动。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的解读,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持续下去,不断深入。
科学教研组
今天我组教师学习了京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会上陈校长作了名为“聚焦新课标 建构新样态——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演讲。陈校长从聚焦新课标,建构新样态,以素养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同样强调了对新课标的解读,在讲话中我们又学到了许多。
我们体育组要做到不断创新,努力研究在设计中跨学科,努力尝试多学科融合,以此为课程实施提供动力。协调创新,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不断创新,进行学习,以大作业为延展,助理课堂提升,设计整个单元整体的综合性作业,以共同体式学习单方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赋予学生收集信息,创设课题的学习能力。
身为一名一小教师,为身在一小这样强大的教育集团中感受自傲,在近期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努力做到针对学生体质健康、体质健康监测、体质干预有确切的影响,学生分享、亲子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家庭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家长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监督极大地促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原则,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项目的提升。
体育教研组
今天非常荣幸能参与“新课标,新挑战,新作为”为主的第二届竞雄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是我有了进一步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受益匪浅。
通过仔细的学习,深入思考,使我更加明确了“新课标,新挑战,新作为”为主的理念。陈校长就以新课标修订为基准,从三个大方面讲述实验一小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做法:(一)以大概念为焦点,整合单元教学。(二)以问题解决为特色,开展涵盖各个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其中包括:1、确定问题+驱动的项目目标环节;如ASK项目。2、设计实践+探究的执行要素环节;如友善用脑项目。3、建构反思+提升的项目实施环节;如协同创新项目。4、形成总结+创新的再生成果环节,如认知风格项目。(三)以大作业观为延展,助力课堂提升。校长从宏观、中观、微观层级化统筹中,形成千帆竞放的作业设计生态系统。其中,使我对协同创新这一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陈校长对协同创新研究项目提出:一方面,引领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以跨学科实践活动即以主题研究的形式带领学生经历问题的研究过程,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的确,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也积极快速的行动起来,通过陈校长的引领,我进行了深入思考,一系列教育创新、美育教育以及有“趣”的音乐课的设计等创新举措正在展开。基于小学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面临音乐学科与多学科融合的情况下,始终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最终目标。学生通过拍手、拍腿来感受音乐强弱的对比(拍手是强拍,拍腿是弱拍),一部分同学跟着音乐的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用手拍出音乐的强弱感受音乐中强弱的对比和力度的对比,再组织另一组同学听音乐用线条的粗细画出音乐的强弱,设计有激励作用的课程,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观察出示
中的线条粗细、紧密和舒展,情景的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能充分掌握音乐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今天的论坛和陈校长引领式的发言,我想,学科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时需要音乐教师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认真做好教学教案和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突出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合进其他学科内容,丰富本学科知识,用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研组
转自: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