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有一种怪现象:教师关注理论的少,关注实用的多;关注教学思想的少,关注教学设计的多。名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系统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少;到处讲课,传授这个法、那个模式的多。教学刊物刊登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思想论的少;零打碎敲的教学设计刊登的多。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懂操作,有思想的一线教师少;有思想,无实践价值的空头理论家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怪现象?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的现实是主要原因。此外,也与社会的崇尚金钱和地位,漠视知识、理想和志气等讲究“现实”以及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有关。
教学观念是人们通过学习或观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对教学实际的一种理性认识,也叫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它是人们对教与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强化教学观念,就是要强化教学的效益,因为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什么样的教学可以省时而高效。
强化教学观念,就是要强调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确定,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来确定;教、学、做要统一协调为一件事而非三件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强化教学观念,就是要强调教学要具有内容的现实性、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探索性、目标的多元性等基本特征;强调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成功机会服务;强调全面发展、民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教学;等等。
强化教学观念,就是要求人们要树立双基、智能、素质的目的观;教与学两方面的教学本质观;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教学价值观;多种角色、自我反思的教师观;潜能、发展、主体、差异的学生观;等等。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淡化设计,是相对于强化观念而言。淡化设计,不是不要教学设计,而是不要冲淡主旨,冲淡系统观念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观念决定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和观念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系统思想而只懂眼前教学设计的教学“人才”,掌握的是支离破碎的教学基本功,他们会了这个而不会了那个,这个知识知道了怎么教,而那个知识又怎么教?则不得而知。教学不能举一反三,更不能触类旁通。为此,就出现了模式化的问题,盲人摸象的问题。恶性循环也由此形成。
淡化设计、强化观念,是因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而这正是教学观念的核心内容。
淡化设计、强化观念,是因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虽然“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教学观念的反映,但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核心都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所以,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思考“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淡化设计、强化观念,是因为笔者三十多年的教学探讨和实践以及耳闻目睹的无数事实证明:繁琐花哨的教学设计是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以语文教学为例,教与学一篇文章需要一天或几天的时间,教得天花乱坠,学得昏昏欲睡,实属少、慢、差、费,把语文教学的各种教学目标凝结为一如既往地“练好字、练好口才、读好书、写好文章”这四件事来抓好就可以了,要日日抓、堂堂抓,删繁就简,不枝不蔓。“直奔主题式”的教学设计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淡化设计、强化观念,是提倡精心于长远整体的设计,简约于眼前的局部设计;提倡教学设计要有大眼光、大视野,不能只顾眼前;提倡教学设计要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反馈性的设计原则。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命运,就要先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行为;而要改变行为,先要从改变思想观念做起。
淡化教学设计,也就是不要苛求教学上的什么模式。无论是什么模式,只要符合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就是好的模式;无论是什么模式,它的背后都有一套例如如何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的“思想观念模式”作支撑。
没有教学上的思想观念,只学设计上的模式,是僵化的机械性活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学习洋思、东庐、杜朗口?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卓有成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学到了模式之后,回到自己的学校却不能复制第二个、第三个,乃至遍地开花的“洋思、东庐、杜朗口”?因为只学会了模式,而没有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不会应付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为什么中国以往有那么多红极一时的“模式”而没有流芳百世?因为只有设计者或直接操作者才具有或懂得自己这个模式的的操作思想和奥妙。别人不具备那种素质和思想,自然也就不懂得操作模式之奥妙,更不懂得灵活运用和创新这种模式。
教学中,不可能存在万能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情境,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真缔就在于对旧教学模式的改造和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模式不能万能,但思想却是万能的。带着思想去上课,比带着模式去上课更有底气和张力。带着包含有先进的教学思想、现代的教学理念,渊博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要件的“思想”去上课,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融合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并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实践+反思”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有法,而无定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当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法”的精神实质之后,才有可能抛开一个个“个体的法”,融会贯通于“多法”,进而形成一种并非是具体方法的万能的“思想方法”,这时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胜有法的“因材施法”。
转自武宏伟01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