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1 16:10:01 阅读:422 发布者:chichi77
甘肃省临洮中学教研动态
第三十二期
(2022年3月28日)
探索教育规律 深化教学改革
01
教研简讯
���参加生涯规划线上培训会。3月18日,高一年级20位班主任老师在厚德楼录播室参加全市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培训会,文朝晖副校长参加培训。3月20日,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生涯规划线上培训活动。
���组织召开全校教备组长会。3月22日,教研室组织召开全校教备组长会议,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研团队教师参加了会议。教研室副主任袁永清反馈了前一阶段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会主席、教学主管校级领导李宝福对后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刘慧珍校长从多方面做了工作指导。
���承办教师技能大赛选拔赛。3月26日,我校承办“2022年全市普通高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选拔赛”数学、物理、地理学科分会场比赛活动,来自县内数学、物理、地理三个学科的18名优秀教师进行激烈角逐,展示了一堂堂精彩高效的优质课,我校高一高二部分教师进行观摩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
���高三教师参加线上研讨会。3月27日,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教研室、高三年级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了全市二轮复习线上高考研讨会,教育局教科所所长黄伟全程参加了临洮中学分会场的研讨活动。
02
团队风采
数学教研组是一支团结向上、睿智善思、充满活力的教研队伍,现有教师36人,秉承“乐于分享、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求实创新、共竞共进”为发展理念,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知识改变世界,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的“高品、高能、高分”的精英人才。
03
专题研讨
解析几何简化运算的策略及方法
沈碧俊
中学高级教师,定西市名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
很多学生惧怕此类题目,有的直接放弃第二问。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多种数学手段,将各种基本公式、定义、法则熟记于心,另外要想做到解题准确且迅速,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如:全面认真审题,逐一进行转化;设而不求,整体代换,整体求出;数形结合、直观显示、尽量减少运算量;研究图形特殊性、先知后证;判别式与韦达定理;向量法;求根公式等。解析几何综合题自有路径可循,方法、技巧可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总结和突破。
一、全面认真审题,逐一进行转化
针对解析几何综合题信息量大、字母符号繁多、图形复杂等特点,学生对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解题目标,很难找到解题方向,往往比较茫然。所以,认真审清题意、找到解题的切入口是解题的关键前提。全面认真审题要做到“三审”:审条件、审图形、审结论,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仔细理清题干给出的是哪一种或哪几种曲线以及它们之间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其方程是已知的还是含字母待求的等,要对照图形弄清各种曲线之间的关系,如果题目没有明确给出图形,要边读题边画出图形,以便于理清题目,最后,通过审结论明确解题目标。但是,因为条件和结论相距甚远,同学们在解题的时候很可能找不到解题的方向,鉴于此问题,可对条件逐一进行转化,朝着结论指示的解题目标转化,与此同时转化结论,一旦对接上,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二、设而不求,整体代换,整体求出
在解答解析几何综合题的过程中,巧妙地设某些变量,如点的坐标、圆锥曲线方程、直线方程等,尽量减少变量的个数,是顺利解题的开始,而解答过程中的运算是能否解题成功的关键。要以解题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设而不求的运算技巧,实施整体代换、整体化简、整体求出的整体策略,化繁为简,解题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体现了整体思维和全局观念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三、数形结合,直观显示,尽量减少运算量
解析几何综合题体现了解析几何在数与形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坐标法为基础,建立以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知识体系,核心思想是数形结合。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图形特点和性质,往往可以简化运算,使解答更加容易、便捷。
四、研究图形特殊性,先知后证
紧紧抓住问题的特殊性进行猜想是一种哲学方法。在解析几何的定点、定值等问题中,面对复杂的式子,同学们往往不知所向,解答过程中变得茫然、被动,但是通过研究图形的特殊性、临界状态,由此先得出结论,再对所得结论进行一般情形下的证明。此方法可为我们的解题指明方向,问题不再烦琐,而是迎刃而解。
五、判别式与韦达定理
轨迹问题的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同学们往往束手无策。其实,面对此类题目,同学们应该想到通过参数法来求解。在解题过程中,首先选定参数,之后想办法将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用参数表达,最后通过消参实现成功解题。
由方程组进行消元,产生一个标准的有关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易于想到其判别式与韦达定理模块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难点在于引出参,活点在于应用参,重点在于消去参,而引参、用参、消参是解答解析几何综合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向量法
向量法是用向量的方法解题或做题目,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构造出等式或函数关系,再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最值。通过此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同学们理解和计算,这样显然要比单纯利用解析几何知识建立等量关系更简单一些。
七、求根公式
范围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包括均值不等式法、判别式法、变量的有界性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性质法等,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定能简化运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
樊军平
中学一级教师,县级、校级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教育领域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
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了整体感知、合作探索、实践反思等步骤.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一定的任务要求,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数学有着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内容.而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环节中,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造条件.教师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把控,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教师应坚持以问题为主导的原则。
三、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间紧张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因此,高中教学工作的时间较为紧张,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为追求教学进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并通过题海战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教师难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2.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种情况导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难度较大.由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充分认识到其优势及作用,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
3.教师的能力有限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学习能力较差,对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模式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高水平地应用信息技术及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感知探究魅力
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精彩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从而发散思维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融趣味性于其中,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问题情境,总之,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不仅能有效节约教学时间,同时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信息技术可以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当中,但是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有必要去探究.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抽象的、有价值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比如,在解析几何、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绘制精确、美观的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注重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及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则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有效缩短教师画图、抄题的时间,将知识系统化,并可构成知识框架呈现在白板上,帮助学生更深刻和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及探究能力,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培训及自学等途径,不断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4.创造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经常会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想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将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融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它能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更形象、清晰地呈现出来,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探究数学的魅力,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进而探索出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陈 英
中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很多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具有一定的数学底蕴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许多数学家的眼里,那些平淡无奇的数字和带有符号的公式都是如此的美妙,他们在观看那些数学公式时,就像自己在欣赏一曲音乐或者是绘画作品。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数学本身是何等的枯燥乏味,何谈去学好它呢?本文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粗浅的谈一下文科生应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数学成绩,让他们喜欢数学,不要让数学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一、学情分析
大部分文科生相对来说都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数学这门具有高度抽象性、思维严谨性的学科面前都会望而却步。孩子们想学好,但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打不起精神,最终累垮在数学上。有的同学甚至都会有讨厌数学老师的情绪,老师一进教室,瞌睡就找上门了,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学生越来越对数学生畏。数学真的如此让人心烦意乱吗?文科生注定学不好数学吗?其实并非如此。兴趣是学生保持长久学习动力的关键,应该加强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与培养,使学生感受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保障。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本门学科的基本特征,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较大困难。同时,教学方法应该更加多元化,基于学生学情加快教育改革进程。
二、增强对文科生的心理辅导
培养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就要先增强对文科生的心理辅导,消除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不让他们谈数色变。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前提。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且结合文科生的学情和学科特点对他们加以辅导,让他们走出对数学的困惑,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并能更好地让数学为他们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其提供针对性建议。教师不应该扮演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形象,而是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避免由于恐惧心理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当中营造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卸下心理负担,从而促进思维与兴趣激发,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辅导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提升教学工作效率。加强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科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带来了的快乐,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了增强心理辅导的专业性,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说教式辅导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
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文科生反映:老师,为什么我上课都能听懂,就是一到做作业时就不会了,有些题目平时也会处理,可一到考试脑袋就懵了。还有一些同学反映: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可是一做就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大家在做题时只注重做题数量,不注重做题质量是万万不行的,解题时对熟悉的题型只会机械的模仿,而没有很好地开动脑筋思考。特别是大家在做题时,对刚学习的公式不太熟悉,就写一下看一遍公式,这样反反复复,到最后还是没记住公式,这些是熟记公式解题的一大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未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为其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将会对其一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往往存在思维固化的问题,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低,而且忽视了对做题过程的及时反思,导致知识掌握程度不足,限制了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见于以上这些情况,同学们就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预习,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上课认真听讲,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耳到、口到,做好课堂笔记,切忌老师在台上讲,自己在下面做自己的题,总认为老师讲的太过简单,没有太大用处,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多做几道题。同学们一定要改掉这种坏习惯,上课跟着老师的步调积极思考,与老师保持一致才是最好的开始。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创新预习模式,为其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在主观能动性下开展数学学习。微课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较多,教师可以通过上传微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预习,并在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纠正,使学生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中讲的知识全都是精华和要点,要比他们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效率更高,提升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与教师保持同步;
二要及时查漏补缺。大家可以人手准备一本纠错本,把自己平时的易错题、难解题都记录下来,总结一些题型的规律方法,对某些题目尽量一题多解,开拓思维。查漏补缺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薄弱环节,在往后的学习当中更加有针对性,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纠错本的检查,避免学生在记录难解题和易错题时存在流于形式化的问题,以真正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和价值。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纠错本的相互借阅保障学习的全面性,从他人那里发现自身的知识盲区,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的系统化,构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
三要按时按量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要踏踏实实,勤于思考,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一遇难题就找“好帮手”,这样是节省了时间,但实际没有装到头脑中,导致下次碰见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会。要让学生明白认认真真弄懂一道题远比一知半解的做好多道题更加重要,在做作业时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检验自身学习成效的关键途径,只有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避免问题积累对后续学习造成的影响。深入到一道题中进行研究,并通过思维拓展和举一反三了解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要解题过程和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同学们在书写时总是眼高手低,认为一些小问题不是问题。因此,应该在平时写作业或者随堂测验当中就对学生提出高要求和高标准,使其能够加强对书写规范性的重视,防止由于不必要的失误而丢分。规范的书写格式和解题过程,也能够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有助于其解题效率的提升。
四、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是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要求,要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文科数学对课堂的要求较低,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紧紧围绕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理等及一些简单例题、习题来展开,尽可能的降低难度。做到一节课能让大部分学生听懂、会练,那就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在课前花二、三分钟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上节课所学的公式或画出某些函数的图像等,这样有助于大家尽快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在课前导入环节,应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生活现象等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打造高效化课堂。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也应该为其设定针对性学习目标,使其能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增强学习动力,避免在长期学习下出现惰性心理。
二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同学们勤于思考,主动探索。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创设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你吃过牛肉面吗?你见过拉面师傅的拉面过程吗?他们经过一系列的揉面、和面,最后把一根面折过来一拉变成两根,再一折变成四根,…,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很有规律的数字,进而引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此引入就能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数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合理、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已经成了当前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消除学习时的陌生感与疏离感,在熟悉的事物当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其从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应该借助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声光画影的有效结合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三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完成对一些结论的总结:如在讲授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时,通过几何画板的展示,学生看到了自变量和对应函数值的变化,但在总结单调性的定义时,却不能很好的说出为什么是两个自变量来比较,这时可以引导为:如果张三这次的数学成绩提高了,是和什么去对比才说明提高的呢?这时学生就能很快反应:是和上次的成绩比较,如此就能很轻松的归纳出单调性的定义了。“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在学习中加强不断总结与归纳,才能找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数学素养的发展。为了能够增强实际效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相关结论进行深入研究,在思想碰撞当中激发灵感。
四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要求老师俯下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来沟通情感,如:课堂上,教师面带笑容,其快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时不时穿插一段励志小故事。还可以给学生示以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让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课后,可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感觉到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家人,让他们打心底里接纳你、喜欢你,当然也就更喜欢你的这门学科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作为基础,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多对其进行鼓励,使其逐步解决困难,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巨大进步时,也应该对其进行表扬,使其能够保持高涨的热情,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以情感教育作为辅助措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朋友的态度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的关键途径和有效方法。
总之,只有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从厌学到乐学,也更能使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愉悦!
04
备考策略
二轮复习中的“六看”
高三第二轮复习,重点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完成必备知识框架建构任务。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建构知识框架。二是完成学科系统方法应用任务。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方法,熟练掌握学科系统性的应试技巧。三是完成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任务。通过难度稍高的、密度较大的信息卷训练,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分数,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具体要通过“六看”抓好二轮复习备考工作:
1.看水平。“二轮看水平”(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具体地说,二轮复习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试说明》,认真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试题难度和考点分布,确定好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定要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2.看讲解。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能否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提高。
3.看效果。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计划性是否强,要把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4.看训练。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看学生对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否熟练掌握。
5.看方法。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上做好工作,包括题目的精选精编、训练作业的定时布置、及时批改与反馈、课堂教学过程的精、活和实用。另一方面,要落实“双边生”缺腿学科的查漏补缺措施,要发挥集体智慧和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责任落实,提高每个学生的成绩。同时,对尖子生也要进行扬长补短、查漏补缺,弥补其不足,按需帮扶。
6.看帮扶。关心学生的生活,关爱学生心理,关注学生成绩,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的指导,强化规范做题意识,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学生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