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的情境是复杂而多变的,常常伴随着很多的两难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的复杂性,克服简单思维的藩篱,不能只是指向单一维度的价值认识,而是要以综合而辨证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在两难问题中合理判断,在具体情境下选择对自己成长有益的行为,并建立更加多元的价值取向,以帮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群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获得成长的体验。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就是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从以下方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为每一位学生负责。
一是落实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设计和每周反思评价。
可以制定《学生培养手册》及《学习管理日志》并以此为载体,为每个学生每期的发展进行个性化发展设计,以此诠释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的核心理念。
二是落实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课程。整体设置分层课程:对优秀学生实施“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特长课(提升课)”,对中等生实施“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特长课(兴趣课)”,对后进生实施“基础课+素质拓展课+补偿课”的课程模式。
三是实施个性化辅导。对后进学生、特长学生、特优学生实施导师制,落实全程辅导,实现让普通学生变成优秀,让优秀学生走向卓越。
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成因,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训练措施,强壮他们的基础,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理想发展。东辰学校经过多年对学困生的个性化辅导,针对以下主要“四类学困生”采取了有效的施教和转化方法。
对记忆力差的。首先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找到进行积极记忆的动力。其次,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采取特征记忆训练法、回忆记忆训练法、形象记忆训练法、讨论记忆训练法、骨架记忆训练法、归类记忆训练法、循环记忆训练法、五官并用记忆训练法、联想记忆训练法、强化记忆训练法等九大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助其提高。
对理解领悟力差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面对大部分学生,但有些学生却因为理解领悟能力差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使用感性材料、简化知识、制订最低下限目标、提问分层化、及时给予辅导、做好基础性练习、做好作业A类部分和必做部分、进行针对性评价、实行分层化复习。教师在教学中特别关心那些希望学习但理解领悟力差的学生,改变他们在课堂中“陪读”的角色,使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成为学习的主体,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对原来基础差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基础差的原因。对此,教师特别重视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补习。首先是让他们明确补习旧知识的任务,查漏补缺、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温故而知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补习和复习旧知识中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其次,及时复习所补习的旧知识,每天补习旧知识后,在复习之后督促他们去做一些相关的作业。再次,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家校共同努力。
对偏科的。这些学生当中有的是对某些课程特别感兴趣,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则是因为学习某些课程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心里对这些课程产生了一些畏惧情绪,因而采取回避的态度,将学习的精力过多地用于另一些学科。对此,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偏科的毛病,强化其弱科的学习,促进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
首先,帮助找出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制订得太高,要保证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可以享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功喜悦。为此,这个目标必须量化,比如,在第一次考试的全班第40名的基础上,争取在第二次考试中上升到第35名;或者是从第一次考试的50分上升到第二次考试的60分。
其次,帮助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这是强化学生弱科学习的蓝图。在制订计划时不能太苛刻,要使学生保持一种没有太大负担的状态。
再次,教育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弱科。很多时候,学生可能是在没有了解一门学科之前就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们会因为对某个老师的偏见而逐渐对某个学科冷淡,这样自然就产生了偏科。同时也存在着只是没有好好学而导致偏科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指导学生端正对学科的认识,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最后,让学生尽快跟上新学的课程。帮助学生及时完成新学的课程的学习任务,不再被厌烦和逃避等不好的态度控制,不欠新账。
第二方面:创造激发所有学生智慧潜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第一,激活内驱。
一是落实十个一的学生自我激励体系(一个理想信念、一个崇拜偶像、一个追求上进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一股将目标进行到底永不服输的志气和硬气、一个学习导师,一个赶追目标、一个竞争对手、一个座右铭、一个自我激励的体系、一个铁面无私的自我控制监督系统)。
二是建立由老师赏识评价,每天格言,跑操呼号,每天(周)宣誓的文化环境系统。
三是建立小组、班级、年级、学部激励表彰体系。
第二,提升学习力。
一是抓好五大学习常规。即学习动力管理、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学习习惯管理、学习方法管理,并落实到每个班、每个组、每个学生。
二是全面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式。强化小组管理、强化科代表与学长管理,规范班会课、交流课、习惯训练与班级评价。
三是建立了每天积累与纠错机制。用好学生好题库、学生错题本、学生语言本,并每周检查、每单元评价,每期进行一次优秀题库、语言库、满分卷评选与展示。
四是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指导。所有起始年级对学生都要进行各学科入门方法与习惯教育,编写学法指导纲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五是开展六项学习常规过关。即书写、作业、两库、纠错、记忆、三次学习六项学习常规的过关与验收。
六是坚持和深化课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关怀和关注他们。如在教学中尤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请他们回答,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给以肯定的鼓励,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注意避免与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让他们看到成绩,看到进步,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特点,委以他们适当的工作和责任,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还要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自立自强。
第三,优化教师素质。
一是实施流程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降低学生精力流率,全面消除学生厌学行为,全面推行学案导学,小组学习,分层教学,导师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
二是深化教师教育,实现整体教师素质优化。通过教师专业习,办好青年教育家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课堂改革,导师承包制,管理承包制六大措,确保不出现弱师、弱班和师源性差生,一旦出现迅速进行诊断和调整,确保让每个班、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受学生欢迎并保证高质量。
第四,落实目标和评价。学校为让所有学生实现理想发展,特别是让学困生到真正发展,学校确定抓年级后N名学困生,学习提升目标,并将奖金的30%~50%用于班级后1/3的学生变化,确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
同时,实施学生失败追究制度,落实流失学生处罚制度。对于评价过差的教师,视情况给予评价降分、诫勉谈话与警示、高职低聘试聘、转岗等不同情况的处理。
除此之外,还从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教师、学校所形成的一种“在”的教育力量,以及通过学生自身所形成的“内在”教育力量,两股教育力量汇集成学生发展的原动力,从而促其真正获得发展。
第三方面:对特殊学生(学困生)施行个性化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允许他们异步发展。
学困生这个概念,在目前教育界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而产生学习障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应该被送到特殊学校接受特殊的训练;另一种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由于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恰当,导致学习效果低下的学生,通过教师和学校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帮助,这部分学生是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的。很显然,我们探讨的学困生是后一种,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施行个别教育提升其成绩。
实施后进生补偿教学课程如下:
实行“班导统管+小组学习(一个追赶目标、两个学长辅导员)+基础强化(学科包干、教材过关、训练过关)+合理取舍+关注行为(自信、习惯、方法)+管理过手(读、写、记)”的综合提升模式,实行“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实施导师辅导责任制。对后进生进行发展设计和学习诊断,落实课程学习“五清”过关制,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期期清,并进行全程激励和责任追究,帮助后进生赶上学习进度,达到基本标准。
实施学困生教育管理六大举措。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年级、班级学困生档案,关注辅导效果及成绩增值。
实行定期会诊制,对学困生进行专项会诊分析,反思补偿与承包效果。
建立课堂关怀制度。一是逐步推进分层作业制度,二是实行课堂四优先:优先提问、优先巡视、优先面批、优先辅导。
建立行政及教师承包制度。
建立学长帮扶制度。
建立学习小组互补共进制度。
追求质量,并不仅仅是追求分数,而是在追求分数的过程中,让追求更加符合人性,符合教育的本质,符合教育理念:为每一个学生负责。
转自智知师教库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