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的技能,不会合作,讨论交流时,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6分钟也没有解决问题。可看,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技能的培训非常重要
一、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必要性
1.能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在合作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起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团队合作。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小组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这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质疑、反思和提出新的观点,从而不断推动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
5.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在小组中,学困生可以得到其他组员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和讨论,学困生还可以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实现自我转化和提升。
6.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模拟社会交往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学生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和协商合作等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对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技能的培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二、小组的角色职责培训
1.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各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以促进互补和协作。要提高小组成员既分工又能合作的效果,就要对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职责进行培训。对小组长的管理职责与管理方法进行培训;对副组长如,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文明组长、学科组长(数学、语文和英语等)的管理职能进行培训,对小组记录员的职责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明确各角色的职责和任务。通过角色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三、沟通技巧与倾听能力的培训
1.学会倾听。训练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不打断、不插话,努力理解并记住要点。通过眼神交流、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关注和赞同。掌握倾听标准与要求:一是眼睛看着发言者;二身体前倾,关注交流;三是不随意说话打闹;四是不打断别人发言;五是边听边思考,记下要点。
2.学会语言表达。教会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讨论,如使用“我们小组认为……”、“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等表述方式。掌握班级展示语言表达标准与要求:声音要洪亮;使用普通话;说话有条理;表达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3.学会尊重他人。尊重是指在与人沟通交流时,重视他人心态与言行。尊重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品德,是为人真诚的表现。尊重他人,在与人交往时,能重视与敬重他人,有平等相待的心态与言行。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掌握尊重的标准与要求:一是虚心倾听他人发言;二是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三是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四是发现他人错误耐心指教;五是不在背后说他人的缺点。
4.学会成员间的互助。互助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与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相互支持鼓励,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组学习的效果。学会互助的标准与要求:一是明确分工。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人有明确职责和任务。二是有效沟通。鼓励学生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以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三是资源共享。小组成员间应积极分享学习资料、解题方法等资源,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四是相互支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应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五是合作解决问题。遇到难题时,学科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思考告诉给小组成员。六是角色轮换。通过定期轮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人有机会体验不同职责和挑战。
四、培养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流程
通过培训,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是:自学—对学—群学—分配任务,前置预演,五个环节。
(一)自学
个人自学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自学前提下的。其原因在于:
1.建立共同知识基础。如果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前进行了充分自学,就会对所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这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石,它有助于小组成员更快地进入讨论状态,减少因知识差距而导致的沟通障碍。
2.明确个人角色与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和任务。如果学生在合作学习前进行自学,就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这种明确的角色定位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促进深入交流与讨论。在个人自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或不清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成为讨论的切入点。由于学生在自学时已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和思考,因此他们在讨论时能够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内涵,提出更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
4.学生自学的基本要求
(1)按照教师布置的导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
(2)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3)对新的字词进行练习,对公式进行理解、记忆,并能应用,
(4)按要求完成自学作业,
(5)对不懂得的问题画在书上,准备向他人请教。
如果学生没有自学,也要经过教师先期进行讲解与指导后,带着一定的知识基础,再走进小组合作学习。
(二)对学
1.对学的内涵与作用。对学是指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消化能力,有针对性地将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分组,使较为优秀学生一方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互助与合作,同伴间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知识的互补和共享,促进共同进步。通过明确的学习对子的对学:一是增强学习动力,在小组内形成互助氛围,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激励,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在对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己存在的困惑,避免问题积累。三是培养合作能力,对学需要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对学组合,实现个性化教学。
2.对学的基本要求
(1)好差同学结对子;
(2)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与辅导;
(3)讲解后,提出相关例题验证,对方是否真的理解与应用;
(4)对子之间于不懂的问题,要记得向小组学科代表请教;
(5)如果全组成员都不会,要记得向教师请教;
(三)群学
1.群学是指小组成员之间围绕特定学习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它是在对学的基础上,学习对子带着自己的收获与问题走进群学,通过学科组长引领性的发言,和其他人的交流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群学的基本要求
(1)组长把各个对子学习的问题进行整理;
(2)提出相关的问题,让会的同学进行讲解;
(3)对难度大的问题,由学科代表进行讲解;
(4)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供给教师。
(四)分配展示任务,前置预演
1.分配展示任务要求。合作学习的群学环节结束后,为了检查各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促进各组间的理解知识的交流,就要进行班上展示。做好班上展学的准备,要根据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分配展示任务的难易度。以数学合作交流的问题为例进行展示任务分工:学习成绩是从大号到小号学生依次是学困生到优秀生。如果是两个题目,在合作学习后,可进行3人承担一个题目的展示。
2.举例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任务分配,以数学问题为例:
组员6:读试题,找出己知条件与问题,
组员2: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组员3:说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组员4:把解决问题的步骤转化成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组员5:按照算式进行板书计算
组员1:再次完整讲解这道题的思路(学科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的过程,也是学困生得到帮助,实现生命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工后小组成员的语言表达举例
假设我们面对的数学问题是:“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米,宽为5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组员6(任务:读试题,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
(1)任务描述:首先,组员6需要清晰地朗读题目,确保所有组员都能听到并理解题目内容。
(2)执行内容:“我们今天的题目是: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米,宽为5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找出已知条件:然后,组员6指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已知长方形的长为8米,宽为5米。”
(4)明确问题:最后,指出需要求解的问题:“我们需要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组员2(任务: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1)任务描述:在理解了题目之后,组员2需要阐述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
(2)执行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以宽’,所以我们只需要将题目中给出的长和宽相乘,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了。”
组员3(任务:说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1)任务描述:基于组员2的思路,组员3需要详细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2)执行内容:“首先,我们识别出题目中的长和宽,分别是8米和5米。然后,我们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面积 = 长 × 宽。最后,我们将8米和5米相乘,得到面积的结果。”
组员4(任务:解决问题的步骤转化成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任务描述:组员4需要将解决问题的步骤转化为数学算式,并解释这个算式的意义。
(2)执行内容:“根据前面的步骤,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面积 = 8米 × 5米。这个算式的意义是,我们正在使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给定的长和宽相乘,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
组员5:根据组员4的描述,按照算式进行板书计算。
组员1:再次完整讲解这道题解决思路(学科组长)。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讨论解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或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加深理解,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的过程,也是学困生得到帮助,实现生命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任务分工,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其他人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
4.分配展示任务,前置预演的要求
(1)学科组长根据同学们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2)分配到讲台前要展示的学习任务;
(3)分配任务时要本着小号让大号,即难度小的问题由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展示,以此类推;
(4)分配完任务后,每个人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学科组长进行点评;
(5)准备好后,等待教师要求上台展示;
(6)展示时,最好能记住解题的思路,或是说的内容背诵下来,以提高展示的质量,尽量不要照着书进行阅读。
综上所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技能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工程,希望老师们能重视起来。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发生,不搞形式主义的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在小组建设起始阶段强化小组合作技能的培训。
转自师者知行行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