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线老师的反思:做一个“我在”的老师!

2024/10/30 15:58:16  阅读:15 发布者:

从教十载,大概刚经历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肯定阶段,眼下教学,处处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否定状态,心乱了,教学也不知所措。

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教学人生该何去何从,就这样在迷惘中探索、在苦闷中徘徊、在纠结中自赎!

十年来,我亲历学校四所,公立私立有别,城市县城各异,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热衷教学改革。

我经历过的课堂改革有小组讨论教学、大语文教学、15分钟讲解课堂、澄明课堂、环节固定课堂……这些课堂的共同点是:死。

它们都是学校管理者(不是一线教师)事先规定课堂必须这样上,要求老师无条件执行,所以最终结果是,因为死不变通导致死不复生。

但是遗害无穷的是:老师们教学无所适从,丢了自我,不会教学了!

不会教学的我,又回到了无规无矩的原始教书状态,一边教,一边思:我该如何教书!十年来,不是“我”在教学,而是“我”被教学。被迫邯郸学步,最后就是“寿陵失本步。”

十年来,我的教学生涯里没有“我”,没有我的思考,没有我的精神,没有我的品格,我不会教学,有客观的无奈,更因主观的不作为。

警觉到十年教学的“无我”状,决心开启“我的”教学。

经历十年教学曲折,从教训里学习教学,第一要做的是反思:我为什么会这样反复丢弃自己随意跟着别人跑?不可否认,教育教学的思想缺如,直接导致教能的匮乏。

那么,理想中我自己的教学品格是什么样的?我不得不凝心思考这个沉重又必答的问题。

丢弃一切教学束缚的同时,也完全没了教学遵从,失去了教育自我的人,也将失去教育自由!

这是教育的悲哀,表现在教学上,师成没教格的师,课成没课品的课!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这是我每天都不必问自己却在潜意识里装满的沉惑!

我不知道别的老师有没有这种教学上“中年叛逆”,但是我知道我肯定碰上了!

就像演员刘敏涛说的:“既然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让我在本该神采飞扬的大好年华,活得卑微而苍白。

那不如就做我自己、靠我自己、放飞自己、成就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冒险去生活,试试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真正为自己而活了,才发现叛逆是需要力量的。言听计从无需过脑,而我行我素却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作为老师,成功走出教学的“中年叛逆”,又需要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呢?我从自己的经历做了几点思考:

首先,心境要闲适,真切自我反思。

如今的老师,每天忙忙碌碌,却很少忙于教学,这似乎成了当今教学领域不可摆脱的痼疾。

就拿我自己来讲,在一个县城高中,不要说平时忙碌教学和没有时间概念的上班模式,就是带完高三后好不容易一次较长的暑假,都会被各种名目的培训剥夺。

今年暑假我被培训了四次:网上希沃培训7天、教材培训2次、骨干教师培训一次、学校外出学习一次、学校开学检查留的教师暑假作业……

就这些,光听听,就觉得累!关键还不是忙在真正的教学上。这就是现实,各种杂事的忙碌,把老师的时间割占的支离破碎外,还把老师专注教学的心打乱了。

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沉重的教学杂务是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的现实,如果觉醒的教师不主动自觉改变自己忙慌的心境,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一颗浮躁的心,教出一群肤浅的学生。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只有灵魂安静下来的人,才可能找回自我,才会真切深入的进行教育思考和教学反思!

其次,甘心做牛马,丰裕精神厚度。

实际上,教学上的无所适从和盲目无我,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思想贫瘠,精神匮乏。

而今的中小学老师,一部分缺少读书的时间和心境读书,一部分缺乏读书的意识和习惯,只有少部分卓越教师,克服了时代浮躁,战胜了自我惰性,以高尚情操和坚毅品格坚持读书,丰富精神,深刻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精神与精神高蹈地碰撞中看见自我,坚定自我,造就自我。

读书不是丰富精神的唯一途径,却是最便捷方式,而读书在当下的最艰难的困境在于,耗时长而见功少。

所以对于长期坚持读书的老师来说,他们卓越之处其实不在外在的显性成绩,而是敢于付出和明辨舍得的品格。

叶圣陶先生说: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我想除非具备了这种甘做牛马品格的老师,才会不计回报地长期坚持读书自育,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中找到最满意的自己!

再有,教艺须轻熟,更多关注学生。

说到底,教师主要通过课堂彰显自我存在,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讲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老师教学高低。

这些年,课堂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从教师到学生,课改不仅是全国热,也是全球热。

然而所有改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国内外改革比较成功的案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比如日本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美国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的《学生第一》、清华附小窦桂梅的《和学生一起成长:一个教师与75个学生的心灵对话》、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基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做教育教学改革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所以,回到课堂,回到教学,看见学生,这是老师的立足点,更是教师的尊严处。而讲好课的关键之关键,就是精深教学技术乃至化为艺术,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有人说,教学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岂止如此,教学更是教师自我成就的法门。

可以说,教师是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彰显自我、实现自我的!没有学生学的成长,无所谓教师教的完成,一句话,没有学生自我成长,就没有教师的自我实现!

裹卷于教改课改的时代洪流中,整天被教育改革家和管理者指导和命令着教学,本该“我思我在”的一线课堂唯独缺少一线教师源于真实实践的“我的思在”。

开始我们或许不情愿甚至拧着走,但慢慢发现,我们其实已经习惯被牵着走、跟着走。

然而说到底,教学首先是教师的本行,而不是非一线改革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专业,一线教师的根本尊严主要来自专业上的精通和成就!

我们在教育群居中丧失了自我,丢弃了思考,最终失掉了个性,成了一个个共性人。

这是伟大时代教育的悲哀,也是教师丧失教育尊严的根源,更是学生的大不幸!

记得那首《寂寞》:“林子中的所有的鸟都是灰色的,其中有一只鸟,也是灰色的。”

鲍鹏山先生的解释是:在很多时候,寂寞不是我们没有同伴;

而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寂寞有的时候,也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够被人群接纳,而是我们在人群里面不敢以自己的本相示人,寂寞也不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和别人太一样了,我们才寂寞的。

这些寂寞的日子里,我一直试着找回自己,我坚信,如果教育教学真是高尚事业,那么,它一定能让“我”张扬个性,实现“我在”!

转自凤凰好教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