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厚学,着力书香育人 一字立骨,聚焦思辨课堂
2022/4/13 16:08:52 阅读:493 发布者:chichi77
明德厚学,着力书香育人
一字立骨,聚焦思辨课堂
一一一2021年“国培计划”培训心得
白泽湖中学 汪琳
2021年12月12日至1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市“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项目一一初中语文学科培训班。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教学舞台,无论是14中清新自然、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还是异彩纷呈、妙语连珠的名师课堂以及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的专家报告,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我深深地感到不虚此行。
在我参加此次培训之前,我对14中早闻大名,因为前年我校有位同事的孩子考入了北京大学,这个孩子初中三年就是在14中就读的,当年这个孩子在14中以安庆市中考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安庆一中,轰动一时,我校许多同事在羡慕、惊叹之余,也非常佩服、感激14中的育人有方。而这次参加国培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走进14中。记得我第一天走进14中校园,印象最深的就是雄踞在校园中间的文化石,上面刻有“人人成人”四个大字,后来听学校领导介绍该校办学理念为“明德厚学,人人成人”,“明德”意为学习弘扬道德;“厚学”意为博学多识、积淀深厚;“人人成人”体现出学校坚持“欲求人人成才,必先人人成人”的育人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我走入各班教室随堂听课时,我发现14中班级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每个班级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德厚学,人人成人”的校训等统一标牌,又有体现各班特色的班训、格言、板报等,班级总体布置都比较高雅大方,有书香气息,营造出一种非常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培训结束之后,我校朱校长还向我询问,14中管理方面可有一些有益借鉴,我当时就告诉他,我觉得我们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有点良莠不齐,我校有些班主任喜欢将班级布置工作全权交给学生,不对学生的审美进行规范和指导,这样就导致不少班级布置比较怪异,有的班级布置的像古代女子的闺房,很是小家子气;还有的班级布置,由于没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看起来很不协调,所以我建议我校可聘请专家或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利用社团活动课,举办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讲座,不断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品位,让我感到非常荣幸的是,我们校长非常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另外,我还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在14中录播室听评完课,感觉有些疲劳,当我从教学楼走出来时,蓦然看到了一条科学文化长廊,长廊上粘贴了很多名人伟人的以及事迹简介,徜徉在这条长廊上,我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庄严的景仰之情,我当时就想:我们学校也应该设计一条这样的文化长廊,上面不仅可以粘贴名人伟人的设计,还可以粘贴一些本校知名校友的照片,附以求学经历和业绩成就。每当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让学生参观这条长廊,并让一位语文老师用激情满怀的语言来进行解说,激发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引领学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激励他们去追求崇高,创造伟大。
在听评课环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何庆华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回到学校和同事交流时,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何老师的精彩课堂:一字立骨,聚焦思辨,让教学柳暗花明。肖培东老师曾说过:每一个经典文本都是一个独特的,经得起反复推敲的话语系统,一个不经意的词句,就可能是解读整个文本的密码。“一字立骨”本是一种写作方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由一字生发开去,借助各种表达方式,层层剖析,最后又由这一字回归聚拢而来,从而产生一字之帅,牵制全局的艺术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字立骨法”即运用一个关键字词或语句反复捶打,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从而深度解读文本。
何庆华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以一“勒”字立骨,统帅课堂。上课伊始,何老师设置情境,快速梳理文章情节,巧妙地用“勒”字的含义精准导航、直达主旨,通过扣“勒”字“逼迫”这一义项,设置三个富有梯度的问题:一、人物之勒是什么,二、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三、如何解勒?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学生每思考回答一个问题,都对文章的语言描写、人物塑造、思想主旨有了更全面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并能从人性的角度,合理思辨地探索人物行为所产生的根源,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在学生心中厚植善良悲悯的情怀。何老师的课堂深耕细作,浑然天成,没有单纯的给人物贴标签,没有唯阶级论,也没有浮华的炫技,而是着重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何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拟写对联和分角色朗读等活动环节,这些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此时,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尽展个人风采,整个课堂生机勃勃,既充满青春活力,又散发智慧光芒,同时也再次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何老师就像一个成功的导演,学生在她的调动和激励下才华横溢,魅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观摩者一眼万年?怎能不让学生流连忘返,心向往之?
达芬奇曾说过,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大道至简,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简约的,能够将复杂的文本、多元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何老师所创造的课堂既简洁大方又丰富隽永,在开放中思辨,在探索中反思,以“勒”立骨,激活课堂一池春水,让教学柳暗花明。
从浅层信息到深度解读,“一字立骨法”始终贯穿,紧扣主题,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又有利于带领学生一层层拨开文章的内核,使理解更有深度,在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中教学,对初中教材不熟悉,培训之初,我的内心是抗拒的、迷茫的,但是在14中观摩了以何老师为代表的名师课堂之后,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指引。比如我在执教高一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庖丁解牛》和《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借鉴了这种“一字立骨”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庖丁解牛》时,我抓住“解”字来立骨,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解读文本:一、庖丁如何解牛?二、庖丁怎样学会解牛?三、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间有何联系?学生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逐步感知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同时,通过设计扩写和自由辩论环节,让学生体会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把握庖丁解牛形象来把握全文要阐述的事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解读角度的不同,一篇文章可由不同的关键词句来立骨,如在执教《鸿门宴》时,我发现既可以抓题目来立骨,也可以抓鸿门宴中的座次来立骨,还可以抓刘邦多次重复的一句话“为之奈何”来立骨。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关于“一字立骨”,最要修炼的是如何在文本解读中迅速整理出一个最佳思路,寻“骨”探源,用小字词,带动大主旨,构建简约而不简单,丰富而高效的魅力课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培养这种意识,学会聚焦思辨,让课堂更新颖有味,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