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让学生狠狠爱上你的学科,这里有5个策略

2025/3/27 17:46:20  阅读:27 发布者: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两个魅力:一是学科魅力,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一是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这是《做幸福的好教师:名家名师教育访谈》一书中,杨斌老师所言。他给出了经营教育的两条路:精进专业,丰盈自我。

在专业这条路上,除了把学科弄懂,还要挖掘出学科内在的魅力。如此,才会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卷入”,实现知识学习向意义建构的跃迁。爱上一门学科的本质,是让学生看见知识背后跃动的生命——发现学科与自我生命、现实世界、人类文明的内在联结,从而产生持续探索的内驱力。

但难就难在,如何让那些凝结人类智慧的学科,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本文尝试提供一个视角,从学科审美、学科思维、学科脉络、学科实践、学科温度等五个维度,与你共同探寻激活学科生命力的密码。这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升级,更是一场教育者自我觉醒的旅程。

让学科之美,在知识的褶皱里苏醒

每一门学科都是人类解读世界的密码本,藏着造物主精心设计的审美法则。如数学的斐波那契数列在松果鳞片的螺旋排列中低语,向日葵种子的分布暗合黄金分割的韵律;物理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用四个方程统一电与磁的纷争,被称为最美方程。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称美、符号美这两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拥有感知美的能力。

对称美展现自然与设计的均衡与和谐,如蝴蝶之翼、建筑之构,引导学生体会形式之美;

符号美以简约表复杂,逻辑严谨,如数学公式、物理符号,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精准表达。

关键在于,教师要对自己执教学科的逻辑有深刻的认识,并教会学生这种逻辑,带领学生一起探寻,理性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浪漫诗意。比如,教师可以用以下三个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对称”。

游戏①:画棋子。先画一个方格棋盘,然后和学生一起轮流画棋子。如老师在棋盘里画了一个红色棋子,学生要画一个与之对称的棋子,应该画在哪里?用什么颜色?

游戏②:趣味对称画。准备一些白纸和各色颜料,将纸先对折,展开后在其中一半滴上几滴颜料,趁着颜料未干将纸张快速折过去,让另一半印上所绘图形的对称图案。

游戏③:剪纸。剪纸是学习对称非常好的方式。如何剪能让两边出现一样的图案,明明剪的是正方形展开后怎么变成了长方形?这些疑惑就是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的原动力。

当然,这样的美也适用于艺术、文学和社会等领域。例如,我国传统对联中的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斗鸡山上山鸡斗……。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将美可视化。在赏析《蜀道难》时,教师可以结合四川的地形来分析,将李白笔下那份“难于上青天”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在教学《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介绍美学的构图知识,将电影领域的拍摄手法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在燃活思维中,吸收学科的营养

每个学科都是独特的思维道场,赋予学生破解现实难题的“超能力”。正如汪正贵校长所说,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思维价值和贡献,就像人每天要吃各种食物,从中吸收不同的养分,每种食物都有各自的营养价值。某种程度上,所有学科教学都应当指向思维培养。

那么,作为教师要如何把各自学科的这种营养注入学生的身体和脑子?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学科是哪种“思维”。比如,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突出了学科思维。

其次,要找到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方式一:从知识覆盖转向思维培养,并让思维可见。红岭中学吴磊老师在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太平天国”是一个生命体,随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算是“英年早逝”。那么,导致太平天国“死亡”的“嫌疑犯”有哪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分析推理,小组讨论后,当堂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审判词”(列明先后次序)

死亡时间:1864719日。

嫌疑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曾国藩、戈登……

 

嫌疑犯

主犯

有罪

无罪

与本案无关

洪秀全





杨秀清





石达开





曾国藩





戈登





言过其实





 

方式二: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或任务。刘善娜老师一直在研究探究性作业,以“平均数”的作业为例,传统的作业可能是“做几道平均数的题”,但探究性作业可能是“请你为平均数代言,可以通过举例、画图等你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前者是解题的确定结果,后者是充满想象的“开盲盒”。

方式三:注重概念的理解性教学。俞正强老师对“加法交换律”一课的通常教法包括四个环节:先通过具体例证的计算,让学生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再通过更多例证的计算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概括为算律a+b=b+a,之后进行此算律的应用与练习,最后小结。

当然,不同学科对于学生思维培养,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完备性。所以思维特质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设计一些跨学科教学方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与时光的琥珀对话,和历史巨人击个掌

学科史不是年表的堆砌,而是充满血泪与灵光的英雄史诗。有些“星星”已经点亮,有些“盲盒”仍待打开,正因为光阴的连续,让学科有了时空的连接感,厚重而神秘。这些跌宕起伏的探索历程,正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绝佳素材。

比如聊一聊本学科的历代伟人,谈一谈本学科的未来可能。当学科不再是教材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筑起的堡垒,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会自动驱使他们“投入学习”。这个过程对教师的考验是——如何将“课外知识”恰当地、巧妙地切入课堂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李永乐老师在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不是干瘪地陈述常见的版本:牛顿在苹果树下坐着被苹果砸了之后发现了万有引力,而是给学生们讲述了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家胡克与牛顿之间的爱恨情仇。不用讲什么笑话,不用设计多余的活动,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让大家记住这段历史上伟大科学家的名字了。

浙江省特级教师陈加仓很善于“在题上做文章”,他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之后,大胆引进了“哥德巴赫猜想”之“除2之外的任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如下图)。

陈老师设计了拓展课“奇妙的偶数与质数”,通过研究让孩子们感受到原来世界难题和我们距离这么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攻克数学难题的种子。

跃出课本,做生活的野生探险家

当学生用化学传感器检测河流的污染指数,当学生基于身体系统制订一份适合自己家庭的健康食谱时,知识便完成了从符号到力量的蜕变。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联系实际”,而是让学科思维成为改变生活乃至改造世界的工具。

联系实际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通过实际体验,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一是借助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概言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学科真的有用,就算以后不从事相应的工作,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调取、应用、解决问题。

比如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学科知识的本质。特级教师张宏伟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搞了一个“舌尖上的分数”活动。他让学生自己分蛋糕。要求只有切出比较标准的1/4,才有资格吃。然后先吃1/4,再吃剩下的3/4,体会蛋糕占满口腔的感觉。

学生吞咽完说:1/4很好咽,3/4差点噎死”。张老师追问:“这说明什么?”“3/41/4大!”这节课吃的不是蛋糕,是分数和分数的大小。学生不仅用视觉,还用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感受数感,投入身心认识分数。

再如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基于真实问题进行探究,给出方案。以四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探究实践活动。

阶段一:为学生建立角色卡,为后续探究打基础。该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总结—判断—联系”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阶段二:开展校园里的实践,让学生熟悉探究流程。该阶段主要从“观察—寻访—设计”三个递进层面引导学生为小动物建造一个庇护所。

阶段三:探究真实社会问题,将所学迁移生活。教师以季节变迁为情境导入,再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等资料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则借助思维导图及时补充课堂生成,并适时引入人为干预帮助动植物改善生存环境的例子——鱼道改造,让学生运用所学评估两份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再通过辩论的形式建立实证精神。

字符也会呼吸,听见人文的回响

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的今天,学科背后的“人文性”显得愈加珍贵。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载体,将知识转化为“生命体验”,这大概是AI没办法提供的,至少短期内概率不大。例如庄子通过“庖丁解牛”语言传递的养生之道,无法被AI拆解为算法指令;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对人情世故的体悟,远非NLP模型的情感分析所能替代。

王冕在自己的《墨梅图》上写了一首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如果从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角度切入,王崧舟老师是这么读的:第一读,“家中的梅花”(实物);第二读,“画中的梅花”(品格);第三读,“心中的梅花”(人生境界)。并且在每一读,都做了延展,讲述了相关的人与事。

不只是人文学科有情感温度,理科学科依然潜藏着“生命与灵魂的流动”。化学课不能只讲化学反应,还要讲元素背后的碳基生命;物理课不能只讲电路电流,还要讲原子量子背后的宇宙星空;数学课不能只讲代数几何,还要讲数字与计算背后的“认真与死磕”精神……每一个学科或者说每一个领域,总有人在投入热爱,总有人在攻克难题,总有人在创造美好。这种精神的流动,才是学科的终极价值。

请一定告诉学生,未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人文哲学与逻辑思维都是基础。感性与理性并存,努力做个“胸中有丘壑,腹里有乾坤”的人。

学科魅力的本质是人类认知的诗意投射。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学科痴迷与挚爱,才有可能将这种热爱传达给学生。也许你备课笔记上的某段话、某个创意,就成为了某个生命的转折点。今天在课堂上触摸过科学之美、历史之重、文学之痛的孩子,明天自会生长出改变世界的力量,成为手持火种继续照亮文明之路的传灯人。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