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024/10/22 11:01:49  阅读:15 发布者: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具体的课程实践和落实方式,它要求教师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材单元的编写意图为基础,对单元学习目标、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设计,确保学生在整体性的学习体验中有层次地内化相关知识,习得具体技能,抵达深度理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遵循一般课程逻辑的同时,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需要遵循这些基本要求:遵循目标(大概念)统领原则、进行系统设计、注重任务驱动、做到学教评一致性。

一、目标统领原则

以科学适切的学习目标——深度理解目标为统领,是任何课程设计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仅不例外,而且更要特别强调这一原则。为什么更要特别强调呢?其一,一个教材单元,有相对统一的人文主题,有明确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要素”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着主题和要素来编排的,都是为统一的单元学习目标服务的。其二,“要素”指向的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并没有揭示理解性目标,需要教师对“要素”的学习价值和原理进行追问、解析,才能提炼出具有普遍性和迁移力的深度理解目标,即大概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容易出现实践偏差,一是以为知识技能目标是终点追求,二是在进行单元内单篇课文或各板块内容教学时,相互间缺乏关联性,各自为政,与单元学习目标的呼应没有层次性,一直在同一个层次上重复。这样,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是零散的、混乱的,很难进行知识的结构化,更难以达成深度理解,迁移运用能力就无法形成。

目标统领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心中有明确的、能够统领单元学习内容和活动的深度理解目标,然后始终以目标视角来观照每一项单元学习内容和活动,厘清它们之于目标的具体学习价值,对学习内容进行符合目标逻辑的整合与组织,对学习活动进行有层次地呼应目标的规划安排。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著)一书强调“逆向设计”的重要性,以帮助教师避开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就是确定预期结果,即明确学习目标;阶段二是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即根据预期结果确定能够证明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的表现性任务和其他需要收集的证据;阶段三是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也就是在阶段一和二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最合适的教学活动。逆向设计所遵循的,正是目标统领原则。或许,这句话最能说明目标导向原则的要义:“一开始就在头脑中想好结果和目标,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目的地有清晰的了解,这意味着你知道要去哪里,从而能够更好地知道你现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走才能保证你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史蒂芬·R·柯维)

目标统领原则如何体现在具体的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呢?那就要先厘清具体单元的学习目标(要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什么。通常,教师先要要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解读和细化,转化为更明确、更好理解的单元重点学习目标,并梳理读写目标之间的联系,然后始终信息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语页列出了两条语文要素,分别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第一条指向“读”,第一条指向“写”。显然,“读”和“写”的目标联系很紧密:习作时围绕着写的“一个意思”,在片段或文章中用一句话写出来了,这句话就是“关键语句”。为什么要借助“关键语句”,为什么要“围绕一个意思写”?那是因为:

关键语句是文本或段落内容的提示或概括;明确的表达意图(可以用关键语句提示或概括)可以确保文本或段落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都清晰明了,避免混乱。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即关键语句;同时,这段话也是围绕这“一个意思”写的。那么,体会一段话中关键语句的作用并迁移于自己的表达,就是这个单元要聚焦的重点学习目标。单元内三篇现代文的学习,都要在同一目标统领下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语句,用好关键语句,体会关键语句的读写价值,并迁移于自己的表达实践。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强调系统思维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等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强调的就是全局观和整体观,为的是能保证具体任务的落实既有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的支撑,又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评估并得到保障,还能在各要素的联系和关系的发展中不断修正目标,调整策略和方法,以期使目标任务落实得更好。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既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对教学行为进行规划的学问,同时又是指向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行为。

系统设计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带着明确的目标意识对单元学习活动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设计,做到板块与板块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有清晰的关联性和层次性,确保它们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建构整体性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内化,为迁移和创造赋能,为素养发展赋能。

系统设计原则下,就单元课文学习而言,不再是“几篇”课文的学习,而是整体内几个有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学习。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不是要学习《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三篇课文,而是要藉由这三篇课文学习借助信息推断人物的思维过程,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进而认识到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这三篇课文要在目标意识统领下,系统设计整体性的学习活动。三篇课文中,具体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不一样,《自相矛盾》中的楚人是缺乏联系意识的缺陷思维,《田忌赛马》中的孙膑是在观察情形和理解规则基础上的策略思维,《跳水》中的船长是基于常识经验的直觉思维,分开阅读了解,学生很难对思维建立起系统认知。设计成对比阅读,在对比中进行思考和评价,学生就会系统地建构整体性的学习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思维过程”。下面的表格支架很直观地体现了系统设计对比阅读的思路。

课文/故事

人物

思维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示,或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对人物思维的评价

受到的启发

自相矛盾

楚人




田忌赛马

孙膑




(自己搜集的谋略故事)





  跳水

船长




不同的教材单元,知识内容的具体结构形式、能力发展的线索不一样,系统设计原则的具体践行策略就各不相同。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读懂课文,教材编排设计的层次性很明显,由显到隐,由易到难。教师看明白这一点,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提问的层次性,促成学生建构自主理解的“提问系统”。

系统,并不仅仅限于一个单元内部,还可以看成相关教材单元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以一个单元为参照和背景,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要以整本教材为参照和背景,一本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要放在整个学年、学段,甚至整个六年或九年的背景下考量……尤其在学习任务群概念下,属于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并且学习目标具有明显关联性的单元与单元之间,也要系统考虑,瞻前顾后,精准定位,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性设计。

三、情境任务驱动原则

任务驱动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创设真实的学习境遇(,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真实任务,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好学习资源,进行协同思考,实现深度理解,进而抵达概念性理解。从核心任务的设计和子任务的分解,到具体学习过程的设计,都要凸显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有问题解决和目标意识的行动者。

这里的任务,指的是“语文学习任务”,而不是外在于语文的任务。任务不等于问题,不等于活动,更不等于“项目”,而是承载着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职责的、目标明确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任务。任务的外显形式可能是生活化的,但对任务完成的预期成果的描述和定位,一定是围绕语言实践的。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表达训练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观察”,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是做学问的必需,也是生活的需要。将“观察”设置为一项目标清晰的任务,从讨论如何观察一种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习性特征入手,布置学生具体的观察记录任务,表达训练前置,就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和实践思路。观察,是一种生活情境任务,同时是学科学习任务,因为这里的“观察”成果最终是要用“日记”,也就是要以语言文字来呈现的。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万物有灵”这个人文主题,要落实的读写训练要素分别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这个单元可以围绕学科学习任务来进行整体教学规划设计,任务是探究单元内的四篇课文,作者分别描写四种动植物的目的是什么,从而从整体上感知、领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表达中初步尝试运用。这里的驱动任务,有别于上一例中的生活情境任务,是比较典型的学科情境任务。这说明,不同的具体单元,不同的学段,驱动任务的设计思路是不同的。多元化的驱动任务设计和选择,是语文教师要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能力。

四、学教评一致性原则

学教评一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努力围绕成表现性任务来设计学习活动,并向学生提供或展示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成功标准,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测,教师能够及时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学习反馈,给予学生真切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学教评一致性原则还有助于学生学会反思性和批判性学习,提升学习体验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学教评一致性原则要求,在教师角度,要始终心系目标和评估证据,随时监测和诊断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实施有没有有层次地呼应学习目标的落实,是不是有利于学习证据、学习成果的产出;在学生角度,要心系成功标准,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于相应的学习节点结合成功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品质。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了体现学教评一致性,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制定这样两条成功标准:1.知道什么是关键语句,能准确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语句;2.能围绕一个意思(关键语句)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结合具体的成功标准进行课堂学习的评价。

评价量规的设计和运用,是学教评一致性原则得到落实的一个重要保障。下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有关“我的家人”习作的成功标准。这份评价量规,既为学生提供了任务完成的目标指引,又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提供了一致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这份成功标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此在的水平和可以期待的成长点。

blob.png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