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变量
2024/10/30 16:04:17 阅读:41 发布者:
影响教学效果的变量有很多,如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教师的专业水平等等,但是,这些因素中情感是最大的变量。
在给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听到过很多故事,在祖国的最北端漠河市,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教师给我讲过她的故事,她说:我的老师是浙江来的一位很娇小的女教师,因为时代的原因,下乡到东北教书,她那时候每天都会带着我们班里的孩子到她家里补课,老师对我们那种真挚的爱,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着我的整个人生。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家庭原因,她总是感觉很孤独,后来她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作文里,她的语文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有直接找她,而是在班里读了她的作文,并且表扬她的作文写的好,她知道作文没有那么好,老师更多是想让大家关心她、爱护她,后来故事的结尾是“我现在也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多么美的故事和结尾。
这样的教师我们可以想象她对待自己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经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为什么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对学生和教育的爱,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在整个学生生涯都没有对老师的爱有强烈的体验感,老师自己没有过的东西也很难给予学生,爱是溢出来的,老师只有自我体验了才能去给予别人,这就需要教师的自我疗愈和心智升级,我们对学生的那种冷漠其实内心深处是我们对师生关系的那种原生经历带来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职业倦怠,除了各种繁杂事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带来的,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学生的认可和配合,造成心力越来越弱,甚至枯竭,要想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心智层级上去修炼。
目前的教育应该说花样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教师也是疲惫不堪,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各种比赛变成了“卷王赛”,但是拿到大赛奖的教师是否可以拍着胸脯说,我的同事都佩服我讲的好,我的学生都认为我比别的教师讲的好,我想鲜有人敢出此言,究其原因是我们教育的内核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知识传授仍然是主流,教师的心智模式始终无法突破“他的老师教他的方式”。
我先来说一种我最不喜欢的课堂,首先坐着讲课的教师我认为都是不合格的,无论是作报告还是讲课,也无论你的职位多高、年龄多大,当然身体情况不允许的除外,因为坐在那里的老师都是离不开PPT的教师,主要精力都在他的内容上,而不是在学生的认知、心智提升上,教学目标基本定义为将知识顺利讲完,努力证明他所讲内容的权威性和自己有多厉害。这样的讲课毫无体验感,这样的课学生学的好也绝不是教师教的好,都是学生课后自学的好。
我最喜欢的一种课堂是没有教师的课堂,也就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通过教师的引导,营造一个轻松、安全、开放的氛围,参与者完全沉浸其中,彼此情感深度链接,形成集体心流状态,共同浸泡在思想、情感、精神充分流动的课堂氛围里,在共同获得知识的同时,心灵也获得了滋养。
改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没有感受过的人就无法给予别人,教师已经失去了学生时期,不可能再去重新疗愈。而疗愈我们的学生正当时,我想我们疗愈学生的同时也是在疗愈我们自己。
转自i教学i思考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