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师考评落地需要考虑三个维度

2024/10/31 15:15:47  阅读:14 发布者:

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那些有鉴别力的考评,能够强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把一所学校从默默无闻提升到卓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工作方向。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如何从师德师风、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实绩三个维度构建考评内容,激发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活力呢?现任国家督学、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总结了一套实用的做法。

01、师德师风考评:重落实,拒绝“抽象的说唱”

师德师风考评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考评教师的“第一标准”。师德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的政治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前提,因为“一套专业知识体系”和“一个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理想”,这是专业人士必须具备的核心特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如此。

教师职业是向学生的未来宣誓的,要使学生发生对整个人生有益的变化,教师必须以虔诚之心对待作为教师的职业良知,忠于入职教师的誓言和对学生的承诺。学校要把师德表现列入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树立教师积极奉献、用心工作、关爱学生的先进典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使命和价值观的具体表达,它不是抽象的、宏观的,更需要可操作性的具体行动。为了使教育工作的使命和价值观变得真实起来,我们学校研发了《北外附校教育使命和价值观30条》,例如:老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尤其在勤奋、爱心、友善、仁慈、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等方面,每个老师都要成为学生言行的榜样,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树立学生对于教师的信赖;老师要坚持不懈地将一些知识、观念作为礼物教给学生,要把与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会面都作为鼓励、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机会;成为教师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成为教师以后,成功都与学生的成长有关等。

总之,对教师师德表现的考评,不能只去做“抽象的说唱”,更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使其变得鲜活起来并进入可衡量的状态。

02、专业能力考评:要重点关注教学教研能力

专业能力考评以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为重点。教师的专业地位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考评要以知识考核作为基础。与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的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考评,应当建立一种基于实践知识的测量模式,促进教师自觉学习实践性知识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北外附校研制并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日常考评办法》,采用“简便易行、融入日常”的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理解为一种连续的、系统的过程,用评价促进教师个体专业能力发展,并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建立了教学清晰性考评、课堂教学基本能力考评、期中教师自评、学生满意度调查、期终教师业绩考评等每学期5次考评制度。

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考评要关注“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三个重要环节,学校要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测量、认定、考核等评价标准,以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对教师个体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数据的收集整理,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结合教师个体职业发展规划,评价教师职业发展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和促进教师自觉接受旨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培训,通过课后反思、专题研究、成果分享等方式获得自我反省和成长的机会。

03、教育教学实绩考评:建立业绩衡量体系

教育教学实绩考评应业绩面前人人平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特别强调,教师评价要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重视教育教学实绩的“甄别式”考评制度,就是要奖励那些值得奖励的教师,让所有教师靠业绩说话,在业绩面前人人平等。从理论上讲,那些“友善”但是业绩表现不佳的教师,应当尽快让他离开学校。一味保护表现不佳的教师既是对学生的伤害,也是对教师本人的伤害。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最好的教师考评制度也有可能被学校的官僚行政所腐蚀,导致出现考评结果为“优秀”的教师,通常是领导的密友或者唯上是从的教师,而那些直言不讳、挑战现状的教师,即使有卓越的能力,也得不到好的考评结果。这就需要建立与考评相匹配的业绩衡量体系,有清晰的期望值、目标和时间表,以及一个稳定可靠的评价程序。否则,官僚行政操纵下的考评,会催生出缺少智慧的学校管理团队,并导致缺乏正义感的不良工作氛围出现。

转自智知师教库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