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注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者立场、论证和修辞手法等,增强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在阅读中质疑、分析、辩证,从而激发深度思考,并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表达任务,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
02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概述
从哲学角度来看,“思辨”指的是使用逻辑推导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而在教育教学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泛指思考辨析,即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对所接触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分辨其真伪、优劣和价值,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对于中学生来讲,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03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意义
首先,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讨和知识构建,从而对问题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实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推崇综合和健康的人格发展。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还要用语言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疑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双重锻炼。
再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通过观察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辅导。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思辨性
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
(一)深化文本解读,注重培养思辨意识
1. 深挖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意图。
深入解读文本内涵需要学生细致阅读、理解分析,不仅关注字面意思,还要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这种对信息深度挖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辨训练,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理解作者意图,需要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揣摩、推测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从多元视角审视问题,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这是唐代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旨在劝诫皇帝要时刻反思自我,居安思危,以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挖文章的内涵,探究“十思”的具体内容及深层含义,了解魏征是如何运用历史典故和现实案例来论证观点的,以及他为何在此时提出这些谏言。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分析文本,理解魏征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高瞻远瞩之识,领悟他对权力伦理、为政之道的独特见解。同时,对作者意图的把握,能够促使学生反思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效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魏征的谏言进行反思与评价,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启示,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历史文献,将古代智慧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深入了解《谏太宗十思疏》的内涵,还通过主动思考和深入分析,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
2. 对比不同文本,鼓励理性思考。
在比较不同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每篇作品的独立内涵,还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相互印证和补充之处,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仍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谏太宗十思疏》《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文章虽然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的主题,但是表达方式和具体策略各有特色。《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提出“十思”的治国理念,以理服人,强调君主自我反省与持戒;《曹刿论战》中曹刿通过实战分析,间接提出为政之道在于公正无私,民心得而天下安;而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则通过生活琐事类比国家大事,运用巧妙的类比让齐威王认识到广开言路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这三篇文章的进谏策略、逻辑结构及最终效果,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主题下,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方式如何适应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哪种进谏方式更易于被接受?这能锻炼学生从多元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
3. 适时延伸话题,引发创意思考。
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适时进行话题延伸,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扩展讨论,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进而产生新的见解和思考。
以《劝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理解荀子强调的“学不可以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等基本观点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荀子所提出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积累观是否仍然适用?如何将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应用到当今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环境中?此外,还可延伸至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思考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如何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和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通过这些话题的延伸,学生不仅深入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观念,还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独立的,具有创新性的见解,这正是思辨意识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实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目标。
(二)强化表达训练,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1. 口头表达训练,鼓励自由发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要进行一定的问答互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盲点和理解误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另外,问答互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其深度思考与独立见解的形成。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阅读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口头表述,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临场应变能力。
以《窦娥冤》为例,教师可以就剧情转折、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窦娥的冤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法制状况和社会伦理观?”“你如何看待窦娥的忍辱负重以及最后的三桩誓愿?”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挖掘其深层含义,并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行回答。例如,对于窦娥临终前发下的三桩誓愿得以实现这一戏剧化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善恶报应观念进行辩证思考,分析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功能。通过这样的问答互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得不反思文本内容,权衡各种观点,最终形成独立而深入的见解。这样能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思辨意识。
2. 书面表达精练,注重逻辑层次。
不同类型的写作练习,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评论、读后感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因为每种文体都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和表达要求,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时,需要按照相应的逻辑框架构建内容。例如,议论文要求提出论点、提供论据、进行论证,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说理的条理性;而评论则要求深入分析、客观评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表达技巧。通过不断的实践与调整,学生能在多样的写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清晰、准确、连贯地表述复杂思想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逻辑表达水平。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锻炼他们从多个维度、层次进行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以《哈姆莱特》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议论文写作任务。例如,探讨“哈姆莱特延宕复仇的心理动机及其影响”,要求学生在文中清晰阐述观点,运用论据支持论点,并进行合理论证,以锻炼他们有序且有力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评论类写作,如对剧中人物性格或戏剧冲突进行深度解析和评价,让学生在把握人物心理变化、挖掘剧本深层主题的基础上,提出独到的见解,并用严谨的语言结构表达出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教师还可以布置读后感撰写任务,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现实,分享自己阅读《哈姆莱特》的感悟与启示,引导他们在主观体验和客观分析之间寻找平衡,培养其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综合表达能力。教师甚至可以尝试跨媒介创作,如改编剧本片段或创作后传等,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原作的理解,增强故事构建和情节推演的逻辑连贯性。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诠释文学作品,切实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 综合训练巧练,融合读写说思。
在深度学习下的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读、写、说、思能力至关重要。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学生深度理解和批判思考问题的基础。
以《拿来主义》为例,“读”是获取信息和理解文本的基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提炼关键信息,理解作者观点,锻炼筛选、整合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领会作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产生深刻的见解。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写”是理性分析和系统表达的过程。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如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拿来主义》的读书报告或评论文章,促使他们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以文字形式将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表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归纳总结和批判反思能力。“说”即口头表达,是直接反映思维敏捷度和互动交流水平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活动,围绕“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外来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基于《拿来主义》的理念,结合现实案例阐述自己的立场,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即时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技巧,还能够深化他们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思”即思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一系列读写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并进行不断的反思,进一步拔高观点或见解。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权衡利弊,辩证看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而提升思辨能力。总之,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阅读理解、书面论述和辩论实践等,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读、写、说、思能力,有效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更好地面对复杂问题,作出明智而有深度的决策。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需注重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其作为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任务群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标准解读、有“唯一答案”的阅读教学模式,着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将所接触的内容要点组合成逻辑链,在了解作者思维、观点的基础上,提炼、整合出属于自己的解读,有效提高感悟力、推理能力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而且对他们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发展都十分有利。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