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标解读丨吴立岗:根据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改革作文教学

2022/5/23 9:57:22  阅读:657 发布者:

根据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改革作文教学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吴立岗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后,我想对如何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提点不成熟的意见。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导,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第一,我认为在每个学段,语言的发展是由这个学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主导活动不同,语言的交际功能也就不同;语言的交际功能不同,我们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也就不同。例如,儿童在六、七岁以前(学龄前),主导活动是游戏。因此,我们应该设计的学习任务群是游戏,让儿童同伙伴交往,逐步形成语言的调节功能,即要他们掌握口头语言,而且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但是进入小学后,学习书本知识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语言的概括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功能就迅速形成。这时候语言的书面形式(如语言成分、词汇、简单的语法规则和文章的基本结构等)就应该成为儿童的认识对象。但是仅教学记叙性文体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结合各学科的教学,让儿童掌握科学性文体,如学会记听课笔记、做文章摘要、写书评等。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团队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他们的交际越出了家庭和学校的范围,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样就促使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的语言功能得到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更不能满足于教学记叙文体,必须同时让学生掌握说明、议论、应用等文体。在口头训练方面,教师要特别重视教会学生讲演和辩论。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在交际进程中“审时度势”,根据对方的反应灵活地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在第三、第四学段,教师应该根据主导活动的真实情境,有所侧重地设计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而进入高中以后,职业定向活动逐渐成为学生的主导活动。语言的自我教育功能和创造新信息的功能不断发展。这样,就应该要求学生十分熟练地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他们多设计发展个性的学习任务群。

第二,我认为应该为各个学段作文教学的任务群确定科学的训练序列。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训练、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我认为,要设计各个学段作文教学的任务群,立德树人是灵魂,审美体验是动力,思维训练是关键,语感积淀和语文要素学习是基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是主要途径。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思维训练的问题。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语言活动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人所固有的高级心理交往形式有可能存在,只是由于人可以通过思维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因此,思维是作文的关键。中小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的同时也应兼学其他各种简单的实用文体。他们的作文能力可以分为许多种,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种: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前者包括选题、审题、产生材料、选择材料等具体能力,后者包括安排文章结构、选词、造句等具体能力。在这两种能力中,前者是完成各学段作文教学任务群的关键所在,它的心理机制是将鲜明的表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以及正确地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因此,在中小学各学段,要设计作文教学任务群,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确定各种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审美创造能力。

我想主要谈谈小学阶段的思维训练问题。小学低年级(第一学段)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学生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因此,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任务群,最佳形式既不是复述,也不是看图作文和观察作文,而是童话体说话和写话,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结构。童话体的语言训练,应着力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到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有较大的增长,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系统地感知事物的特点。观察力的发展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逐步取得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低年级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那么中年级就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任务群,最佳的训练形式是素描,即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通过三年级片段的素描训练和四年级综合性的素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能力。所谓典型表象,就是那些最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知觉形象,如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蕴含思想意义的事情的“发展”和“高潮”部分的变化,具有审美价值的静物、景物和建筑物的特征。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任务群,应主要通过素描,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

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此外,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人际关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个学段的作文教学任务群,应该从写观察作文转向写实用性的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包括写中心明确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写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写各类实用作文必须依靠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思维的协同活动,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两者相互补充。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任务群,应该先通过记叙文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再通过简单的说明、议论等文体训练,进一步培养这两种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初步具有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以上内容,我仅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真实生活情景和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做了些简单的阐述,供各年级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任务群时参考,望批评指正。

转自: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