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设计中学情重要性的思考
2024/10/29 17:01:03 阅读:42 发布者: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一个因素需要着重考虑,那就是学情。所谓学情,指的是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对本节课知识的已有认知,以及理解能力等等。
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一致的,那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却划分了层次,对于不同学情,达到不一样的目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应该以知晓学情为前提。教学设计既是设计一节课的知识、渗透怎样的核心素养,更是以学情为中心展开的教学预设、设想、构思。
考虑学情时,首先,要知晓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是已有知识的容量,或者说掌握了多少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明晰了学生的已知,才能通过设计,从已知引向未知,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知识的学习畅通无阻,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到渠成。
比如在讲到《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用一段话就叙述完了,也就是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事件,归结在整个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之中,是其中的一环,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这样的叙述是建立在初中历史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通史学习基础之上的,真正体现了“纲要”的简略性,提纲挈领,是从整体的、宏观的、大主题、大概念的角度去进行“纲要”性的编著的。
如果按照课标要求去设计的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一带而过,不过度渲染背景、过程,只说一说结果就可以,但是在实际讲述中,发现学生很茫然,他们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陌生,提到一些基本的知识,他们也是一无所知,这就是学情的问题。
如果了解了学情之后,就需要对设计进行调整,需要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因后果给学生进行补充,与他们已有的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打通,然后顺势够到《纲要》所要求的高度,进一步融入到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这一大概念之下。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的理解能力,不宜将一些深奥、晦涩的名词、理论一股脑的交给他们,让他们去理解,而是应该深入浅出,化繁琐为简要。
比如在选必2第二单元中,要讲到“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如何化解这一理论。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生产力的认知,对生产关系的认知,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从名词解释,列举具体的事例、实例去说明,从史实入手,解读关系。
比如在面对艰难晦涩的史料,需要帮助学生从字词义去入手,再将史料放在时空观念之中,有背景,有场景,有情境,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也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教学设计不能一味的拔高,就高不就低,而是要根据学情的具体情形设计别样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从而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转自一个人的村庄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