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轮复习中的新教材——常读常新之二

2025/3/31 13:47:58  阅读:8 发布者:

对于新教材尽管已经经历过了高一和高二的学习和讲解,但是在高三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还是能够发现第一遍学习中所疏漏的细节性内容,还是能够发现新教材的“新”。相比较之前的教材,这套新教材加入了很多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新教材有两大明显特点,一方面是隐性知识的增加,另一方面就是标签性知识的减少。整体而言,新教材更为客观准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新教材具有史书的特性。

新教材推行以后,不少一线教师反映,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其实这里面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隐性知识的增加,有些知识点可能会成为学生感兴趣或者困惑的点,但是教材却没有讲,这就需要教师去拓展阅读面,去挖掘教材背后的前因后果,向学生解释其中的缘由。比如,对于德意志的统一,新教材专门点出18641871年,普鲁士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外的德意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学生就会有疑惑:“为什么奥地利作为德意志的一个邦国,被击败了却没有被纳入德国版图?”学生有这种疑惑非常正常,这也说明学生在看教材的过程中还是很仔细的,也是有所思考的,很值得表扬和提倡。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教材没有做任何解释,教参上也没有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多方寻找资料,一探究竟。搜集资料能够发现这主要涉及经济层面、民族层面、军事层面和建国理念等多方的原因。

再比如,新航路开辟的时候,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但是在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为什么教材对于澳大利亚的殖民情况没有涉及,包括后期的反殖民斗争,也只是讲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什么没有涉及大洋洲?其实,澳大利亚确实被殖民过,在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从1788年开始正式殖民,到1901年殖民统治结束。那么从新航路开辟的17世纪到英国殖民的18世纪,这中间的近百年的历史是什么情况呢?澳大利亚也是具有早期文明的国家。对于这一点至今也比较困惑图片。

所以,在当下要想把新教材讲好,讲透,的确需要教师广泛的和专业的阅读,否则对于学生的这种疑问是很难解答的。今天阅读已经成为教师站稳讲台的基础硬性需求,而不是提升能力的拔高要求。

越是对新教材熟悉,就越能够发现新教材的严谨和专业,让人百读不厌。新教材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与时俱进,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被有效融入了教材,而且对于历史事件,更多的是摆事实,结论性语言减少,给学生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比如,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专门点出来“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新教材明确指出这“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比如,对于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概念,在正文中不再出现,只是客观陈述“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在本课“历史纵横”的“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部分则指出“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措辞是非常准确的;再比如,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指出了科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虽然在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才紧密结合。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也是有技术的一个前期积累的,工业革命也被称为技术革命,这种技术上的重大革新,也是需要前期的技术基础的,不是凭空突发的。这也正说明了历史发展的渐进性。

新教材真的是常读常新,在刚开始接触新教材的时候,总感觉有各种不顺畅、不理解甚至是不合理。但是现在渐渐发现了新教材的亮点。除去语言的严谨和准确,新教材的论述逻辑也是很值得师生学习的。

现在每当发现新教材的“新”,都会很兴奋,感觉又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理解。在讲授新教材的过程中,很感谢那些每每就新教材的细节性知识发问的学生,他们的困惑,推动着我不断深挖新教材,这应该就是“教学相长”!

碎碎念:最近在读于友西和赵亚夫的《中学历史教学法》,里面有句话,感触挺大的,即“历史教学必须积攒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社会阅历,教学越是开放、深入,对后者的要求越高,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先要成为有趣的人,然后再去打造有趣的课堂。

转自教坛小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