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周天河区数学教研活动已圆满结束,现跟老师们一同回顾教研活动具体内容。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观看汇景实验学校梁清付老师的课例《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视频资源《如何撰写和利用学后反思》,最后是结合课例和视频学习对问题一和问题二发表看法;
第二部分是七年级中心组对学期教研活动进行汇报总结。
Part 1
12周教研
活动成果梳理
本次教研活动的研讨课由汇景实验学校的梁清付老师承担。4月初,汇景实验学校初一数学备课组早早着手进行集体备课,面对于因疫情反复全市突然停课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充分地利用期中考前仅剩的几天时间进行试讲。
试讲、集备研讨
七年级中心组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对试讲课进行线上研讨,腾讯会议结束后还继续以文字的形式在群内讨论,我们研讨的步伐从未停歇。
教研流程
教研当天,各学校备课组集思广益,踊跃发言,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点子,现将各备课组的观点整理梳理如下:
问题一是观看课例《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发表评论:在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审题提取信息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ꔷ1 观看课例 ꔷ
1.在回复的评论当中,许多老师谈到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2)当前各类数学考试,越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问题一般篇幅较长、信息量大、各种条件关系错综复杂等。学生要正确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深入理解其含义,再进行分析,弄清材料中隐含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提示什么数学规律或新的解题方法、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进行迁移,解决问题。
2.关于能力培养的问题,老师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策略。
(1)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激发学生研究综合性强的问题的兴趣,可以引入一些身边的例子,例如核酸检测等相关的防疫问题。类似书本上的运输问题就是他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少的例子,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就要慢慢引入,这样才能更好开展教学。
(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作用。数学教材很多章节都安排了“阅读与思考”栏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被很多教师或学生忽视。从课本的学习内容安排上来看,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看成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材料,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审题时间,让学生理解题目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题目。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说出或上台写下自己困惑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反复读题,在解决完学生的困惑之后,让学生再次读题,获取不一样的感悟。
(4)从学生的习惯着手,教会学生断句。特别是“的”前“的”后的对象要搞清楚,此处读题时速度宜放慢。设未知数后可以把相应未知数代入相关位置重新再读一次题目,直至把相关信息完全理清。对含有等量关系的关键词可以进行圈画等重点标注,加强对关键词及关键信息的提取与理解。学会把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或表格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
(5)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荐课外读物。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有的学校备课组布置了师生同读《数学家的眼光》的任务,学生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课内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增强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6)教师示范。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在培养教导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
问题二是观看视频《如何撰写和利用学后反思》,结合本课例的实施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如何设计学后反思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ꔷ2 观看视频 ꔷ
学后反思作为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在完成学历案的规范引导的学习后,进行新知和旧知相互融合的过程,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不论是否以“学历案”的思想作为一节课的设计理念,我们都应该把学后反思作为课堂的重要环节进行设计。
1.对于如何设计学后反思的问题,可以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和反思迁移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1)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学习目标的撰写:不宜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应该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知道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应该收获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本领?而目标的达成与否是评价一节课最重要的指标,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从这个方面进行反思。
2)学习过程是否认真
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只有经历了相关的过程,学生才能慢慢形成相关的能力和素养,所以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课前是否预习;课中是否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是否自主复习等。回看每一个教学环节,思考你在各个环节中做了什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用简短的语言和同学们交流。
3)评价任务是否完成
如果已经完成,则可以总结经验;如果没完成则总结“错在哪”“为什么错”等问题;总之,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想学生学完后还会存在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可以进一步拓展。
4)是否具备反思迁移能力等
设计反思自问,例如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
①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 (整理内化,建知识体系)
②我知道了多少? (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
③还有哪些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 (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
2.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各学校备课组认为:
“学会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课堂、与他人分享,重要的是能培养自我批判的意识,交流“学后反思”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帮助和收获,用同伴的成功经验、事例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这件事值得做”,可以引导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 对知识进行梳理或者总结。
梳理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哪些收获?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想想自己是否还有不明白的知识和内容?说出或者写下你的收获和困惑。用思维导图或者其他形式总结本节课等。
2. 查找问题、记录或指出自己学习的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提出需要
寻求何种帮助。
学后反思要在时间上尽量充足些,要充分调动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不管对错,也不强求思考的强度和深度是否足够。
3.分享经验,即自己的哪些东西值
得与他人分享。
比如,我用了什么方法分析问题,列表还是画图,好处在哪里?语言应精确、简洁又明了、张弛得有度。
Part 2
中心组
教研工作总结
接下来,陈舒芳老师代表七年级中心组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汇报由四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
研究过程的亮点与不足
本学期,在刘永东老师的思想引领下,七年级中心组延续上学期对学历案的研究,继续开展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研讨,通过反思与改进,总结了以下亮点与不足:
亮点1:中心组成员带头示范,区内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上学期主要是中心组成员承担研讨课任务,本学期有更多区内其他老师参与。
亮点2:以不同课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讨。本学期研讨课涉及概念课、习题课和活动课,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在不同课型中,学历案的编制和课堂实施有什么区别和共性。
亮点3: 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了上学期16周教研活动的现场分享并录制的视频资料,尝试在聚焦学历案的其中三个要素——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希望大家通过视频进行二次学习,加深对学历案的理解。
亮点4: 在提出教学建议时,既关注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关注学历案的编制。
不足:
1.还应以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讨,使研究更加全面;
2.课例的实施与学历案的研讨结合得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研究不够深入。
环节二
活动回顾,共享精彩
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背后是执教老师们贡献的智慧,他们搜集资料,自我备课,主动虚心向教研组和中心组老师请教,积极磨课,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
【教学反思节选】
杨玉莹老师: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基于学历案的使用下,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标注数轴上点的坐标引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标注平面内点的坐标,从而发现建立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即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标注点的位置坐标和根据点的坐标描点。
代悦老师:这次备课的过程,我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一开始的无,是还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和流程,到为了完成知识点的学习避免学生走弯路而提前搭设的设定,在经过研讨后,明确活动课的目标后,去掉了这些模式,又放手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这也让我对数学课有了更多的思考,老师讲授多少内容远不及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更有意义。
杨俏文老师:这节课的思想主线是数形结合,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很难理解为什么方程会变成直线,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设计层层递进的课堂问题和思考,进而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为什么会是一条直线,而非射线或线段,也需从方程解的个数着手探究。根据学生会遇到的障碍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思维,才更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
梁清付老师:对于任务的设计起初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完全的问题驱动,一步步带着学生去思考与解决,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另一种是完全的开放,简单铺垫之后就让学生以小组的的形式思考,总结自己组内的困惑,再去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形成数学建模思想。最终在实际操作教学实施下,还是选用第二种教学设计。
上课ing .
周钰娟老师:本节课以学生的座位切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回顾生活中不同的表示位置的方法,自然过渡到数学世界中表示点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实现数轴到坐标系的转变,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我也对学历案有了初步的认识。
优秀的研讨课离不开强大的团队,各校初一数学教研组及时召开教研组会议,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和指导,相互协作,精打细磨,再次感谢各校初一数学教研组的付出与奉献。
3月中旬以来,广东疫情反复,第8、12周都采取线上观看试讲课、腾讯会议研讨的方式,此外,老师们也随时在qq群发表看法,特别感谢李芸老师、张琼吉老师对我们思想的引领。感谢刘永东老师在我们激烈研讨的同时发给我们学习的资料。
环节三
聚焦困惑,助力实践
发现困惑并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每一次教研,我们中心组老师都会根据试讲和研讨的情况,提出自己的困惑形成研讨问题,与全区七年级老师共同研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研讨,我们形成了以下困惑,相信能成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的又一起点。
环节四
展望未来
教研无止境,实践出真知。本学期,我们围绕学历案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研讨,老师们初步学会了编制一份学历案,小部分老师尝试在课堂上使用学历案,未来我们还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学历案,这些实践背后更重要的更核心的是:通过学习、实践、交流、思考,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转自:广州市初中数学省级学科教研基地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