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减负”与“提质”

2022/5/18 14:56:23  阅读:250 发布者:

“减负”与“提质”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减轻作业负担,要从备课开始,精简、精准目标、对标设练;减负要增效,课堂须提质,在精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围绕低段教学目标,教学时要尽量做到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效益,减轻课后负担。

一、   明确要求,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落实。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是上好课的前提,减负须切切实实提高备课实效。

(一)清晰目标,精准定位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既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节课的落脚点,所以,我们应当围绕着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来回看并反思一节课的得失。

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总体目标,明确学段目标,明晰学期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做到目标清晰,清楚教什么;目标科学,定位准确,符合年段特点、教材的教学价值;目标少而精,符合学情,能有效落实;目标可操作,便于有效施教,利于有效导学。

以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为例,“双减”前教师备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

《秋天》(第一课时)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会写“了、子”两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3.初步体会小小的“了”字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诵读课文,想象秋天的美好,仿照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生字。

“双减”后教师重新制定的教学目标:

《秋天》(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秋、气”等6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了解义,初步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认识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了、子”两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认识自然段。

(第二课时)

1.认识本课“大、飞”等4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了解义,初步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人、大”两个生字和撇、捺两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双减”政策后,老师们在备课中制定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一年级“识字、写字、朗读”三个教学重点,更加简明、清晰,便教利学。

(二)精设作业,减负增效

作业除了具有巩固训练、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外,更有促进理解、诊断学情、知识整理、习惯养成等作用。当前,作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扣目标,盲目练习;重视书面,弱化实践;重视课后,忽视课中;数量过多,容量过大等。为了改变作业耗时低效、负担过重的现象,在备课时,教师要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一二年级当堂完成所有书面作业,确保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课堂练习必须对准目标设练,紧扣重点设练,随堂检测设练,做到容量适当、难度适宜、灵活安排。依然以《秋天》一课为例,看看教案中课堂作业的变化。

“双减”前备课中的作业安排: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3.完成《补充习题》。

“双减”后备课中的作业安排:

《秋天》(第一课时课堂练习)预计总用时20分钟。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词语连读,自然段开头停顿稍长。(预计6分钟)(对应课时目标2,巩固练习朗读课文,复习自然段)

2.书写生字“了、子”(对应课时目标1

在书上描红、仿影、临写各一个,评价反馈。(预计5分钟)

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一个,临写一个,对比范字后再临写一个。(预计4分钟)

3.朗读补充习题第一题。(预计3分钟)(对应课时目标2中“一”的变调。)

4.完成补充习题上第二题。评价反馈(预计3分钟)(对应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建立音形义的联系。)

《秋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预计总用时20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适当的语调、语气读出秋天的特征。背诵课文。(预计6分钟)(对应课时目标23

2.书写生字“人、大”。(预计9分钟)(对应课时目标1

在书上描红、仿影、临写各一个,评价反馈。(预计5分钟)

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一个,临写一个,对比范字后再临写一个。(预计4分钟)

3.完成补充习题第4题。评价反馈。(预计5分钟)(对应课时目标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双减”后教师的备课中,课堂练习的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容量适当、难度适宜,并且能依据学生学习状态预估了作业时间,确保课堂教学中练习当堂完成。

二、   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要提质增效,需要教师在精准解读文本的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将低年级“揭题激趣”“整体感知”“精读理解”“识字写字”四个板块的教学尽量做到有效融合,突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要做到让学生喜欢识字、写字,喜欢朗读,同样要做到有效融合、有趣融合。

(一)识字、朗读、理解的有机融合

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倡在语境中识字,要将识字教学融入到随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促进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理解再巩固识字。吴迪老师在教学《我是什么》第2自然段时,是这样设计的:

1.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出示“滴”,“滴”字左边的“氵”就像一滴滴水轻轻地落下,右边的“啇”表示植物的根,藏在地面下的根正张着小嘴巴,等着水滴去滋润呢!读读这个字——滴,它的读音也像小水滴一样,小小的,轻轻的。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点红“雨”)。雨字的四个点就像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点红“落”字),落字里面也有小水滴。

2.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就成了——冰雹,“雹”字,雨字头下面有个包,水滴变成小冰粒、冰晶、冰团包裹在一起,有的有鸡蛋大,出示图片,像小硬球一样劈里啪啦砸下来(播放冰雹落下视频),打在身上还挺疼的(点红“打”)。

3.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雪花轻飘飘的,风一吹就飘起来(点红“飘”)。被扫帚一扫就扫掉了(点红“雪”)。

4.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12自然段,知道了水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再读一读。

吴老师在教学第2自然段过程中以“水”的变化为线索,串起了生字的教学,既生动有趣,也将汉字的学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融合,同时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识字教学中,汉字音、形、义的有机融合

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故事的,识字教学时,要尽可能将与文本主旨相关的生字的音、形、义有机融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再以吴迪老师《我是什么》第3自然段教学为例:

读一读第3自然段。问学生:你猜出来“我是什么”吗?对,是“水”。

水在那里做什么呢?(老师读第3段)

这一段里有不少包含水的字,你找到了吗?对,池子的池,小溪的溪,江河、海洋(边说边点红“池、溪、江河、海洋”),这几个带三点水的字,读音开口度越来越大,水流量也越来越大。水在里面的活动也有了变化。

池子里的水很平静,好像在睡觉。小溪里的水(点红溪字三点水),一点一点(点蓝爪字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点蓝“幺”)流淌,好像悠闲地散步。江河奔腾,水在奔跑。看,“奔”字像一个人甩开膀子在快跑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做做动作。海洋里的水更多啦,百川东到海,大海里,波浪上下翻腾,水像在跳舞、唱歌、开大会。

吴老师将识字、理解、朗读有机融合,同时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将汉字的音形义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三)识与写、讲与练的有机融合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既要有重点、疑难处的讲解点拨,也要有相应练习的巩固。低年级语文课堂写字训练必不可少,怎样做到识写、讲练结合,又让学生喜欢写字呢?看看吴老师的设计:

1.看,谁来了?魔术师会变魔术呢!他变成了什么字?“变”!变的撇点像人的两条胳膊,又像交叉站立的腿,伸出手我们一起写一写。

2.接下来写什么字呢?(出示图)一块木头,劈开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片”。我们伸出手一起来写一写。

3.古人穿长袍,腰间会系带子,带子上还会挂一些配饰,伸出手,我们一起写“带”这个字,边写边说:带字的上面部分就像衣服系了腰带后的褶皱,中间像腰带,下面是佩巾。

这一片段教学,吴老师将要求书写的汉字的音、形、义做到了有效融合,既自然地从识字过渡到写字,激发了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也做到了讲与练的融合。

如果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堂能将以上三个方面做到有效融合、有趣融合,就能让学生喜欢识字、写字,喜欢朗读,就能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