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堂上师生对话应多来几个回合

2024/10/22 15:44:04  阅读:22 发布者:

近来听了一些课,感觉课堂上师生对话太简单,交流时间短,教师的设问有回应,但是没有回合。为何没有回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1.设问:教师设问太简单。问题的层次包括低级和高级两种,判别“低级”和“高级”的主要标准是看思维含量的多少。如果问题指向的“是什么”,就是以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主,则属于“低级提问”;如果指向“为什么”“怎么样”,理解、解释、推断、评价多一些,则属于“高级提问”。“是什么”的问题,本身属于历史学的“客观部分”,体现了一种“硬性”。例如: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若学生回答公元前220年,肯定是错误的。如果提问秦为何能够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看待嬴政?等等,是历史学的“主观部分”,体现了人文特点,具有很大的“弹性”。统一的原因,统一的意义,评价嬴政,三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意味着有多种答案,多种答案也就说明了多种看法、多种角度,思路是分散的。角度多,师生对话也就有了回合。教师还可以问,你的依据是什么,你为何会这样想。

2.进度:教师为了赶时间。有的教师认为,师生交流多了就会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严重影响到课堂进度。这需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用心设置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方面下功夫。围绕精心设置的问题,流畅的师生对话,探讨中得出答案。这种课堂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跟着团长打县城”的享受,对老师而言是,对学生来说更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创造这种享受。在课下的备课中,我们事先需要多谋划、多思考。

3.教学观:教师喜欢自己讲。新课标从2017年颁布以来,倡导教师的教学观需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素养立意转变。大的方向上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这种转变,具体细节上就是设问、提问,多指向思维,多指向问题的解决,多指向思考问题的角度。

转自历史教学与阅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