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刍议

2024/10/29 14:56:40  阅读:16 发布者:

高考作文分值占了语文总分的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也是高考所有学科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目。以江苏省2019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分值70分,占语文学科总分的百分之四十三点八。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高考者得人生。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但联系到语文特别是作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这样略显夸张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如何在高考作文时审清题意、写出佳作、略得高分,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广大考生及语文教学同行们必须认真思考、审慎应对的大事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复习,应考备战。

一、准确分类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从“切题”、“立意”、“结构”、“记叙文”、“议论文”等六个维度上定义考生作文的六个等第。其中及格分以上的一、二、三、四类卷均要求“切题”或“基本切题”。

考试作文不同于兴之所至的自由创作,考试作文因为选拔的客观需要,是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评比的。考生作文只有都切题了,这才有了可以量化评比的统一标准。

如何才能做到“切题”或“基本切题”?

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理解话题作文命题材料的规定性和灵活

考试作文可以有个性,但考试作文的个性是有条件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独创,所以有人说:考试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这样的说法很形象,是考试作文规定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生动写照。“新课标大语文”课题组在他们的“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他们的高考作文365训练系列,创造性地提出了“限制性”和“开放性”的概念,要求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定义作文命题材料的丰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审题立意,这对于确保高考作文审题训练的有效性、提高高考作文复习迎考的效率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是要准确辨析话题作文命题材料的“命意性”与“非命意性”。

命意性的话题式材料作文题是命题者提示作文立意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立意提示通过话题材料显现,写作者需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后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把握并揭示命题者立意。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就是这种命意性话题作文。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由于有了是与非的清晰对比,命题者的立意提示已经非常明确,考生如果再有“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传统只有交流融通才能和谐共进”之外的立意,那就属于偏题或跑题了。

非命意性的话题式材料作文题只给出话题,命题者没有明确的立意提示。写作者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写作者可以在选择既定话题的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写作者的立论或显现只要不超出既定话题的范围,文章就没有偏题或跑题。

“螃蟹在树木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能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走到河边。后来,螃蟹又遇到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我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是一则非命意性话题式材料作文题的命题材料,要求我们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他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有好心却没有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提建议只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而没有设身处地地替螃蟹着想,忘记了螃蟹天生就是横着爬的这一个特点,所以,我们就算是帮助别人也要努力多站在别人立场上想一想,不能有好心却办了坏事。不规定文章立意的价值取向,只限制文章写作的话题范围,这就是非命意性的话题式材料作文题的不同之处。

二、科学训练

1、要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具体写作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写作是以阅读为基础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上,即使是考场作文,高效阅读、准确理解题意也是作文成功的先决条件。作文审题要求对话题材料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话题材料的意趣。要努力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联系命题人的表达目的,灵活机动地抓住话题材料中的核心与重点,即所谓“关键词”与“中心句”。有些作文的话题材料除了具有表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一类话题材料要仔细寻找其字面意思背后隐含着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对于这一类具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话题材料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就事论事,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要努力以所见知所不见,以近知远,以个别知一般,以形象知抽象,比喻联想,小进大出,深入浅出。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具体写作实践中,要注意依据话题材料的丰富内容与表现手法,恰当地选用趋同、辨异、归因、溯源等方法,以审读出正确的题意来。

2、要强化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意识

查阅历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关于文章结构都有“精巧、完整、严谨、有特点”等不同层次的明确要求。高考作文,特别是考场议论文的写作,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上下呼应、结构完整是基本要求。我们强烈建议,鉴于考场作文阅卷时间短、评卷量分快的特点,作文入题、扣题一定快,文章立意一定要在开头的部分就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能够开门见山的,就绝对不要卒章显志。

写作议论文,我们甚至要求学生在自拟标题的情况下努力做到标题就是观点。顶着名头做人,打着旗号作文,绝对不要云遮雾绕,曲径通幽,更不能两边用力、前后矛盾。正文部分可以综合运用总分、并列、对比、层递等多种结构样式,要自觉追求由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要降低议论文写作的调门,瞄准问题,一线到底,淡化哲理,死磕事理,努力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为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增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意识,我们分类辑录了多篇不同结构类型的优秀中学生议论文范文,分别点评,指明优点和不足,要求学生熟读和记诵、借鉴并创新。经过反复多轮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观点与材料一致,有一定的事理逻辑与情感力度。

3、要突出记叙文写作的真实感

《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关于记叙文一类卷(70~63分)有主旨与材料“神似”、故事与细节“真实、亲近”的要求。追求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和亲近感,努力做到“神似”,需要我们辨明“表现”与“再现”的异同,扣紧记叙文写作“用形象说话、靠细节取胜”的原则,突出叙事线索,巧妙安排结构,再现生动细节。我们虽然不要求记叙文写作死守“真实”的教条,但我们一定要遵从“可信”的原则。我们允许甚至是鼓励学生根据记叙文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段,巧妙地补充或完善相关事实链条中某些欠缺或不完美的环节,但相关叙事一定要符合生活逻辑以及人物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平滑自然,努力使读者有真实感与亲近感。

我们以一篇题为《好汉鱼》的学生作文为例。文章里的人物都是自带故事出场的。“我”的故事是高考落榜与迷茫,表叔的故事是高考落榜与复读,表叔朋友的故事是大学毕业与执教,我与表叔当前的故事是到湖边去钓鱼。这么多故事中,“我的故事——高考落榜与迷茫”可以是真实可靠的,“当前的故事——我与表叔到湖边去钓鱼”也可以是真实可靠的,文章谋篇布局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我与表叔到湖边钓鱼这个当前的故事做框架,全面包裹了其它所有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其它的故事都是作为叙事的背景、采用侧面虚写的方式“隐”在了“我的故事”与“当前的故事”之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种把“真实与虚构”、“联想与想象”巧妙地镶嵌在一起,对比映衬、相互隐喻的写法,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变得更加突出。

4、要重视浓郁而清新的文采

文采是什么?文采就是文笔好,写作能力强;文采就是修辞方法丰富,语句优美,朗朗上口,富有生机;文采就是拥有写作天赋,常有神来之笔。

怎样才能有效地训练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的作文具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呢?

①先声夺人,语调铿锵。好文章总是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总领全篇、态度坚决的典范。“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样的开头给阅卷老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极其强烈的冲击,形成极好的第一印象,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②名言名句,大力助推。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名句也可使文章增色。比如:以“情”为话题的作文,这样开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是千古绝唱。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为了这一个‘情’字,演绎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巧妙的引用名言名句可以有效地丰富文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增加阅卷老师的亲近感与好评度,不落俗套,风雅俊逸。

③巧用修辞,增强效果。用好修辞是营造浓郁清新好文采的重要依托。比喻的形象美、排比的铺陈美、引用的延伸美和拟人的生动美都是文采浓郁清新的最好表现。比如:“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晃不定的天平立即就会稳稳地倾向于的纯良美善的另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澄明清净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虚诈,洗尽势利,留下启悟心灵的性灵与真谛。”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着力表现“诚信”的特征,使“诚信”这一美德显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极大地增强了文章浪漫美好、真挚动人的感染力。

④结尾有力,不同凡响。乔梦符(元代)认为文章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而谢榛(明代)则认为“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要耐人寻味;也有人认为文章的结尾应“如截奔马”,文气浩荡,文采飞扬,不可遏止。其实,如何结尾,全在于文章作者的精心布局、反复铺垫。我以为,好的结尾应该是能够直指问题的本质,一语中的、振聋发聩的结尾。“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样的结尾落实写作目的,体现写作宗旨,能让读者心满意足,回味良久。这种依托写作者的敏锐观察与独到见解、写出真知灼见的结尾才是文采斐然的好结尾。

三、突出重点

了解并运用高考话题材料作文命题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考试成绩。

高考是面向全省乃至面向全国的选拔性考试。在当代中国,高考可以说是一根动能十足、效率明显的巨大指挥棒,它足以搅动整个社会,引发所有人的关注与讨论,并在某种程度上引领并推动全社会的价值取向。高考话题材料作文的命题要能公平、公正,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普适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我们以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全国汉语试卷分别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尊师重教”、“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为话题,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则分别以“文明的韧性”、“爱国的情怀”、“寻找中国味”、“五味调和,百味纷呈”、“创造生活的‘作家’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读者’”为话题。梳理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话题及话题材料,我们发现高考作文选定的话题无非三个类型:国家意识、人际关系、自我成长。其中国家意识重在时事热点、社会思潮、家国情怀;人际关系重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成长重在道德观念、劳动意识、人生智慧。明白了高考作文的选题指向性,有助于我们根据一定时期牵动全社会关注目光的焦点话题以及具有全局意义的普遍的社会思潮择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与自我成长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谋篇及素材收集的能力。

因为高考话题材料作文的命题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就应该自觉避开那些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鲜明行业特点、独特个人经历的话题,以提高作文教学及复习迎试的效率。20195月,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前夕,笔者曾在“新课标大语文”课题组的“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对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预测,并基本命中了当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考题。

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话题材料是这样的:“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笔者考前拟定的作文题目其话题材料是这样的:1990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2015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如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载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正式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题材料只是一个引言,最重要的是命题材料规定的话题范围及价值取向。联系笔者在解读话题限制性时言及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价值伦理底线”以及下水范文的标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估计没有跑偏,应该是切准了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脉搏,较大幅度提高了相关作文应试训练的效率。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作文教学的盲目与无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由来已久。作文教学与应试训练的策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笔者的抛砖引玉是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其中,描画出一条越来越清晰的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正确路径来。

转自咱们的语文课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