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在"五新"背景下的"新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基于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教研课题。
01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1.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郭在《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大单元教学有三层内涵:一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倡导大概念、大任务、大观念与大问题的设计,以此来改变教师的格局;二是针对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与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培养的问题,应着眼于全面育人的'大道理';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
华师大房涛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是强调大单元是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二是学科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三是基于多种课型,围绕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6个要素进行结构化设计。
也有学者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策略,它将一个大主题或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都包含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将这些小单元组织成一个更大的单元,以便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用性。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大主题或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单元,并确定每个小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究、发现、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以语文课程为例,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这个大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小单元,如古诗词、古文、小说等,通过分析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异同点,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阅读、写作等,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还有学者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一个大型主题或概念划分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法。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主题或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热点、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且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其特点有:
①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单元是最小教学单位。例如,语文学科以单元来组织每篇课文,教师进行教学时就不再以单篇为单位。整个单元的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达成学科的知识、能力目标,而是以知识、能力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②以融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单元的组织需要进行材料的选择,使教科书内容变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融合"为基本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进行选择。
③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单元整体教学要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就要对学习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思考、有发现、能表现。
3.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1)理论基础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
②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是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③前概念理论。学生头脑中储存有大量可利用的已有知识,但是也有许多与科学相违背的错误概念。
④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实践依据
①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需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逐渐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单元整体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建构,有助于实现课堂中心的转换。
②从远离生活实际走向情境性教学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更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生活情境的需要,单元整体教学立足学生实际生活情境,适应学生生活经验。
③从低级学习走向高级学习的需要。低级学习往往只涉及认识与理解层面的学习,高级学习往往包含分析、综合和评价领域的学习。单元整合教学深度更广,更有利于高级学习的发生。
④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需要。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需要不断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单元整体教学更方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⑤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需要。教师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部分教师缺乏灵活利用教的能力,单元整体教学帮教师深度理解教材、利用教材。
02
当前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趋势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趋势,旨在通过将一个大型主题或概念划分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主题或概念。这种教学设计趋势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证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率。以下是一些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趋势的信息:
一是迭代化。大单元设计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倾向于迭代化。这意味着在实践中,教育者将不断调整和改进大单元设计,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二是结构化。结构化,即按照一定结构关系对知识进行排列组合,再渗透到学科的逻辑关系。结构化是大单元设计的内在逻辑——把零散的、无序的、碎片的想法排列组合成有序的逻辑,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浅表走向整合,从脱离生活走向真实问题的解决。
1.单元目标进阶化——素养立意,学有所成。
进阶式学习目标可以将学习目标组织成非常有用的结构,它是一个连续统一体,能清楚地说明与具体标准相关的不同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单元目标进阶化是指在单元设计中,将短期的学习成果和长期的素养目标结合起来,设计出低阶学习目标、高阶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以更好地实现素养培养的目标。
低阶目标。短期的学习成果和长期的素养目标。短期的学习成果在于对具体知能的掌握。
高阶目标。长期的素养目标在于既理解知识的意义,能运用并高质量解决问题,又能由此及彼地学会迁移。
具体来说,进阶化的单元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的进阶化。在单元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阶学习目标应该以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而高阶学习目标则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素养的进阶化。在单元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信息素养等。低阶学习目标应该以培养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为主,而高阶学习目标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社会责任的进阶化。在单元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具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低阶学习目标应该以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为主,而高阶学习目标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的进阶化。在单元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低阶学习目标应该以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主,而高阶学习目标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单元内容结构化——从大到小,层次分明。
单元内容结构化是指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地排列搭配,确定每个课程需要多少单元和哪种课型,这样就对整个单元进行了顶层设计,从而解决传统课堂以课为单位的分散碎片化导致的诸多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结构化的内容可以包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以及其他各种有用的知识。
在教学中,结构化的内容有以下功能:
一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和概念。结构化的内容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结构化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是增强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结构化的内容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元内容结构化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单元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单元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而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
二是确定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应该包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是确定单元内容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各个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以及其他有用的知识。
四是制定单元目标和评价标准。单元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目标,而评价标准应该包括考试、作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四是进行单元设计和编排。单元设计和编排应该包括单元目标的叙写、单元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课时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五是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和评价应该包括对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单元活动结构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单元活动结构化是指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和编排,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结构化的活动可以包括各种教学活动,如讲解、演示、练习、实验等。
单元结构化的活动有以下几个好处: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概念。结构化的活动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构化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结构化的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增强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结构化的活动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元活动结构化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单元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单元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而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
确定单元活动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应该包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确定单元活动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各个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以及其他有用的知识。
制定单元目标和评价标准。单元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目标,而评价标准应该包括考试、作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进行单元设计和编排。单元设计和编排应该包括单元目标的叙写、单元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课时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进行课堂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和评价应该包括对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单元活动,实际上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会发现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一定是含有某种逻辑关系的,而这种逻辑关系需要学科老师来进行界定。要根据学科、课型、学习任务来确定不同课程的不同流程。上海教委就为不同性质的活动设计了相应的流程:
(1)"感知体验"活动:素材感知——操作体验——对话交流——归纳提炼。
(2)"探究发现"活动:情境解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
(3)"理解运用"活动:问题识别——经验迁移——灵活解题——评价反思。
教学需要一定的规程,但不能僵化教学模式,课堂应当是灵动的、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
4.单元课型结构化——起承转合,首尾呼应
单元课型结构化是指将一个课程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组织和安排,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块,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单元课型结构化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明确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划分单元。将整个课程单元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划分,形成若干个小的教学模块。
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单元课程的特点和目标,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讲授、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
制定评价方式。根据单元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制定适合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实施课堂教学。按照设计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调整和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对单元课型结构化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效果。
单元课型结构化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单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课程的内容,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课型,教师要清楚不同学科、单元、课型的内在逻辑关系。各课型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启发——自学——检查——强化。
黎世法教授据此设计了六课型单元教学:主动自学(导学课)、启发思维(探析课)、及时复习(方法课)、独立作业(迁移课)、解决问题(复习课)、系统小结(反馈课)。有效搭配不同课型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任务,这样会使课程变得更加有力量和灵活。
注意,要重视"总分总"的单元整体思维进阶结构:引入和探讨——综合和系统化——深入和拓
5.单元作业结构化——整体设置,统筹安排
由于"双减"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都在提出作业改革方案。我们的研究结果是:要想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必须从以课时为方向布置作业转变为以单元整体设计作业,避免作业的重复性机械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的功能、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至少具备三个特征:结构(系统设计)、进阶(思维迁移)、支架(精准支持)。
结构就是要根据这个单元的核心知识、单元主题来进行通整,对单元前置作业、单元后置作业、单元课时作业进行统一搭配,减小量,增加质,使作业形式更加灵活,让学生更加乐于完成这样的作业。
不仅单元要进行这样结构化的整体安排,课时作业也必须要完成结构化的排列,课后作业要与课前备学、课堂学习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进阶学习链(联结——生成——迁移)。
对学生作业问题研究要解决下列问题:价值问题(有没有用)、动机问题(想不想做)、支持问题(能不能做)、标准问题(做好做不好)。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文字、思维方式、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是一体化:大单元设计的质量要求
1.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
首先要明晰学习目标是什么。
其次,思考如何达成学习目标,包含:
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做什么。
组织了哪些学习活动?——怎么做。运用了哪些评价反馈?——怎么做好。
最后评价是否高质量达成了目标,注意反思达成标准是什么、达成证据是什么、实现高质量的路径是什么等问题。
2.1+ X +反馈
1是指学习内容:问题、任务、产品。即学习什么内容?解决哪些问题?
X 是指学习方法:多样化、学科化活动。即用什么方法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反馈是指学习评价:理答、对话。即学得怎么样?这些内容解决了吗?
3.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程序
教师首先要吃透课标,深化教材,把握实情,撰写标准-﹣目标的细化和分解是教师能力的核心内容。其次迁移先行,围绕迁移点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们对单元设计的研究和对课堂的探索还在路上,这需要我们兼容并包、不断学习。世上没有灵丹妙药,成功源于做好每一步。
此外,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趋势还有如下特点:
整合性。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整合性。这意味着单元内的各个主题或概念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学生应该能够整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或完成复杂的任务。
可视化。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还趋向于可视化。这意味着教育者将更多地使用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如图表、图像和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单元中的主题或概念。
个性化。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还趋向于个性化。这意味着教育者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来定制大单元设计,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倾向于迭代化、整合性、可视化和个性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转自论名师之道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