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12大视角揭秘:你的课堂是“教为中心”还是“学为中心”?

2024/10/29 16:26:39  阅读:62 发布者:

判断课堂是“教为中心”还是“学为中心”,需从十二大视角细细考量。

学生立场定目标,要素清晰不可少;案单呈现学生任,任务匹配目标行;资源开放空间利,时间分配要精细;当堂训练需充足,小组合作有素养;自主预学敢质疑,多元对话课堂活;最终成果验目标,效果好坏自然明。

让我们一同从这十二大视角,探索课堂的真正中心吧!

1. 学生立场描述目标:这样的目标真的是为了学生吗?

学生立场的学习目标,其核心在于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师的教学流程或形式。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堂上的目标描述充斥着教师的“教”的行为,如“让学生掌握……”“使学生理解……”。

这样的目标更像是对教师教学任务的罗列,而非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期待。

真正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学习目标,应该聚焦于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成的具体能力或知识掌握程度,比如“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清晰阐述……概念”。

这样的目标描述,不仅让教师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更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目标定位要素清晰:学习目标是否涵盖了所有关键要素?

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话陈述,它应该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主体(谁);

行为(做什么);

条件(怎么做)和标准(做得怎样)。

例如,“学生(主体)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条件)准确计算出(行为)三角形的面积(标准)”。

这样的目标定位清晰明了,既便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也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检测。

如果目标描述模糊,缺乏这些关键要素,就容易导致教学活动偏离主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评估。

3. 学生任务案单呈现:学生的“支架”是否稳固且有效?

案单,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案单,不仅要有明确的任务指向,还要包含“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等基本要素。

任务的设计不宜过于细碎,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动手操作。

同时,案单上的任务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目标展开。

如果案单上的任务过于简单或琐碎,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任务过于复杂或难以完成,又会让学生感到挫败和沮丧。

因此,设计一份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案单,是“学为中心”课堂的重要一环。

4. 学习任务匹配目标:任务是否真的能够达成目标?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匹配度,是衡量一节课是否“学为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脱节,那么无论任务设计得多么精彩,都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仔细思考每个任务与目标的关联度,确保任务能够直接指向目标的实现。

任务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逐步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理念。

5. 学习资源开放丰富: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支持?

“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习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这些资源可以是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和利用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高效。

6. 学习空间利于对话:课堂环境是否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个利于对话的学习空间,应该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方便他们分享想法、解决问题。

“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同时,还要合理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小组讨论区、展示区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的增长,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 学习时间精确分配:每一分钟都花在刀刃上了吗?

学习时间的管理是“学为中心”课堂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需要精确分配每一分钟的教学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又不至于因为时间紧张而感到焦虑或疲惫。

在分配时间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课堂节奏等因素。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时间;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则可以适当缩短学习时间。

同时,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8. 当堂训练时间充足:学生是否有机会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当堂训练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当堂训练,以便他们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发现问题。

当堂训练的内容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难度适中且具有挑战性。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升能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9. 小组合作训练有素:小组合作是否真正促进了学习?

小组合作是“学为中心”课堂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

然而,要想让小组合作真正发挥效用,就需要对小组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这包括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进程和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10. 自主预学提出质疑:学生是否具备自主预学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自主预学是“学为中心”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自主预学,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并发现自己的疑问点。

然而,要想让自主预学真正发挥效用,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预学资源和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自主预学活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自主预学的习惯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11. 课堂学习多元对话:课堂是否充满了多元的声音和思维碰撞?

课堂学习多元对话是“学为中心”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的对话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同时,还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并与他人共同成长。

12. 学习结果匹配目标: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真的达成了目标?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确保它们真正达成了学习目标。

这需要我们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和标准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与学习目标进行比对。

如果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目标存在差距,那么我们就需要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样的评估和反思过程,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并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

转自黎明在线520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