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江苏无锡)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如图①中是由哪位航海家开辟的路线( )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迪亚士
参考答案:A
试题评析: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的知识为依托,突出能力立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能力。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一)试题导向明确,凸显文明交流
本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突出能力立意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到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基本趋势,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等理念。图中呈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二)能力立意突出,考察基础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本题在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前提下,直观呈现了一幅历史地图作为学习的情境素材,考察学生从地图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境直观具体,贴近学生实际
本题运用地图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四位航海家的航线路线,图中①的航线是从欧洲出发,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哥伦布的航线。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四)问题设计与立意、考察目标一致
本题设问简洁、指向明确,设问直接指向地图中的航线①,航线①是从欧洲到美洲的路线,即哥伦布的航线,考查的目标是据此判断这一航线是哪位航海家开辟的,问题的设计与考查目标一致,试题立意与情境材料保持一致。
(五)参考答案唯一
本题保持了客观性试题答案唯一的特点,答案表述准确,语言规范,无歧义。给出的四个选项与题干构成逻辑关系,干扰性强,体现出规范的试题命题技术。
(2021·江苏南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指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4分)
(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众说纷纭。
评价一 苏联的经济体制对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构筑稳固的国防基础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当时已有所显露。
评价二 二战后,苏联把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半个世纪内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十月革命。(2分)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
(2)赞同评价一。理由: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暴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5分)
赞同评价二。理由: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等等。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5分)
试题评析:
本试题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立意,考察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符合初中升学考试的实际水平。试题设有导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试题突出对能力立意的考察,充分体现了主观性试题对能力考察的价值功能。
(一)主题导向明确,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本题考查世界历史重大主干知识,内容主题围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考查的内容涉及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体现出“以史为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二)试题能力立意鲜明,突出不同层级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第(1)问“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指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能力的考察;第(2)问“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考查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属于高阶能力的考察。整道试题由易到难,综合考察不同层级的能力。
(三)试题情境合理,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试题呈现的情境材料是两则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需要学生把史实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分析,这两则材料学生无阅读障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问题设计与目标考察、情境立意保持一致
试题设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解决问题,设问与材料关系一致。本题的几个设问明确,无歧义;问题设计从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切入,考查了不能层级的能力,每一问都与考查目标、试题情境较好的保持了一致。
值得商榷的是,试题呈现的两则材料,没有注明出处,这一点不是太规范。第(2)问参考答案只给了一个总分值,没有具体细致的评分标准,不利于有效控制评分误差。
转自:赵俊初中历史教研团队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