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精研2022年版新课标,课标对中考命题有何影响?
2025/3/27 17:55:39 阅读:25 发布者:
新课标是指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课程标准(2022年版),它规定了义务教育全学段(1-9年级)各个年级科目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中考命题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新课标要求而编制考试试题,也就是说新课标是教师指导教学、编制考试命题的上位文件,是依据。16个学科课程标准有各自学科特征,新课标与中考命题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新课标对于中考命题规范与标准的明确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和能力要求的明确。2、考试形式和试题类型的规范。3、考试难度和区分度的把握。4、命题思路和方法的规范。5、评分标准和方法的规范。
因此,不讲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加班加点的补课,到底有多少意义,是值得思考的,也就是说孩子做了很多不靠谱的试题或者作业,有可能是无效的,病急乱投医是要不得的,如果学生不幸碰到了一个庸医,费钱还费时。我们要走出这样的认知误区,学校就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学生的学习还得依靠在校课堂学习,日积月累,家长要谨慎盲目补课。
例如,2022年版课标在中考命题方面提出了三原则,即坚持素养立意,坚持依标命题,坚持科学规范。在“命题要求”一节中,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并将命题情境划分为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和跨学科学习情境。强调学校教学和日常生活的问题解决、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情境化教学和情境化试题的研究成为热点。
2022年版课标起步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落脚于学业质量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出了明确、具体、科学、规范要求,第一次真正将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中考)纳入“教学考”教学系统之中,完成了“教学考一体化”系统建构。
我们于是要问,学校的教学有没有对标最新版的课程标准,教研是否聚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尤其关注到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呢?如果没有达到质量标准怎么办?笔者以为,这样的问题就是真问题,教研就是要将这些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下面,针对历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聊聊对中考语文命题的影响的主要表现。
第一,明确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这是核心目标。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要求一直在更新,设置考查情境就是变化,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开放性、灵活性、思辨性,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恐怕就有问题。
第二,融合阅读与写作能力。如,2022年版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描述课程目标。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任务群,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整本书阅读”。我们要追问的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落实这3个任务群的。阅读与写作最为语文课程的关键能力,聚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总目标下,二者互为一体,融合共生。
第三,突出文化素养与核心价值观。2022年版的课程的颁布,从学科育人的视角,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中考的语文命题就会发挥进一步的作用。
第四,新技术与多媒体的应用。中小学语文课标也强调新技术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线上+线下”教学是不错的解决学生分层教学的手段,学校教师是否真正以此作为弥合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教学的有益探索?
总之,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教学,教学考一致性依然需要大家意识到,如果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任何纷争都显得不合时宜。语文教学走出零碎和封闭,不将单元和单篇对立起来研究,走向素养立意的高度去思考,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课外阅读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实践案例研究是不错的选择,已经拉开了帷幕。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