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到“点”精准评价
2024/10/31 15:10:43 阅读:19 发布者:
教学评价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直接因素,但是一些学校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和实施存在有“面”无“点”、“面”“点”分离的现象;评价过程往往是整体性的静态评价,忽略了具体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动态细节;评价标准集中在量化评价上,质性评价的标准过于松散甚至有名无实。因此,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小学依据精准教学理念,构筑了一套聚焦在“点”上的精准评价体系,扭转了评价样态,提升了评价效能,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逐“点”落实,确保评价主体多元化
精准评价的主体有学生自身、同学、教师和家长。虽然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理念一直在基础教育中传递,但是评价主体的责任并没有同等被落实,“我为什么要评价”“我评价谁”“我作出评价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主体性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导致教学评价的压力最后还是集中到教师这里。因此,评价主体看似多元,实则单一;评价责任看似明确,实则模糊;评价活动看似活跃,实则师生家长皆有不满。
要想确保评价主体真正的多元化,就要以人为“点”,逐“点”落实不同评价主体的责任。首先,学校组织召开家长宣讲会,向全体家长宣讲教学评价的原理、意义,以及家长作为评价者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精准落实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的责任,让家长树立起评价主体的意识,并在不同的评价卡上为家长留下评价空间。其次,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对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兴趣,引导学生对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将评价视为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工具,对自己的评价内容负责;同时,为学生制作丰富多样的评价卡,分别以“自己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家长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的评价维度和来自多方主体的寄语构成小学生多元主题评价清单。最后,学校要重视和拓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关键作用,将教师的“评价者”身份拓展到“评价者+讲授者”,支持并鼓励教师向所有的评价主体展开评价讲解,将“以评促育”的评价理念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多“点”布局,助推学业评价动态化
许多学校对发展性评价中“发展”“动态”等关键概念的把握模糊不清。比如,将静态评价结果机械叠加,忽视学生在发展综合素质时的动态细节,以及作为个体学生的灵动生活等。因此,要想真正精准把握学生的发展节点,就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多“点”布局。
首先,以形成性评价精准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起点”和教学过程中的“动点”。我校建立学生个性化“智慧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本人,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以及丰富的多媒体,有计划地收集反映学生发展轨迹的相关资料。“智慧档案”一方面通过学习性评价的方式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起点”,由学生自主制定目标,定位当前学习水平,确定学习方法,为深度学习增值赋能;另一方面深入推行学生在基础课程中的即时性评价和拓展课程中的表现性评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细节,既能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又能对学生活动实践的表现、作品设计及活动展示进行评价。
其次,以阶段性评价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结合点”和“生长点”。一方面,我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成效,鼓励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估学生是否建立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如学科技能、劳动实践、探究学习、志愿服务等。另一方面,在“结合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实现知识的不断生长,并对学生建立的知识“生长点”进行评估。学校建立了“游考检测”的阶段性评价:一是科学设置游考板块,其中语文设“诵读坊”“悦读坊”等,数学设“生活坊”“操作坊”等,科学设“探索吧”,音乐设“悦乐吧”,体育设“乐动吧”,美术设“创意吧”;二是多元展示游考内容,其中学生在“诵读坊”背诵展示积累的国学经典,在“悦读坊”朗读文学句段;三是情境再现游考主题,如设置“鱼游海塘”游考现场对学生进行游园乐考,在“理财坊”中,学生利用“购物”知识模拟置办年货,从而完成考核。
双“点”并进,实现评价标准科学化
从“点”出发,目的在于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微观环节和动态细节。精准评价不仅要为这些“点”建立量化的评价标准,还要将这些“点”进行综合,在这种整体性视野之下建立质性评价标准。“量点”与“质点”双线并进,才能构成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进而在“面”上笼罩整个教学评价过程。
首先,量“点”精准,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可操作。学校对学生的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形成学业素养报告,以此作为学生成长考核的重要依据。学业素养报告分为三个板块的内容——学科类成绩考核、综合评价、校园表现(包括听课的专注水平、学习的主动水平、做事的责任水平和同学间的合作水平)。每一板块的量化标准体系分级分类,精确到“点”,各等级赋予分值采用加权法确定最终等级。在这种评价模式下,教师能实时了解可视化的成长数据,使量化评价具有动态化特征,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精准定位。
其次,质“点”灵活,评价标准因人因事显个性。学校开展质性评价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成长记录册《我的航海日志》,质“点”包括个人作品、校园活动、校园交往。分点记录能够真实、精准、详细反映学生在某一时期的学习动态,记录学生在校生活值得鼓励的点点滴滴。个人作品依序展示四项内容——“我写的字”“我的作业”“我的文章”“我的试卷”。校园活动依序描述三项内容——“开阔我的视野”“强健我的体魄”“我的高光时刻”。校园交往的分享以“我和我的水手”为主题,将自己小学阶段与好朋友的合影放进报告,并且每个阶段都进行更新。每个学生在参与编写《我的航海日志》过程中,建立自信并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在交往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中,精准记录成长的足迹。第二类,评价反思清单“作业多面镜”。精准评价反思的质“点”是精准的肯定、精准的激励、精准的培优、精准的补差。学校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检验教学成效,充分围绕学生的个体发展开展合作交流探究,利用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完成作业后的“作业反思清单”,通过小组互评、家长建议、教师评价等环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了方向,让后续学习更精准也更有针对性。
学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精准评价实践,是当前精准教学理念下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一次全面尝试。精准评价的实践,一方面为一线教师实施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贡献出群体智慧;另一方面推进了教育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实现教育管理方式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转自中小学评价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