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讨交流 智慧共享——齐鲁科学大讲堂第68期网络教研简报

2022/5/18 11:41:47  阅读:299 发布者: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季节里,510日上午,山东省第68期小学科学网络教研——滨州专场活动拉开了帷幕。

张店区全体小学科学老师在科学教研员张苗苗老师的组织下,怀揣着科学的梦想,齐聚电脑屏幕前,认真观—评—思,开启了又一次学习之旅。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课例展示与反思、专家点评、卢主任总结发言。

课例展示

《弹弓里的科学》

《弹弓里的科学》一课中,孙老师让孩子们玩起了弹弓、拉簧和压簧,并观察在用力不同的情况这些物体的形状变化,继而初步感受弹力,建立起弹力的概念,为后面更深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在“怎样把弹丸射的更远”的活动中,孙老师设计的自制教具很巧妙,它既解决了直接发射弹丸的安全隐患,又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简便地得到操作数据,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验证出拉伸程度与弹力大小的关系。整个探究过程中,孙老师注重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兴趣。

《空气的压力》

张伟老师执教的《空气的压力》一课,首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瓶“吞”蛋为切入点,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从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趣味性的注射器吸水、钢笔吸水、覆杯实验、吸盘的秘密,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等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对实验的观察,知道了应该怎样去描述和表达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很好的体现了以生为本。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大气压力之大。生活处处皆科学,列举所学知识的生活实例,了解了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最后利用科学原理进行创新小制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把问题引向课外探究。

《摩擦力》

首先,张老师非常注重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比如课的开始,张老师通过演示孩子们熟悉的玩具小汽车滑动行驶一段距离后停下来的真实情境进行导入,引入课题《摩擦力》。然后再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生活中跟摩擦力有关的事件,接着又让孩子们把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亲身感受“摩擦力”。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小组间讨论:什么是摩擦力。经过交流讨论得出概念,孩子们以生活经验及自身感受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其次,张老师非常善于通过问题进行启发引导。比如,通过问题“为什么冰面上容易摔倒,球场上不易摔倒”,孩子们对摩擦力的大、小展开讨论。带着问题思考并交流,引起孩子们思维的碰撞,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也使知识在老师“不启不发、不愤不悱”的引导中潜移默化的被孩子们所理解并掌握。

专家点评

本次课例点评由滨州实验学校田丽霞老师负责,田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评价。

滨州实验学校的田丽霞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提出了素养立意,明确目标;基于学情,体现进阶;探究实践,主动建构;注重评价,强化育人。对这三节就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教学思考,田老师分析《弹弓里的科学》的学习内容是:使发生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的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空气的压力》的学习内容是大气受地球引力产生的力,改变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田老师提出学习的价值在于除了形成相互联结的知识网络,还能够对事物有理性的分析,能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最终迁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复杂情景中的新问题。

最后,田老师肯定了三节课的亮点和教学改进的建议。

卢主任总结发言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卢巍主任对第68期齐鲁大讲堂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卢主任首先肯定了今天的三节课例,给她的感受特别深,然后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出今天的三节课都是跟力有关的,一个是关于弹力的,一个是关于空气压力的,一个是关于这个摩擦力的,这三节课从力角度来说,从本质上来讲这三种力都跟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卢主任还结合具体例子引领我们科学教师如何把教学问题深入下去,把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加便捷、快速、省力的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孩子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提问题,更多的猜想。

借着科学教育改革之东风,一起向未来!张店区小学科学教师们,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且行且思,将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乐章。

活动掠影

学习照片

学习感悟

携着几缕浅夏的芬芳,我们迎来了第6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我校科学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受益良多,故做如下记录,以求共勉。

1.立足课标,勇于打破教材局限。孙淑芳老师教授的《弹弓里的科学》这一课课程资源与原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用橡皮筋做动力》同工异曲,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但是教学目的相同。通过设计 “观察弹弓橡皮筋的变化、观察拉簧压簧的变化、怎样把弹丸射得更远”三个探究活动,较好地实践了大概念下的课程统整。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多做这样的尝试。

2.寓教于乐,勇于联系生活实际。张伟老师以变魔术导入,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开启了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还列举了吸盘挂钩、钢笔吸墨水、拔火罐等例子,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感受科学,可谓“处处留心皆材料”。

3. 评价恰如其分,效果方可倍增。学生回答问题后是期待教师进行点评的,而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也是我们许多教师一直在不断求索的问题。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者,既不能用评价的筛子去淘汰学生,使之气馁,也不能如同法官裁断那样超然于教学对象之外。听完这三节课,引起了我这个方面的反思。如何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赏识学生,做到评价自然、真实、富有感染力,是我仍需努力的地方。

在本期直播结尾,专家对三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并提出了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支持、学习单的设计更要有开放性,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重视科学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等实用性建议,让我感触颇深。总地来说,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将孜孜不倦,为学生创建更好的课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510日,我们迎来了第68期齐鲁大讲堂,此次滨州专场的三堂优秀课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主要从以下两点谈一谈:

基于学情,体现进阶

以空气的压力一课为例,从神奇的瓶子吞蛋到体验注射器和钢笔抽水实验,教师用经典的覆杯实验引出探究问题,学生通过玩小小的吸盘进阶到体验吸盘挂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对空气的压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富有新意,落实目标

《弹弓里的科学》一课中,教师使用了自制教具探索怎样把弹丸射得更远,用数据来记录和衡量弹力的大小,更加有说服力。

《空气的压力》一课,教师将两个吸盘放在一起,模拟了小型的马德堡半球,也非常有新意,充分的利用教学材料,体现了教师的较高的教学功底。

凯瑞小学科学组

本学期第6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滨州专场于38日正式开讲。我校科学组教师对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的三节课以及各位专家的讲解和点评进行了认真地观看和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

三位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科学味,与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运用学科整合,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拓展了古代弓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爱国主义教育。孙老师自制学具的运用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运用科学,比如钢笔吸墨水、中医疗法拔火罐等,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科学”。

三位老师的课堂内容都是由浅入深,活动设计也是从简单到综合,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层层递进和基于学情的学习进阶。

510日我们一起迎来了齐鲁科学大讲堂第68期滨州的专场。在此次科学大讲堂中,三位老师精彩的授课,让我们获益匪浅。尤其是《弹弓里的科学》这一课,了解到本课程资源案例开发的内容是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是一二年级《推力和拉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及三年级《水的浮力》学习后的延续,为探索“什么是弹力及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为后面其他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立足课标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了在教学效果老师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无论是刚开始的导课还是后来的拓展,都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并且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因为课程的中资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拓展了古代弓箭的知识,讲解了弓箭的发展对学生的渗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很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自制了一种模拟弹弓发射装置,学具直观操作安全可靠,测量数据准确,实验效果更加的明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让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

2022510日我们省科学网络教研68期如期直播,我们东方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们带着极大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了研修之中。

滨州专场提供了三节示范课《弹弓里的科学》《空气的压力》《摩擦力》,三节课教师精心设计,勇于实践,创新实验器材,给我们一线教师很好的示范。孙老师出示的《弹弓里的科学》一课,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感知弹力,并对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猜测、设计实验、完善方案、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时,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感知实验、亲身体验等方法,总结得出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交流评价环节与传统文化中医疗法拔火罐相互契合。

张秀青老师《摩擦力》设计对比实验,自主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东方实验的科学老师们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回归学习的本质,素养立意,明确目标,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多设计一些学生能够主动思维和提出建议的活动,探究实验讲究实效,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逐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510日我们迎来了每周一次的齐鲁大讲堂,三位老师分享的《弹弓里的科学》、《空气的压力》、《摩擦力》三节精彩的课例以及两位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我们获益匪浅:

《弹弓里的科学》一课,1.孙老师由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玩具弹弓入手,引发学生兴趣。2.教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的设计活动环节,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弹力的存在,再让学生通过拉簧、压簧的体验并结合表达深度体验弹力的定义,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让弹丸弹得更远引出弹力的大小,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和传统文化,使学生思维一步步进阶,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锻炼了学生的思维。3.实验步骤设计注重小组合理分工与合作,使得实验步骤清晰、学生任务明确,保证了实验的有序进行。

《空气的压力》一课,1.由魔术表演入手,引发学生兴趣。2.教师在课程一开始,便引导学生观察或操作与空气压力有关的多种现象,通过多种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3.实验记录单画在黑板上,让各小组直接填入,可以使学生们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汇总,结果一目了然,更好的总结出实验结论。

《摩擦力》一课,教师寻找学生亲自做托人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摩擦力的存在以及与影响摩擦力的可能的因素,效果较好。

两位专家老师的点评,将几种力的类型、区别、概念间的前后联系,以及浮力压力的对比等,使得概念更加清晰,让我们老师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教学内容,丰富了知识的同时,增强了教学的自信。

《齐鲁科学大讲堂》第68期教研活动如期进行,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认真倾听,专心学习,经历了整个学习过程。从中汲取三位老师的教学经验,用于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可借鉴优秀老师的方法,使头脑更加丰富。

三节课的设计,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弹弓里的科学》一课,孙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弹弓入手,让学生观察弹弓橡皮筋的形体变化,认识到用手拉动弹弓上的橡皮筋,橡皮筋会变长,同时手感觉有一种被拉的力,松开手后,橡皮筋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初步感受弹力。无论是一开始的导课,还是后来的拓展,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兴趣盎然。体现学科整合。课程资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拓展古代弓箭的知识,讲解弓箭的发展,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自制学具。课程资源为便于学生实验,研发自制了一种模拟弹弓发射装置的学具,这种学具的运用,直观易操作,安全可靠,测量数据准确,实验效果明显。

《空气的压力》一课,孙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得当,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探究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时,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感知实验、亲身体验等方法,总结得出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教学过程关注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运用科学。如:中医疗法拔火罐……

《摩擦力》一课,张老师能找出生活中的现象聚焦问题,通过现象理解并建构摩擦力概念,对进一步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感兴趣,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培养了学生针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举例说明生活中对摩擦力的应用,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为了生活而存在,让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学习的过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课程育人价值能集中体现,包活科学观念,科学思想、探究线索,态度责任等方面。

这三个活动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感知弹力”,并对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猜测、设计实验、完善方案、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于除了形成相互联结的知识网络,还能够对事物有理性的分析,能用所学解释生活现象,最终能迁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复杂情境中的新问题。

这三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大概念的建构。2.注重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列举生活中与力有关的事例。3.课堂注重小组合作,每节课都有长达十几分钟的学生自主探究时间。

通过这次大讲堂学习,引领学生认知一些科学性的概念,比如:弹力、压力、摩擦力……为初中学习物理中的力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次的大讲堂学习,整合教学环节,借助问题引领,增加探究的深度。2.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重视科学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4.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建构。

每周的齐鲁科学大讲堂,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优秀的学习平台,我们从上面听到了各地市最优秀的老师的课堂,和专家的点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次机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22510省科学网络教研第68期如期举行,滨州专场提供了三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弹弓里的科学》《空气的压力》《摩擦力》。三节课教师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满趣味性。孙老师出示的《弹弓里的科学》一课,运用运用多种方法和生活中常见材料来感知弹力,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课堂最后通过弹射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改进教具的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教学通过瓶吞鸡蛋导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压力。整节课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课堂最后“拔火罐”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张秀青老师《摩擦力》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聚焦主题。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这一类课的教学时,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得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生活经验有关的活动,为后期学习做准备。

510日,第6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滨州专场如约而至。我校科学组6位科学教师,认真观摩了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这三节优秀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契合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动手的积极性。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体现学科整合的理念,结合语文古诗词教学,在体会科学知识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孙老师自制学具的运用,更让实验效果锦上添花。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运用科学,比如钢笔吸墨水、中医疗法拔火罐等,让我们领略了张老师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庆路小学科学组

我校科学老师认真观看了本学期第6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滨州专场三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弹弓里的科学》、《空气的压力》、《摩擦力》。通过学习收获了许多感悟和启发。

特别是在孙淑芳老师《弹弓里的科学》一课值得我们学习,课堂导入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导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玩法,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设计制作弹力玩具活动,养成了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了解生活中利用材料的弹力研发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学习效果好。

柳泉艺术学校科学组

510日,我们认真聆听了齐鲁大课堂68期,本期是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和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三节优秀课例展示。三位教师教学设计很有创意,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率高,专家老师点评清晰,我收获很多。

1.立足课标,深挖教材,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性。王老师《弹弓里的科学》一课为探索“什么是弹力以及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为后边学习其他的力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盎然,在教授过程中,先易后难,层层递进,拓展环节再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 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通过拖人游戏引发猜测,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索交流研讨,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知道摩擦力存在的现象,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一、多种感官参与

用手拉动橡皮筋时,观察橡皮筋的形态,轻轻地松手后,手有什么感觉?一个小小的体验,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让学生感受到弹力的存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明显。

二、实验设计新颖

好的教具促进实验的成功,教师良好的自制教具开发能力,学生课上,安全第一。教师充分避免这一问题,让学生利用巧妙的教具设计,轻松掌握弹弓里的学问。并适时引入古代弓箭的知识,学生古今结合,学以致用。

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孙老师和张老师的课堂一开始都用足够有趣的东西牢牢吸引住了学生,学生一节课都沉浸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并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有解密环节。解决了学生的疑惑,让学生有足够的获得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了能够解释现象的知识。

四、化无为有

大气压力,无处不在,但是又看不见摸不着。这个最大的难点,被张老师巧妙的设计迎刃而解。从瓶子吞蛋到学生钢笔吸水,再到吸盘的秘密,和吸盘称重能力的检验,拓展环节的引入。层层递进,环节清晰,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明朗的大气压的存在。最后解密瓶子吞蛋和拔火罐的原理,让学生从实实在在的实例中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给张老师点赞。如果张老师在最后利用大气压制作小科技小制作环节,能够制作出一个小成品,则课下学生们的创作会被无限的激发。

这期第68期《齐鲁科学大讲堂》滨州专场三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弹弓里的科学》、《空气的压力》、《摩擦力》,都很精彩。公园小学的科学老师们学习通过学习收获了许多感悟和启发。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弹弓里的科学》,小时候看的有同学玩过,很羡慕,现在因为安全原因,孩子们都不玩了。偶尔在公园里看到过一个一次是一位大叔在打知了,一群孩子跟着看热闹。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增强,玩弹弓的人自然少了。但是,弹弓里的科学知识却不少。当课堂上老师第一次出示弹弓的时候,学生们一定是很感兴趣的,选的主题就很有意思。这节课重点是弹力,老师让学生选择很多材料尝试,制作弹力玩具,不仅仅是一把弹弓,探究过程中,有序,合理的设置环节,从观察到设想,再设计和实验,行云流水的课堂,效果非常好。

提升素养    形成能力

510日,我们组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了齐鲁大课堂68期的内容。这期的课例有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和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

三位老师的课例非常成功,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分述如下:

孙淑芳老师的《弹弓里的科学》的成功之处:1、贴近学生的生活。无论是一开始的导课还是后来的拓展,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兴趣盎然。2.体现学科整合。本课程资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拓展古代弓箭的知识,讲解弓箭的发展,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自制学具。本课程资源为便于学生实验,我们研发组自制了一种模拟弹弓发射装置的学具,这种学具的运用,直观易操作,安全可靠,测量数据准确,实验效果明显。4.学生的表现精彩。无论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是展示交流,都非常投入,非常有序。

张秀青老师的《摩擦力》的可取之处:1、能在生活中的现象聚焦问题。2、通过现象理解并建构摩擦力概念。3、只有进一步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兴趣,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培养了学生针对问题探究的兴趣。4、举例说明生活中对摩擦力的应用,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5、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为了生活而存在, 让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张伟老师的《空气的压力》带给我们的课堂启迪有三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2.教学方法得当,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在探究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时,引导生运用猜想、 验证、感知实验、亲身体验等方法,总结得出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3.教学过程关注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运用科学。如:中医疗法拔火罐。

最后,嘉宾田丽霞老师和卢主任从素养立意、明确目标;基于学情、体现进阶;探究实践、主动建构;学思结合、积极思维四方面给我们的科学指明了坚持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形成能力的大方向,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着!

莲池小学 科学组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