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谈思维建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为例

2024/10/29 14:46:36  阅读:18 发布者:

一、教学背景和内容分析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反套路化”命题趋势,这对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落实提出了更髙要求。学生的思维障碍不纯粹,在理解文本、审清题目上,而是在解题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程序性方法和思维能力,特别是高三阶段的复习备考,“对学习者来说,支持有意义的学习最有利的策略之一就是对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模型构建”[1]这需要文本解读者通过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进而认识到“这一类”问题的加工策略,并应用到相似阅读任务情境中,才能有效清除“反套路化”题目的思维障碍,打通读写路径。

建立思维模型,具体的方法是对个体的思维过程进行监控,探索其认知规律,并借助可视化工具,将思维过程具体化、外显化,进而用以解决相似问题。思维建模作为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语文知识系统,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高考试题中反套路化命题趋势,建构认知思维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有序化、路径化,将会有效提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思维建模有其基本规律和应用价值,现以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主观评价类”题型为例进行探讨和说明。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观点评价型”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与所给观点之间的关联性思考,涉及理解诗词,理解所给观点,概括观点要点,结合诗词分析评价观点等多个考点,需要多点整体关联处理,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全面性和缜密性有着更高要求,这是近年来高考备考难点。

二、教学步骤和目的分析

首先,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建构“主观评价类”题型思维模型,并能使用此模型规范答题。以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初考试题为例。

春曰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③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在东都洛阳任职,结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后来他伴驾客居西都长安。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南桥与下句的西第均在洛阳。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这一观点在本诗前两联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1.自学展示,发现问题

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独立作答,将思路分步骤写出,目的是将思维外化。教师通过投影展示答案,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发现思维缺陷,为下一阶段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型提供素材。

在所展示的答案中,较为典型的错误答案示例:①“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意思是“景物本来没有情感生命,是因诗人的情感而被同化”;②前两联写上林苑的花儿白白开放,细柳营前的树叶长出新叶也无人欣赏,借景抒情,写出了诗人无心欣赏景色的愁情。

通过对这一典型答案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呈现的解题思路是:①答名言内涵;②答诗句内涵;③答诗句手法;④答诗句情感。学生缺少正确的思维路径,孤立地分析观点内涵及诗句的含义、手法、情感等,观点与诗句的“印证”关系脱节,偏离了题目要求。

从学生的自主分析可知,他们能看出来题目的要求是“在前两联中印证观点”,并在答案中体现了观点的内涵和前两联的内容,审题环节不存在障碍。因此,如果对此类题型进行审题训练,恐怕收效甚微。

诗歌鉴赏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读懂诗意一审清题意一有条理作答。学生之所以在“读懂诗意”与“审清题意”之后,仍然“答非所问”,因为在“审清题意”与“有条理作答”之间,缺乏正确的思维路径,难以顺利完成题目所给的住务要求。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思路,并为解决同类问题建立思维模型。

.评价分析,寻找路径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分析。

参考答案:①首联写诗人独自出游,虽春景盈目,但因愁绪满怀,他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景唯情所化。②颔联写鮮花盛开、柳枝新绿,诗人却无心欣赏,于是笔下的花木“徒发”“漫新”,惆张的心绪融入自然景物,使之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针对答案出现的偏差,师生共同讨论,并让学生自己梳理参考答案的解题思路,找到思维链条中缺失的部分。

生1:理解观点太笼统,所以印证观点也很笼统,只能阐释内涵和情感。

生2:分析诗句没有紧扣观点,而参考答案扣住观点分析得很细致。

师:一个观点如何做到全面印证?这正如写作文,倘若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没有分论点作具体阐释,分析便不能充分而深刻;这也很像概括主要观点类题目,这需要大家思考:要全面概括一段文字,先要做什么。

生3:划分层次。

生4:这个题目的观点也要再进一步划分,然后分别用诗句印证。

师:对,在我们的思维链条中,缺少了一个“切分观点”环节,因此导致答案笼统地呈现为“含义、手法、情感”三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梳理思路,将观点“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切分为:①景物无法自己生发出感情;②观物之人怀有某种情感;③因此景物被同化也具有某种特点。

观点的要点明确切分之后,接下来分析诗句时,思维就要顺着要点一一对应。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师可提供语言组织模板作为学习支架。

这一联写了什么景,只因诗人此时怀有什么情感,于是景物也有了什么特点。

以首联为例,可做如下印证:首联写诗人独自出游,春景盈目,但因愁绪满怀,于是春景也好像感染了愁绪,让人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最后回扣观点“景唯情所化”。与参考答案接近。

.归纳总结,初步建模

至此,教学完成了思维建模的第一步,即对“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回顾这个问题的答题过程和答题思路,归纳总结,以期找到“这一类”问题的解决策略。思维建模教学关键的一步是引导学生回顾问题,梳理思维,归纳总结,初步建构出“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的思维模型。学生回顾首联的答题过程,初步建模:(1)理解观点句;(2)切分观点,调整逻辑;(3)结合诗句,逐点对应;(4)回扣观点句。教师对此进一步讲授:观点句,通常与诗词内容相关,或涉及诗词的思想情感,或涉及诗词的艺术特色等,可借助诗词内容或注解理解,有的题目会在题干中直接给出解释;切分观点是关键步骤,是将所给观点进一步细化,可以有效避免思维笼统化。在这一步骤,学生可以圈点勾画关键词,确定答题要点,使思维更加有条理;围绕所切分观点,结合诗句分析阐释,是对所给问题的最终输出,也是难点。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跑题”和语言表述不精准现象,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诗句是观点的论据,在“论证”观点过程中,不能脱离观点句。通过对例题分析的回顾复盘,学生可以初步获得解决“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的思维模型,将零散无序的思维结果联结成一个整体有序的关联结构。学生对这一关联结构的学习,是借助教师不断搭建的“脚手架”完成的,还没有完全吸收并同化到自己的原认知结构中,因此,需要进一步实践运用,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4.表征输出,反馈修正

学生依据获得的思维模型和提示的要点,对额联独立赏析,并有条理的作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修正并强化已建构的模型,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再将模型应用于一个新问题加以验证。

春曰山亭

牟融

醉来重整华阳巾①,搔首惊看白发新。

莫道愁多因病酒,只缘命薄不辞贫。

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正是圣朝全盛日,讵②知林下有闲人。

【注】①华阳巾:一种帽子。②讵:岂。前人评本诗颈联“委婉蕴藉,自负与自悲兼之”,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学生依据“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的思维模型,在读懂诗歌和观点句的基础上,首先将观点句切分为“委婉蕴藉”“自负”“自悲”三个观点。其中,自负、自卑皆是通过“龙鱼”“龟玉”等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的,体现出诗歌委婉蕴藉的特点,因此由三个观点的逻辑关系,调整要点作答顺序即可。

参考答案:①自负:诗人把自己比作龙鱼,有腾飞云賞之能;比作龟玉,有治国安邦之才。②自悲:龙鱼失水,龟玉不被珍惜,表明才能无处施展,壮志难酬,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无奈与悲伤。③委婉蕴藉:诗人没有明言自己的心思,而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想感情寓于其中,委婉道来。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加深了对思维模型应用价值的理解,体会到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思维模型化所带来的学习成就感。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还是会遗漏要点,如忘记“回扣观点”,未点明“体现出自负”“透露出悲伤”“委婉道来”等观点性词语。这说明对于思维模型的同化吸收还需要平时多练习使用,不断创建思维链条,进一步修正模型,使之更加完善,更具有普适性。

三、语文教学中思维建模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问题的解决是指依据问题情境,按照要求运用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得出答案的过程。近几年主观题设置更加反套路化,表述方式多样化,更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但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方法技巧,还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整体思维、逻辑思维等。笼统、孤立地解决问题,甚至刷题背套路,这在当下是难以应对新高考考查的。乔纳森说:“学生并不是从技术中获得知识,他们是从思考中进行学习的。”思维建模教学能促进学生进阶思维发展,使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能迅速理清思维,找到突破口,并全面、有序、清晰的表达。

人脑解决问题的思维运作过程隐蔽而抽象,思维建模能将此过程明晰化,并借助一定工具外显,更容易被学习者掌握,高效解决同类问题。在思维模型的运用过程中,学习者会不断印证模型的有效性,并逐渐改变思维习惯,促进思维进阶发展。

.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解决复杂的情境问题时,能对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并灵活运用相应思维模型综合解决问题,这是模型认知素养的表现,也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打开了一个窗口。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的“教”来引领学生的“学”;核心素养要求之下,思维模型教学可将其转变为向学生提供思维工具,辅助学生学习。从自学展示、发现问题,到评价分析、寻找路径,再到归纳总结、初步建模,教师始终以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寻找、发现,最后学生独立运用思维模型进行表征输出,并在之后的练习中反馈修正,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品质。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