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展学生风采,群策群力攻非连之艰——记青岛市语文九年级复习教学研讨(七)及综合性学习教学课例展示
2022/5/18 10:58:03 阅读:967 发布者:
“水动风凉夏日长,清池荷花映鱼塘”,在这个万物秀,盛夏始的好时节,青岛市教研九年级复习教学研讨(七)及综合性学习教学课例展示于5月6日下午和5月7日下午以网络会议的方式在线上举行。青岛市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课例展示
5月6日来自三所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课例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为了改变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第一节课由平度市大泽山中学张学珍老师执教,张老师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小组分享材料,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古籍中如《礼记》和《左传》中的“和”,探讨“和”的内涵和精髓。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讲述了解到的体现“和为贵”的思想的故事,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于令仪和杨翥卖驴等故事,这些故事让同学们学会了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处世原则。学生们在课堂中表演廉颇负荆请罪的课本剧,感悟蔺相如豁达的胸襟和以大局为重的情怀。张老师在课堂的最后用“和”之用、“和”之辨和“和”之行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国家、个人的层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节课是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初级中学的郭海涛老师执教的《我的语文生活》,郭老师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通过三个学习小组展示同学们两周以来的学习成果,让同学们了解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招牌、广告和对联都是语文,分别从商店招牌的命名规律和出现的问题、广告的创作方法和原则和有关对联的小故事,学会为学校的书法、绘画工作室设计招牌、广告和对联,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宽广,从而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第三节课是由青岛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颜美峰老师执教的《天下国家》,颜老师用天下国家的甲骨文字形的讲解导入本节课,通过学生爱国名言展示会、爱国诗歌朗诵会和爱国故事讲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国情怀,在第一组爱国名言展示会活动中,有的同学展示了内容为林则徐、詹天佑、鲁迅等人的绘画作品,有的同学展示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书法作品,甚至还发起了爱国名言大接力活动, 给每名同学们发放了爱国书签;第二小组以“爱国情,英雄梦”为主题的爱国诗歌配乐朗读,同学们感情充沛地朗读了从古至今为国捐躯舍己为人的英雄如岳飞、毛主席、赵尚志、赵一曼等人的诗歌,表演了《红旗颂》快板,令人惊喜的还有一名同学为礼赞祖国自己创作了诗歌,表达自己炽热的爱国心;第三小组的同学们也不甘落后,制作了爱国人物故事会评价表,娓娓动听地向同学们讲述了戚继光抗倭、大国工匠火箭美容师徐立平的故事,有一名同学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的妈妈是抗疫英雄》,感动了全班同学。颜老师在课程尾声从国家到自身层面为学生们讲解了什么是爱国,最后以“祖国啊,我想对你说”的告白我们亲爱的祖国活动结束本节课。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的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这三节课例展示符合课标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为以后教师开设综合性学习课程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经验交流
5月7日,中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针对近几年中考语文大热的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青岛弘毅中学的王兴老师进行题目为《文本跨越—于混沌中寻求突破》、青岛广雅中学吴静老师进行题目为《多信息文本阅读—构建点线面的阅读思维》和青岛第五十三中学的臧麒老师进行了题目为《路径与策略:中考多信息文本的复习》的经验交流。
弘毅中学的王老师针对老师和学生在非连续文本中的困惑和混沌状态,分享自己在非连续文本教学中的所思所感。王老师从解读、突破和路径三个角度进行经验交流,给老师们分享了什么是非连续文本,它的优点和缺点,让老师们在混沌阅读中找到内在的秩序,以统编版教材为例,通过让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综合素养,让非连教走进课堂,保证学生“多样化”阅读机会,注重学生课外拓展,开发生活资源,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青岛广雅中学的吴老师结合青岛语文中考真题,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出现的背景、命题特点、考察重点、阅读思维的构建等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吴老师提出依据课标要求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我们可将培养学生能读懂、会分析、会运用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非连阅读复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构建聚焦定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阅读思维。吴老师在聚焦定点这一部分与各位老师分享了选择题中错误题干的设题干扰的诸多情况。告诉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找到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并提炼出一个主题,以该主题为线将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发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强调也应以材料为线,将材料中得出的启示辐射运用到实际生活层面。只有从不同角度或不同侧面来解析问题,分条作答,这样才会使答案更加饱满,更有层次感。
青岛第五十三中学的臧老师的经验交流分为三个部分,从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理论与方向研究讲起,让老师们从宏观上了解了非连的命题思路,以及通过非连培养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青岛、北京、杭州等市的中考真题,了解到学生拥有获取信息、整合及概括信息和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迁移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在经验分享的最后,臧老师也给广大老师提供了有效的复习指导策略:如依据文本特点,提供支架;分析材料组合方式,建立材料间的联系;根据试题类型,总结方法。臧老师还特别贴心的提醒老师们要让学生们关注非连中关键词的使用。
青岛六十三中学刘璐老师开设《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课。刘老师用2008年的奥运会和2022年的冬奥会歌曲导入整节课,让同学们找一找语文书中的“和”,谈一谈“和”的丰富含义,通过学生们的汇报交流,“和”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由个人上升到国家,提出“和而不同”的理念,刘老师还引导学生讲述身边“和而不同”的故事,让同学们从故事中体会“和”,学生通过做冬奥文化宣传员,从中国结、相连的雪花、折柳等意象感受到我们祖国天下一家的礼节与风采,最后观察小组成员运用评价量表评价“如何看待居家学习讨论会”中成员,选出“和而不同”的最佳人选。刘老师最后希望“和而不同”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同学们都能悦纳自己,美美与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因为有多种多样、精彩纷呈教研活动的开展,青岛市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一步一个台阶的大步迈进,青岛市语文教师的素质才能稳步提升。的确在“双减”的背景下,教育部在4月发布2022年新的中考命题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相信在我们青岛市所有语文教师的携手努力下,我们青岛市语文教学一定能够“共享繁华开,一起向未来。”
转自:青岛初中语文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