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先看三名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案例:
案例1:
《8和9的组成》通过摆一摆和读一读相结合,从动手实践到语言强化,多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8的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理解和记住8的组成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加减法等内容奠定基础。不足之处,关于9的组成分一分摆一摆缺乏顺序,同时在练习方面较欠缺,需要把控课堂时间增加练习。
案例2:
《登鹳雀楼》在时间把控上,朗读和讲解环节用时较合理,但小组讨论稍显拖沓。学生能正确朗读、理解诗意并体会一定情感。然而,在引导学生深度感悟人生哲理方面可再加强。今后应更精准规划时间,突出重点,确保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同时,提高小组活动效率,让课堂节奏更加紧凑,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体验和情感熏陶,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3:
课堂上,教师能够通过一则谜语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朗读部分,教师能够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朗读时间,尤其是分角色朗读环节体现较为充分。不足之处,教师的课堂肢体语言以及表情动作不够舒展,评价方式和频率都较为单一,板书不够精练 和突出。
上述三个案例,是近期我们参加了部分学校听评课活动后,部分教师在课后教研活动中的评课内容。案例1中,该教师分别谈到了本节课堂的亮点与不足,即多感官参与学习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分一分摆一摆缺乏顺序以及练习方面较欠缺等。案例2中,该教师首先肯定了课堂上时间把控合理,能正确理解、朗读与体会情感,同时也提出要合理规划时间,保持课堂节奏紧凑,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等建议。案例3中,教师肯定了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的做法,给学生充分朗读时间尤其是分角色朗读体系充分,同时指出授课教师课堂肢体语言以及表情动作不够舒展,评价方式和频率都较为单一性,板书不够精练和突出等问题。
显而易见,这三名教师教研活动中的评课主要内容,其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应该说,这是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一种听评课活动形式。这样的课后评价,显然相对比较简单、清晰、具体,能够直面课堂,不掩饰,不做作,不虚伪,较为客观公正,有助于授课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活动。
(二)
听评课活动,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一种较为常见教研活动形式,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中小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很多情况下的主题内容就是听评课活动,只不过教研活动远不止是听评课活动。除了平时的常态课外,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公开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以及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课等等,都是广大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的重要机会。因此,我们每一所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切实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校长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事实和进行过足够的观察,他才能高质量地做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这方面的工作。而只有经常听课和分析课,校长才能了解教师们在做些什么。”
不言而喻,学校和教师重视听评课活动,强调听评课活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性,这样做本身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也是学校必要的常规教学工作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部分中小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听评课活动的价值性不大,尤其是听评课活动缺乏整体性和大局观。正如上述的三个案例中,部分教师的听评课活动侧重点在亮点与不足,其评课的内容就是从一个点一个点进行评价的,而缺乏对整节课的总体把控与分析。也就是说,我们作为课堂观摩者,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指导或评析课堂,那么往往就会出现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或者过度关注和放大课堂教学的细节活动。当然,我们不是说不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细节,而是我们如果没有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全局性的梳理与评析,听评课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指导性和价值性就会大打折扣。
就一节课而言,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无论授课者还是听课人都应该侧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控,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先要把房子的框架结构“立”起来,然后再组装窗户、门、电梯、墙砖、地板、家具家电设备等局部性建筑工作。尽管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活动组成的,但我们的听评课活动不能只是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之处,而缺乏对课堂活动的整体性梳理与分析。
(三)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就一节课而言,一般大致分为三个教学活动环节,即备课、上课与评课(当然有时候是个人的课后反思),这就形成了一个课堂教学的闭环。一节高质量的课,教师显然首先要从整体上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课后评价,然后再考虑课堂教学的细节内容。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课堂教学整体上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课后评价呢?我们认为,其核心就是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即要把学习目标贯穿到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备课环节,要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若干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多少要由学习目标的难易度和教学任务决定;上课环节,要围绕学习目标,教师课堂上认真落实每一个教学活动;课后评价(反思)环节,重点是要反思每一个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包括达成多少,哪些目标没有达成等),然后再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亮点之处或细节问题。也就是说,学习目标就像一根链条一样,把备课、上课与课后评价有效地连接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显然,学习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快歼灭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不言而喻,对于一节课来说,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终点;是一节课的灵魂与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开展,都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都是为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只有学习目标准确而具体了,那么教师才知道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从何而来,向何而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才会顺利、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才会带领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上明白课”。
(四)
平时,我在听评课活动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即授课教师在课前需要给我提供一份教学设计。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其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我要看看授课教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与合理,其中主要是论证教师的学习目标设计能否做到全面、具体与可检测。我通常的做法是,在网上搜索几篇本课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然后再结合教材、教参分析该教师的学习目标是否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是我要看看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活动,是否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具体实施的;三是我要看看每一个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或达成了多少或没有达成。也就是说,在40分钟的听课活动过程中,我始终是围绕着学习目标听课的,学习目标引导着我在课堂上与授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样一来,我就会对一节课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与了解。在评课活动环节,我就能够从整体上驾驭和评析一节课,能够与授课教师更能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更能够让授课教师真正有所获和有所改进。显然,在整个的听评课活动过程中,我自认为是一个“明白”人,即听得“明白”,评得“明白”。
再回到上述的三个案例,我们显然能够看出这三名教师缺乏一定的目标意识,听课时只是关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细节,即亮点与不足。当然,我们不是否定教师听评课活动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细节的关注,但我们认为教师听评课活动不能局限于对课堂的“斤斤计较”。就一名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活动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这才是真实的课堂。即使是那些名师或校长,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细节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对于一节课而言,出现细节问题对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质量影响不大,但如果学习目标没有达成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可能就是教学事故了。
巴菲特曾说过:“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没有用。”也就是说,一旦你奔跑的方向错了,你越努力奔跑,那么你就会离终点越来越远。同理,授课教师和听评课教师在上课或听评课活动时,都要有目标意识,都要有正确的“奔跑的方向”,而不是南辕北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再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最后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样,对于听评课教师而言,也需要首先了解并熟悉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听课活动,最后要考察每一个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由此可见,尽管授课教师与听评课教师的角色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要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或听评课活动。
由此可见,带着学习目标去听课,你就像是站在山巅之上看风景一样——站得越高,看得更远。带着学习目标去听评课活动,你就会对课堂有一个整体性、全局性把控,听评课活动才更具有价值,不仅有助于提升授课教师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给自己的教学活动以警醒或提高。
结束语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而言,听评课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常态化的工作方式,也是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帮助别人和提升自己呢?我们认为,听评课过程中应有大局观和整体观,这样才更加有助于听评课价值的最大化。那么,听评课如何做到大局观和整体观?显然,我们教师要有目标意识,把学习目标作为听评课的重要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
教学设计缺乏学习目标,那么教师就不会有课堂教学活动;听评课活动不能聚焦学习目标,那么就会影响听评课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学习目标无论对授课教师还是听评课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我们希望,授课教师要增强学习目标意识,并学会准确表达学习目标——上“明白”课,做“正确”事;我们希望,听评课活动的教师也要有目标意识——听“明白”课,评“明白”课。
最后,我们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许多课(甚至有多年教龄的教师的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善于明确地提出课的目的,并且使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服从于这一目的。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的目的。漫无目的的课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增加学生的疲劳,使它们养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习惯,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懒惰。”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