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优质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效、有序的课程与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制定并落实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过程管理标准》,对于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课程管理标准
(一)统考文化课
“层次目标——内容进度——教学模式——评价奖励”,四位一体
1.层次目标。按照三层制定教学目标。
2.内容进度。每层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
3.教学模式。每个层次课堂教学模式﹑自习安排﹑课程结构上应有所不同。
4.评价奖励。每层次的练习﹑周考﹑月考应有所不同,师生的评价奖励应体现层次特点。
(二)非国家统考课
体﹑音﹑美﹑劳动和通用技术或信息课程等课程的管理,“内容——课效——统考”,三位一体。
1.内容。制定五大学科的每期国家课时和校本活动选修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标准,保证课时上完足够内容。
2.课效。成立五大学科评价小组对课堂效益进行评价。
3.统考。实行学校和级部两级相结合统考评价。
(三)研究性学习课
研究性学习课实行“总-分-总”管理模式。1.总:起始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每一个人(组)一个课题,每期第一周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第二周统一时间开设课题,建立学校和班级课题档案,公布学生课题。2.分:由各班班导分管各班的课题,并落实分工和研究过程管理。
3.总:每期放假前一个月由学生处进行结题和学术委员会评奖,公布结果,统一颁奖。
(四)校本选修课
公共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开设校本选修课,实行“申报评审——考勤考核——评价奖励”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1.申报评审。教师申报课程,教务处确定下期选修课,学生申报,学部统一公布。2.考勤考核。由教务处按课表和时间地点,每堂课考勤考核。
3.评价奖励。每期选修课停课前进行评价,按评价决定奖励和下学期是否开设。
(五)社团活动课
公共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开设社团活动课,实行“总-分-总”的管理模式。
1.总:建立社团联合会进行总管。(1)学生自主成立社团。(2)上期放假前完成成立。(3)聘请指导教师。(4)公布活动地点时间和指导教师。
2.分:由各教研组长管理本学科社团活动,并开展社团指导研究,同时由教务处进行考勤。
3.总:放假前一个月结束社团活动,并进行社团评价。包括(1)优秀社团和个人评选。(2)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六)其它课程
1.学术专题讲座课。每期统一开设10——20堂讲座,每次讲后当堂进行受众对象的评价。
2.才艺展示课。学生处统一设计,开学初一周内公布,由年级部和班导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统一进行评价和奖励。
3.学法指导课。填写学生学法指导小册子,有班导实施班级课程教学,学完后进行统一的验收考核评价。
4.心理健康课。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年“级部——班级——小组”三级心理健康指导和防范体系。
5.阅读课。每周两节课,由语文组和教务处管理,并做到有课表,有质与量的具体要求,有考核﹑有活动﹑有评价。
6.社会实践课。每学期至少开一次,由学生处统一设计,寒暑假进行,开学初进行评价奖励和存档记档。
二.教学过程管理标准
1.备课管理
(1)导学案质量标准管理。一个目标;四个部分(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想什么,怎么想);三个重点(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知识结构体系;设计出导学案和当堂训练题目)(2)集体备课质量标准管理。“时间﹑地点﹑模式﹑考勤”,四位一体。
2.备题管理
(1)备题模式。实行周考分个人出,月考分集体出(小组成员分成几个出题组,全体组员参与,由组长优选套题或组合成套题进行使用)
(2)备题管理。每期放假前进行各组备题质量评价,从难度系数﹑错误率﹑考点把握进行评价。
3.课堂管理
建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辅导课上课评课标准;骨干优秀教师按标准进行展示课;建立评课组进行推门验收课和评课;对发现的弱差课的教师进行指导并进行二次验收。
4.作业管理
(1)课堂训练作业。以小组或互助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作业验收;数理化小练习。(2)课外作业。主科作业每科不超过半小时;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教师必须全批全改,当天完成(作文可以除外)
五.五清管理
(1)堂堂清与天天清。由科任教师完成。(2)周周清。周四周五统一组织学生对后进生进行当周学科作业验收;集中周过关。(3)月月清。对月考不过关的学生进行诊断个辅和补偿教学的验收管理。
(4)期期清。期末对考试不过关的学生进行假期补课﹑家教等形式的补偿教学,开学举行“超越杯”考试。
转自师者知行行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