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共赋能,但见春风满路花
2024/10/29 14:25:04 阅读:17 发布者:
选课,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说到“长相思”,大多数人想到李白、想到白居易,他们一曲绝唱之后,好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诗词教学一直是我心中“隐忧”的内容,王崧舟老师说:“诗是不可解的,但诗又是不得不解的,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两难境地,抑或说是一种教学策略上的悖论”。一方面,我担心过多解读,让学生将诗词拆解为自己的语言后,无法体会诗词用特有的言语形式建构的美感;另一方面,我也害怕让学生直截地与诗词对话,囫囵吞枣般地学习,无法与诗词、与作者同频共振。
因此,本次课例从备课、讲课到反思,我围绕“保护‘诗’的存在”与唤醒学生共情两方面展开。
回首解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次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长相思》即作于词人由京城赴关外盛京途中,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缠绵相思中的雄浑沉郁。备课时,为了更准确把握这首词,我阅读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故事及这首词的赏析与评论。他才华出众,敏感多情,功名轻取,独清独醒,短暂的人生经历了爱妻难产而亡的痛,后续难圆旧梦,故而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王国维认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视纳兰词为清词之冠冕。
五年级学生是初次接触纳兰容若的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诗词的鉴赏力尚在培养中,对景物的动态与静态描写理解也需加强。经过思考和向组内老师请教,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熟读理解诗词的意思并诵读出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内心补白感受人物。
课后反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初期,在我将教学思考和顾虑告知同组老师讨论之后,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朗读、资料、想象和补白等方法,在保证这首词生命力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感悟。比如:我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语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深入词中的意境。例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这是怎样艰难的行程啊!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到行军队伍里。细细地品味这首词,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们在反复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抓住了词中的关键词语,如“山、水、灯、雪、风”等,在他们的脑海中生动地再现了纳兰性德当时的艰难行程。在体会感情时,我将前期铺垫的行军队伍山高水长的远和风雪交加的难相结合,让学生想象补白“故园”有什么,通过声音与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并与风雪交加的难进行对比。这使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羁旅生涯的深深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课后细思,不足之处在于:
一、上阕教学中,体会作品中将士们身向榆关时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时,应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料进行进行铺垫,如纳兰性德的家世、多愁善感的性格、悲凉波折的情感生活和不愿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等。这样的情节铺垫帮助学生更能体会作者身心分离的痛苦和煎熬,自然朗读中情感因素也体现得更好,同时也为下阕体会词人的精神世界做了铺垫。
二、下阕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纳兰性德的内心情感时,从“心”字出发,直接提问,让学生说“我的故园”有什么,虽有部分学生画面描述很好,但总体参与度不高,若先带学生理解“故园无此声”这里词人为何思乡,然后进入想象回到故园可能见到何种不一样的场景,再结合纳兰的生平资料,性格特点的分析,在众多资料的参照下,再去体会纳兰内心的不甘与寻得自由,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三、由于时间和自身对进度掌握的原因,本想带领学生从“长相思”这一词牌名的来历出发,探求词的格式,却没有安排上,留有些许遗憾。
评课启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长相思》这节课让我重新认知古诗词教学模式,同时也有机会得到领导、老师们的指点。评课教研也让我学会转换思维,突破桎梏,同时我也认识到如何重构我的课堂、寻找我的教学着力点。以下是我的收获:
一、调整教学策略要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可以将《长相思》与相同词牌名的几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如:《长相思·一重山》《长相思·一声声》,从而体会词的形式、定调、韵律、语言风格特点。同时,将落脚点放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上,学生通过分析可以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词句之间的情感。
二、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引导学生用好资料,《长相思》要表达的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悲”的层面,整首词“虽思乡却不悲切”,所以如果师生浸入思乡的哀怨而不能自拔,未免将路走窄了。利用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理解词人的辛苦遭逢、身世经历,从而达到跨越时空的共鸣,明白纳兰性德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理解想念亲人的寂寞。
三、借助诗词吟唱提升诗词学习的魅力。“词原本就是用来唱的”,可以尝试在教学最后加入熟悉的曲调,利用吟唱将之前学生所获的情感再次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语言的凝练,融入诗词的情境,营造亲切温馨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做经典传唱人。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本次课例展示从接到通知到最后反思,一周时间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前辈师傅们的倾囊相授,同组老师们的鼎力相助,五年级同学们的默契配合,收获了成长与喜悦,心中感激万分!记得在分析“山一程,水一程”时,一位同学用“行路难”来总结自己的体会,认为行军队伍跋山涉水、身向榆关十分艰难。诚然,一位新手小白教师的成长必定会有“行路难”,但是我也同样相信努力扎根、认真积累,“行路难”之后依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