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才凌 赵俊初中历史教研团队 2022-04-20 20:42
(2020·江苏连云港)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参考答案:B
试题评析:
本题以清朝加强边疆管辖、巩固国家统一为切入点,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内容要求,突出能力立意,将能力的考查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符合初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一)导向正确,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本题明确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主题,蕴含了“增强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等家国情怀。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试题充分挖掘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疆域和主权等多种内容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情感。
(二)突出能力立意,注重高阶能力的考查。
显然本题基于学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考查学生主题概括能力。主题概括类的单选题常见于各年各地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中,本题作为选择题,属于客观题范畴,但本题突破了一般客观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认定的方式,选项的选择过程包括了学生的主观分析,具有一定的客观题主观化的倾向。
(三)情境信息充足,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
试题涉及课程标准中“了解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内容要求。表格中给出了时间、事件和作用,学生能从给定的信息中提取出清朝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加强边疆管理的主题。本题呈现方式规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参考答案准确,试题命制规范。
本题参考答案准确、唯一、无歧义。各选项文字多少和句子长短完全一致,表述精炼,相互构成干扰,干扰项有效。其中A项与题干表述不符合,C项对题干的概括不全面,均可被排除,D项旨在区分“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体现了规范的命题技术。
(2020·江苏扬州)(7分)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认为,孔子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孔子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
材料二 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 ①②《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儒家经典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兴办太学的目的。(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朝科技成就一例。(2分)
参考答案:
(1)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等。
(2)《诗经》《尚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试题评析:
本题以古代教育为主题,将课标中分散的知识内容,以新的主题视角进行概要叙述。以主干知识为载体,突出能力立意,将能力的考查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本题文字材料简洁明了,设问科学规范、逻辑关系合理,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体现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的功能。
(一)彰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体现历史教育功能。
本题渗透了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认同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在宋代之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至今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儒家思想在汉武帝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唐宋的科举制对世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宋代的科技是中国科技史上的辉煌时期。三则材料设问浑然一体,层次分明,凸显了价值引领。
(二)坚持能力立意,有效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及概括能力,渗透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文化措施、宋朝的科举制及科技成就。 材料一考查了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直接来自材料,但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处理加工,从而得出“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材料二第一小问难度应该不大,第二小问是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递进设置的,需要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进行一定思考后作答。第三小题考查了宋朝科举制,两个小问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三)情境创设合理,材料选取多样,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特点。
材料一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材料二三直接选自部编版七年级教材,无文言文,学生阅读无障碍,三则材料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特点。试题导入语“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给本题考查内容定下总基调,古代教育科技既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也是一个热点,设问均兼顾所学知识和问题情境。
(四)试题命制规范简洁,参考答案准确、简明。
本题表述准确、清晰、完整,参考答案准确、简明,参考答案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参考答案与设问相匹配,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本题有三个小问,设问简单明了,指向明确,各问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总之,本题符合导向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等原则,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值得商榷的是,三则材料设问的答案几乎都是摘自材料,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设置一道开放性试题则比较完美。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