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要处理好“三杯”心态
2024/10/31 8:56:34 阅读:18 发布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资源,教师的成长姿态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生态。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而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师个人内心的觉醒。只有内心的深度觉醒,教师才会真正成长。”
深度的觉醒,意味着教师要对生命的价值有清醒的认知,对职业的价值有高度的认同,对成长的价值有自觉的追求。教师何以成长?何以走向深度觉醒?我认为,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三杯”心态,即“空杯心态”“满杯心态”和“半杯心态”。
一要走出“空杯心态”。何为“空杯心态”?有人认为,只有将自己视为“一个空着的杯子”,才能不断吸收新知。它是在提醒我们,做人做事不要骄傲自满,要适时放空自己,要不断挑战自己。而我认为的“空杯心态”,是指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躺平、佛系的状态。作为教师,无论是在新手入职期、发展瓶颈期,还是在“高原期”“黄昏期”,都要有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要勇于走出“空杯心态”。这不仅需要思想上的“觉悟”,更要有行动上的“躬行”。特级教师李志欣认为,教师成长的专业基因可以用“践行、记录、思考”这三个关键词来界定。践行,意味着教师要亲历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探寻教育真谛;记录,意味着教师要勤耕教育写作,在写作中书写教育故事;思考,意味着教师要畅享教育阅读,在阅读中汲取教育智慧。
二要警惕“满杯心态”。所谓“满杯心态”,就是一种固执己见、自我满足和拒绝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心态。而教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过程。持有“满杯心态”的教师,往往会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已经到了成长的“山顶”,不需要再成长;亦或是,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经验、能力和方法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学习、再更新。可见,“满杯心态”实则就是拒绝再成长。朱永新曾说:“对于一个真正的教师而言,当他停止专业发展之时,也就是他的教育生命开始衰老之时。”可见,“满杯心态”之于教师教育生命的危害。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作为教师,务必要警惕“满杯心态”。因为对教师而言,成长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更没有过去时。“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不求满,才是为师者该有之心态。
三要保持“半杯心态”。什么是“半杯心态”?半杯意味着虽然已有一些经验和积累,但又有空间去接纳新的事物;同时,也意味着可以倒掉原来的“旧水”,去吸收“新水”。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一种谦虚、不满足的态度,“退”可放空自己,“进”可充实自己。从“空杯”走向“半杯”,是一种成长;不求“满杯”,就是一种觉醒。一位正在成长中的教师,就是处于一种持续建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的状态。保持“半杯心态”,就是要始终保持成长的状态,把成长视为目标,但不把成长当作终点。李镇西认为,所谓“成长”,就是不断地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作为教师,既要让自己的成长有所积累,又要让自己的成长留有空间,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己、突破自己。
我始终认为,教师最好的成长就是教师的自我成长。只有教师成长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成长,才能让教育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教师的成长永远没有“天花板”,也永远“上不封顶”。一个渴望成长、努力成长的教师,就是一个内心深度觉醒的人。也唯有深度觉醒者,才会主动走出“空杯心态”,时刻警惕“满杯心态”,始终保持“半杯状态”。
转自乡之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