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评讲课之后的几点思考
2024/10/24 16:09:39 阅读:76 发布者:
高二的课程即将进入尾声,一轮复习正如火如荼,在模式的打造上,让人很受伤。到底一轮复习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该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也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是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是否一种模式一干到底?都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僵死的教条,与时俱进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新背景下的一轮复习,是否还要遵从新高考旧教材下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回味。
试卷评讲课,顾名思义,就是简评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的出现原因,找到解决之道,让学生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新高考背景下,试卷评讲到底该遵循什么样的模式?我们都在摸索中,带有旧高考备考的影子是必然的,毕竟人都是从过去走过来,不免带有生活在过去,生活在回忆里,可是能不能走出来,能不能破茧成蝶需要勇气,需要探索,更需要有面对新高考的眼光和理念的指引。
为了解学生学情,一轮单元复习时,我个人认为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你有什么疑问?围绕学生的问题,我们归类,然后分析每个类型的解决办法,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类题目考查哪些知识点,用什么办法解决,注意事项是什么,我们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学明白,有没有混淆的地方。一切以学生的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一切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
高三的这次视导,在听完我的课后,给了他们去年的模式,不得不说,模式容量很大,模式也让我们看到了它对我们的辅助,可是,我就在想,这一届的高三一轮复习,我们是否需要算盘吸收?全盘吸收效果会如何?这都是未知数,即使这种模式让我们这两年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我不是否定,也不敢否定,毕竟一种模式的存在并且能够推广都是在探索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可是在模式下我们是否可以针对三新背景下的高考有所改动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一轮复习容量大是好事,可是大容量之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慢些速度,把历史的来龙去脉,把历史的专有名词,把历史的纵横线都带领学生理出来呢?这是必然的,若是肯定,那速度就要放缓,在大容量的一轮复习背后,我们是否还要追求培养学生的历史通感意识?没有历史通感意识,学生就像是一叶孤舟,只能任凭风的摆布,不是吗?
夯实基础是是必然,打牢基础才能生巧,也就是学生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可是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朝夕之间获得,过程很重要,也是必须的,那我们的课堂到底在一轮复习中该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死记硬背应该在今年新高考结束后成为过去式,可是新高三才刚刚开始,是正在进行时,熟能生巧,死记硬背是必须,在学生掌握基础之上,我们是否还要有进一步的行动?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就死记硬背在新高考中拿不到高分。无数的孩子教材背诵的滚瓜烂熟,可是为何考不出来分数,还不是把书读死了,死读书已经成为过去,多思考,多质疑才是新高考的必备良药。
我们说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可是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整天抱着教材,拿着活动单,这就好比我们做好了饭,学生喜欢吃吗,学生即使吃,这有利于消化吗,这能满足这个年龄段孩子成长需要的营养吗?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也有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是什么,无非就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会质疑权威,学会挑战权威,学会面对结论性的历史教材,敢于有自己的方法,可是反观我们的课堂,又有几人敢在课堂上跟老师侃侃而谈,坐而论道?
学生仅有的灵性被应试教育下的课堂伤害的体无完肤,我们该拿什么来拯救他们?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不迷信权威,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我们如何才能引导他们自我突破?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自己都emo了,因为学生还没有我的问题多,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让我剪不断理还乱。整理下自己的思绪,静下心来,让自己好好想想在三新背景下的高考该如何教会学生知识和知识以外的能力以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这才是关键。
今年的各省历史高考卷,有些题目大家都还在讨论中,或许从来没有哪一年的高考像今年的高考这样百家争鸣,可争鸣的背后却越发的让我们看到新高考备考的艰难,老师对题目都是争议良久,那我们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该如何审视?看来我们被以往的模式固定了,此刻冲破牢笼,走出自己的一条创新之路是要被提上日程了,在模式之下,融入一些新高考的备考方略不失为当务之急。
新高三的号角已经吹响,能不能带领这届学生冲刺高三无关紧要,但是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要有为学生谋长远的规划,否则我们也就只能周而复始的日复一日的沉浸在自己的理想国里颓废!
以前,我不理解我的高中历史老师让我背诵教材目录,而不背诵内容的目的,如今为人师,方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瞻远瞩,原来,这是老师在引导我构建整本教材的思维和知识框架。原来,复习效率的高低,与老师的谋划有很大关系。一点教学感悟,但愿这些能给您带来一点启发。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