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梁世伟工作室学研坊——“讲一节有思想的课”主题研修之“新课标解读”活动如约而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本次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学研坊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清 晨 共 读
早上8:00,活动在老师们共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中揭开帷幕。
人生重大秘密是心中拥有无尽宝藏。这一真相,似乎明白,但其蕴藏的宝藏却是深广无比、不可思议。对于这一人生重大秘密的明白和体证越持久越深入,就会越来越深信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就能主宰越来越好的行为作用,开发越来越多心中宝藏,从而获得心上、道上、德上和事上的更高层面的实证、呈现、妙用和成就。因此,人生重大战路是建设心灵品质主宰行为作用从而开发心中宝藏。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上午:“五课”展示
同课异构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4 比例的应用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一节 董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节典型的数形结合课,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图形运动引入本课,到用数学眼光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董老师在始终贯穿变与不变的思想,让学生带着辩证的想法研究新知。其次,本课始终让学生想、说、数、算、画,不断地用图形表现,用数据说话,加强数形联系。
第二节 张瑞娟
本节课张老师从单元已学内容思维导图入手,展开教学,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把比例尺的意义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缩小现象,从图形和数据两个维度发现、总结图形的放缩特点——形状不变,大小变了,并在画图、探究过程中体会相似图形对应线段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特点。
第三节 王楠
王楠老师整节课借助学生对生活中物体放大与缩小现象的理解,以及通过四次动手操作画图并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发现图形放大与缩小变化前后的特点及背后隐藏的数学本质:形状没变是因为图形放大与缩小前后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大小变了,又是怎样随着边、周长、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真正地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意识。
八分钟说课
第一节 卢彦君
说课主题:《数形结合 体会“相似”》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通过理解、验证、观察、操作、交流、讨论、想象、判断、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借助直观图形,理解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意义以及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进而体会图形的相似,构建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的认知模型。
亮点:
1.重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分析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及培养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
2.设计反思重构:课堂可以设计的更开放,引领学生甄别:“变大”、“变小”与“放大”“缩小”的不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分析。
第二节 付艳荣
设计思路:
通过直观演示,感受要把长和宽同时变化才能使照片不变形,更清晰,并结合实际体会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利用放大教学,通过尝试、操作、分析、观察,掌握画出放大后图形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画法优化。通过比一比、算一算、量一量等方法验证缩放前后图形大小变了而形状不变的特征。图形缩小部分则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以致用。通过全课小结和单元知识回顾,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亮点:
1.采用问题引导,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重视总结。利用边讲边小结,引导学生将数与形建立起联系。最后进行单元小结,从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三节 王鹏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长方形
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亮点:
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分钟评课
王珏
第一节课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第二节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节课整堂课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思想、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现象,揭示课堂教学规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
汤媛
董乐老师在例题讲授后并没有直接进入练习,而是又使学生回顾整理了刚才的探索过程,教师又加以总结,形成了知识体系。
张瑞娟老师的课从长和宽的变化入手,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主探究放缩后图形边长和原来边长的关系,辨别按一定比缩放时,比的前后项分别表示什么,而且还总结了图形变化前后面积的比是边长的平方比,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王楠老师的课在练习上精心设计,尤其在平行四边形的画法上,王老师讲解的比较详细,并讲解了自己的方法,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李敏
董乐老师的课从变与不变中引入新课,注重新旧知的衔接,课堂讲解详细、扎实。
张瑞娟老师的课堂注重知识系统的建构,课堂上将大单元整合、知识框架及时的整理和呈现,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王楠老师的课注重通过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在对比中进行知识的拓展。课中做到了“点破不说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读书分享
01
分享人:高红霞
书名:《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此书没有大谈教育教学的高深理论 ,而是通过一个个朴实、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再现了李镇西老师平凡而又幸福的教育生活 ,这些故事是教育的故事, 更是生命的故事 ,是家长和老师值得一读的好书 。
金句摘要:
坚守教育信念是对的, 但不是为了什么优秀 ,而是自己的快乐。 别在意优秀不优秀, 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 ,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02
分享人:石慧
书名:《论语》
推荐理由: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
金句摘录: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坊主高娟芳划重点
1. 录课时要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语速适中。
2. 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说出如何画出简单图形放缩的过程。
3. 对学生而言,在理解题意后,长方形、正方形的放缩不难,但平行四边形、梯形可能是困难的,让学生在错中辨析,理解本质。
下午:三小时工作坊
反思重建
张瑞娟:在课前,感受生活中常见的放大、缩小现象,课中教学例4时,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按照要求画出放大后图形,画完后师生共同辨析,在辨析中掌握画图的方法,理解图形放缩的本质,体会图形放缩的特点。课后巩固设计习题时从多种图形、不同维度呈现,发挥巩固、补充、提升的作用。
赵丽娟: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运动,是相似比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注意知识的系统构建。从生活重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画图,以错代研,注重学生思考及总结,同时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明确内角和面积的变化规律。让宏观世界尽收眼底,让微观世界放大呈现。
课例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李晶晶:
在认识了比的意义基础上,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实践性的研学。
先出示几组比,由学生判断哪几组的两个比可组成比例?哪些不能?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想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接着采取自学的方式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合作探究外项的两个数和内项的两个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成比例和不成比例两个方向去举例验证,由此初步发现比例里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向积,即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时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正向的”,浅显的,由“比例的形式”得到“积的形式”,所以老师可以适时地提出:如果把两个内项的数字调换位置,是否还是比例式?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提升学生的思维,又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题研析
出题人:张亚玲
思考:1.多种方法呈现、对比找出共性,提高思维水平。
(份数 分率 方程)
2.超纲题,超出大部分学生认知,课本没有原型题目。
专题讲座——《研读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2022版课标指出数学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老师以修定的重点和课标亮点为出发点和学研坊的老师们研读课标,让参会老师感受:教师要明确知识本质、明确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明确了课标的主要变化:
1、强化了育人导向,培养核心素养。
2、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3、新增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指导性,重视“教﹣学﹣评”一致性。
5、加强学段衔接。
6、强调实际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能力。
高老师在最后叮嘱坊里的教师:
1、一切的教育教学以人为本。
2、坚持读书,多渠道不断学习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3、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模式,尝试创新。
4、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教研,设计较完善的主题活动教学。
5、信息技术助力教学。
梁老师总结
最后,梁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对老师们提出要求:要反复研读课标,把专业词汇深挖、弄懂、内化、落实到位。课标减少了数学广角和方程相关内容,增加了课时,老师们要关注孩子的未来,落实核心素养。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