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原有教学理念,聚焦深度学习
“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要求各教育工作人员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与减轻课业负担为主,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双减”政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长期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并未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基于“双减”背景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原有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与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优化与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精准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深度学习实践策略,明确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培养,提升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聚焦深度学习,凸显“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的实效性,进而高质量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培养高阶学习能力
深度学习数学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明确如何引领学生推进深度学习的思路,营造适合开展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深度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师所教授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独立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高阶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得到有效提升和拓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凸显“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要性与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数学知识时,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本质,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究所学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基于数学知识形成规律,注重数学逻辑思维拓展,切实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立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对本章节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的有效,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内涵,达到促进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在学生原有加减法知识基础上引领学生对与“乘法”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以乘法知识探究为例,如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尝试摆放相同数量的小棒,理解相同数连加的含义,引导学生观察连加算式的特点,逐渐理清本章节学习数学知识的思路;观察班级内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吸收与理解程度,在课堂上导入实际问题,作为新知识研究开展的切入点,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乘法的意义。
最后,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以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便于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学好乘法知识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出质疑,加强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充分发挥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的作用,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真正聚焦深度学习,达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目的的同时,实现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主观能动性
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情况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习惯以个人为主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接受过于被动,再加上繁重的课后作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鉴于年龄特点,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基于“双减”背景,为确保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构建实践效果,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以及动手实践等方式推进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意识,深入理解课堂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有效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例如,“认识小数”这一数学知识的教学。此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好与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有助于后期学生系统地学习小数知识。首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立足学生学习需求,创设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正确感知小数的含义。如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尝试独立概括本单元数学知识点,认识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联性,切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其次,在课堂上开展“拉彩带”“测量教室空间宽度”等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知识,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深度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提升与发展空间想象力。注重教学方法、探究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切记不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深度学习过程进行过多干预,适当地引导与鼓励,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数学知识。
最后,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表达,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期优化与完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提供参考,同时以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为抓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与激发主观能动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消除长久以来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惧怕心理,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局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双减”政策目标与各项要求,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达到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个人特色,运用各种具体的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提升教学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回归课堂。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改变教学策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如问答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等。问答法是教师在讲题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达到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情景教学法是将数学问题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并想象、模拟问题现场,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问题的设立,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演示法是教师在讲数学问题时,向学生展示教具和实物,加强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通过实际的观察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知识时,教师拿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自己先演示其中一个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其他物品的测量,得出数据,然后算出结果。
(五)关注学生需求,掌握教学起点
在实施小学数学深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保障符合学生的基础学习动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其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代替原有的应试教学模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打造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而保障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散思维,基于教师的问题内容以及自身的学习需求等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基于此,首先需要注意到关于教学起点的构建。这一基础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初步判定,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积极分析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以及在课堂当中的发展可能,形成全面预测,才能够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起点。保障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科学学习起点上,基于逻辑性的学习计划构建,避免了以往小学数学教学的随意性,能充分提升课堂学习效果,避免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充学习,达到“双减”的目的。
因此,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做好相应的设计,明确数学知识的基础结构,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联系学生之前所学习到的相关数学知识以及今后可能涉及的知识等,形成基于从无到有以及从前到后的全面设计分析,从而构建科学的教学起点,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例如,六年级上册关于“分数的乘法”的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复习教学,包括三年级的“乘法”以及“认识分数”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普通数乘法以及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有哪些?基于学生的回答,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维,并综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联合后续“分数的加法”教学,做好相应的课程导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导入以上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了解,并在正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全面、深度了解类似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深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结尾也需要教师及时提问学生关于本堂课的疑惑与难点,从而做好全方位的教学构建,为下一次深度教学打好基础。
转自全景式数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