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磨课究竟磨什么?怎么磨?

2024/10/24 15:59:20  阅读:30 发布者: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反复试讲、共同探讨,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这句话道出了每一节优质课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

那么,磨课究竟磨些什么呢?该怎么磨呢?

磨教材:深入研读,准确把握

讲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这里说的教材不仅包括课本,也应该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参考辅助资料。

一是磨课标。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引领和指导。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课堂设计中,这样的课才是有生命力的。

因此,磨课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把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如果教师对课标的精神把握不准确,教学难免会出现偏差,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是磨教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只有教师在备课前反复研读教材,有了自己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年段特点,单元、章节所承载的任务,才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地位和作用、内容和主题,从而确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三是磨教参。教师反复研读文本,对教材才会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但还需要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了解对教材内容的解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要求。

如此,教师才能够准确拟定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磨过程:反复试讲,完善细节

一节公开课,无论交流展示还是参与竞赛,往往需要教师经过反复打磨。

每一次试讲,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暴露问题和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熟练和优化的过程。

教师在反复试讲中验证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课时容量和时间安排是否适切等。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够判定自己的预设是否可行。

初磨,教师可先在教研组以说课或无生讲课的形式,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讲出来,教学流程演绎出来,让听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初步了解,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在正式走上讲台之前对教案进行深入修改。

再磨,教师可选取某个班级单独试讲一遍,将写在纸上的教学设计在试讲中演绎出来。通过首次试讲,把教学设想、教学流程真实展现出来,通过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对自己的课进行初步修正。

多磨,是一遍遍邀请其他教师听课,此时他们一定会观察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虽然见解并非一致,甚至有矛盾冲突的地方,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梳理吸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融入教案的修改中。

特级教师黄爱华曾说“磨课、磨人”。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试讲、倾听、评议,修改、否定、重构,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均是一种历练。

磨学情:直面差异,灵活应对

教师在磨课过程中,由于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学情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某个班教师采用了一些方法试讲效果良好,但换另外一个班或另外一所学校再“如法炮制”,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这种现象表明,是学情决定了教学设计,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设计。不同学校和班级的学生,其性格特征、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课前教师就要有多种预案,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当遇到不同班级的学生时,一旦发现他们属于什么样的层次水平、什么样的学习特点时,就可以自然切换到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这样方能实现灵活应变的效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磨课是教师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锻炼和提升的过程。一堂课经过这种一波三折的打磨,才能真正磨好一节课。

转自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