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初中美术省级教研基地 2022-04-24 18:00
聚焦问题解决,提质在线教学
——2022年深圳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名师在线”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第六期)
2022年4月22日,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初中美术教研基地(深圳)共同举办,深圳市张晖名师工作室、深圳市马琳名师工作室、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共同承办的2022年深圳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名师在线”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第六期)如期举行。活动通过腾讯会议-网络研讨会进行,来自省内外教育同仁3000余人参加了此次线上交流活动。
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美术教研员王荟姝老师主持。作为2022年深圳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名师在线”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的收官场次,活动内容与往期有较大的不同。包含:小、初、高三个学段的3节课例展示与教学分享,7位教师组成的专家点评团队,现场互动交流和活动总结五个部分,五个部分的构成为大家带来了不一般的惊喜。
第一个环节:小学组课例展示与名师点评
来自深圳市张晖名师工作室成员,龙华区清湖小学的刘慧老师带来了二年级课例展示《跟马蒂斯学剪纸》。
刘老师通过观察、对比、归纳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马蒂斯剪纸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马蒂斯对艺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刘老师巧妙利用“新三课”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线上课堂有互动、有分享、有思考、有趣味。课前,通过欣赏有趣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识艺术家马蒂斯及其生平故事,为课堂奠基。课中,教师制作了“马蒂斯”虚拟人物动画,以“探寻秘密”环节贯穿整个课堂,邀请同学们探索剪纸中的秘密世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深度学习悄然开始。通过“找造型”、“配色彩”等环节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思考。在“品思想”环节,以”云上展厅”形式巧设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后,教师结合当下疫情,鼓励学生像艺术家学习,运用剪贴+心愿瓶的方式创作出有意义,能抚慰人心的作品,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后刘慧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刘老师重点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找造型、配色彩、品思想和有行动这四个环节由浅及深地展开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有效促进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的落地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素养,用艺术的魅力去启迪孩子。
接着两位名师从不同观测角度对这节课进行点评指导。
张晖(深圳小学副校长,深圳市名师)
张老师从五个方面赞扬刘慧老师素质过硬、展示出彩。1.教学状态严谨认真,情绪饱满、有亲和力。2. 教学手段多样,新技术的使用恰当合理,其选择的在线教室直播系统ClassIn更易于师生互动。3.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导课自然,并由表及里将“创作形式、创作内容、创作思想、创作动力 ”逐一推进、讲解,有效导引学生。4. 教学内容有深度,没有停留在“剪纸”这个“技术表层”,而是深入触碰到马蒂斯艺术创作的“精神内核”,调动、唤醒学生的情感、思想,必然对兴趣的激发及实践大有裨益。5. 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生活,马蒂斯身逢世界大战,我们身处世纪疫情,同理共情。高龄的马蒂斯和年幼的学童都可以用艺术为世界带来美好!此课选择的时效及价值目标是显见的。
贺剑辉(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美术教研员)
贺老师称赞刘慧老师善于运用清湖小学剪纸教学特色结合马蒂斯艺术,呈现了一堂温暖、有趣、有深度的课例,表现在三个方面。1.聊课前引导。课前播放马蒂斯艺术微视频“暖场”,铺垫课堂。2.谈教学设计。老师以“探索秘密”贯穿教学,设计“赏名作—找造型—配色彩—品思想—有行动”五个环节,层层推进,符合二年级孩子好奇、好学的学情。而“动画”马蒂斯的串场,让线上课堂氛围鲜活,很好地将剪纸技法“化难为简”,顺应了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将线上课堂学生参与度不好把握,缺乏感情交流的影响减少至最低,让学生始终兴趣浓厚,这对于低年段来说,尤其可贵。3.说教学互动。刘老师灵活使用线上平台的请上台、抢答、奖章、评论区等师生互动工具,拉近了师生距离,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第二个环节:初中组课例展示与名师点评
来自深圳市马琳名师工作室成员,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的李创老师带来七年级课例展示《把博物馆装进手帐》。
这节课是深圳市近几年推行的美术课程样态改革之博物馆课程的典型案例。李创老师通过寻找深圳城市共同的记忆为线索,通过线上虚拟展厅,学生化身导览员导课,营造学习场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博物馆与手账本的有机结合,渗透文化理解,为学生打开诠释博物馆的崭新方式;通过听、游、玩、讲、做等多元技术赋能评价手段,带给学生全过程沉浸式体验;通过游戏设置、手账制作,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达成问题解决。
随后李创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他从自身对深圳发展的思考,迁移到课堂教学,引发师生共情。通过孩子喜欢的手账,运用美的方式搭建了学生与博物馆互通互联的桥梁,更给了孩子未来与美同行的生活启发。
接着两位名师从不同观测角度对这节课进行点评指导。
马琳(深圳市龙岗区花城小学科研处主任、深圳市名师)
马老师从课程选题、环节设置、文化理解、技术运用等方面高度赞扬了李创老师功在平时的钻研探索精神和综合育人的实践精神。她认为本课以手账制作为媒,以走进博物馆为目的,教会学生一种新的观赏和记录生活的方式,也让学生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产生更多的理解与文化认同。同时,马老师提出如下思考:教学过程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在每一个小环节将尽之际,给出清晰明确又精彩独到的小结?又如何让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之间的比重达到相得益彰的平衡?
尹也(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美术教研员)
尹也老师从三个“注重”进行点评指导。1.注重教学资源的运用。将博物馆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带入课堂,充分展现了教师对城市丰富资源的整合运用。2.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本课从选材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文化理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3.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小导览员讲解和小游戏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这节课教师基于自己的文化思考,利用城市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深圳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是一节有情怀、有高度、有趣味、有思想的课例。
第三个环节:高中组课例展示与名师点评
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的张钰婉老师带来高二年级课例《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
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线上交互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榫卯结构是什么”,理解其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当今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这种比汉字出现更早的工艺,现今仍旧能“古木新生”;通过 “不用胶水和钉子,帮数学老师制作莫比乌斯带” 跨学科问题创设,让学生感受用传统工艺设计周遭生活 “古木”亦可“新生”的乐趣;最后,通过教师本人讲解亲身参与应县木塔测绘项目的故事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保护是建立在熟知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而升华主题,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随后张钰婉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本课以问题为导,深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和设计的关联。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榫卯”结构。通过教师以身示范,升华学生对古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主题。
接着两位教研员从不同观视角对这节课进行点评指导。
郭健(大鹏新区教科研中心美术教研员)
郭老师认为本课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到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具有三个亮点。1.注重启发引导,开展探究学习;2.注重技术应用,让教学直观高效;3.注重教学层次,让深度学习发生。
钟志文(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事务部副部长、美术教研员)
钟老师从课标、教材、学生三个维度分析,认为本课充分彰显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向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知。具有三个特点。1.教学设计有对比。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中西建筑对比,使学生在“全球史观”的背景下感受中国榫卯工艺特点。2.教学内容有深度。义务教育阶段建筑欣赏课内容比较浅显,张老师这节课在建筑艺术广度基础上,更注重对其深度探究。3.教学资源有融合。这节建筑课将美术与数学、语文、劳动教育等学科进行融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四个环节:互动交流
三位观众分别对三位教师进行提问,三位老师都逐一进行了回答,嘉宾与观众互动效果好。来自大庆市美术教研员冯亚发老师组织大庆地区的美术教师全程参与了深圳市美术学科“名师在线”公开课6期活动。活动现场,冯老师特别连线,表达了对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系列展示活动表示感谢和赞赏。
第五个环节:活动总结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育研究中心黄宏武主任对本系列活动进行收尾总结。
首先,他表达三个感谢。感谢6期参与课例展示的教师和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深圳市美术名师工作室对活动的承办支持;感谢参与6期活动点评的名师、各区教研员团队的倾情赞助与专业指导。其次,他对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如何提质,美术教学如何创与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新时代、新课改、新技术下,教学方式如何创变?教师观念、教育理论、综合素养如何创变?如何运用好新课标、新技术、新理念构建新的育人生态?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恰是当下教育者亟待适应和创变的方向所在。最后,他希望新课改能带动教与学新的“创与变”。
聚焦问题解决,提质在线教学。2022年深圳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名师在线”公开课展示交流活动,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问题解决,践行创变之路。连续6期的开展,持续一个多月的交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搭建了大江南北美育人友好互动的平台,至此,本系列活动圆满结束。但是深圳市中小学美术教育面向未来“创与变”的思考与实践会一直在路上。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