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之“8字诀”
2024/10/17 13:32:54 阅读:33 发布者:
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研究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做研究有多种方式,如撰写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等。其中,主持和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本文从“小、新、深、实、点、线、面、体”八个方面,简要论述教科研选题与设计的要点和环节。
一、教师为什么需要做研究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讲,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研究的理由主要有五点。
一是成为终身学习者。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富尔报告》中,倡导每个人都有权利并且有必要为促进自身、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而终身学习。在各行各业中,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尤为重要。教师做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履历,因为它包含阅读、思考、写作、交流、评价等重要的学习方式。二是成为课程与教学设计师。让教师成为学校治理的主体,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的主人,是学校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事实上,许多中小学教师正是通过做研究成长为优秀的课程和教学设计师的。三是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中的一员。时至今日,教师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不同学科的教师在研究中集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每一位成员在共同体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并分担责任,分享成果。四是成为精神生活较为丰富的教师。身心愉悦、内心丰富、精神充实、心态阳光是衡量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下,不少教师常常感到脑子和时间都是满的,内心却是空的。教师学会过反思性、研究性的教育生活,将打开通向精神世界的“另一扇窗”,其职业生命将不再是机械地消耗和付出,更多的则会是精神世界的充盈和自我完善。五是成为有智慧、有创意的教师。工作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和挑战,是中小学教师陷入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之中,经常阅读、思考、写作和交流,将激发其作为研究者的潜能和智慧,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富有创意的教育艺术。
二、教科研课题选题的四个要点
教师做课题首先要选好题,选对题目是成功的一半。许多教师常常因为课题申报不成功而感到委屈和气馁,除了名额有限、竞争激烈等因素外,选题不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科研选题需要把握好如下四点。01小:聚焦、聚焦、再聚焦聚焦问题是选题的首要步骤。对于初涉教科研工作的教师来说,选题过于宽泛、笼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例如,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研究、中学生学习规律研究、中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等,显然没有聚焦点和切入点,看不出如何具体、深入地开展研究。再如,小学生创造天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小学一年级座位调换的策略研究、校园心理剧提升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在高中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则符合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有具体的研究对象、有可操作的行动路径等基本原则。
02新:视角、观点、方法新做课题研究切忌“炒剩饭”,或将别人嚼过的饭菜再嚼一遍。一个有新意的选题可以表现在视角、观点、材料、方法等方面。其一,选题要体现时代特点。如: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规划指导策略研究等。其二,在传承中创新。如:基于30年兴趣教育实践的小学兴趣教育深化研究、普通高中德育活动审美化改造实践研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研究等。其三,体现区域和学校特色。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教育生态研究、关爱教育理念下小学新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帮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与教学变革策略研究等。
03深:深度、力度、关联度做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一定要深入下去。在深度方面,要破除工作总结的习惯,跳出经验叙事的套路。在力度方面,要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关联度方面,要用联系的、动态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把握所研究的问题。思维方式是影响教师做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需要养成整体、立体、共生、动态化的思维方式,破除条块、平面、对立、静态化的思维方式。例如,小学学习中心课堂整体建构的行动研究、小学课堂教学建构性对话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三导制”模式下高中生涯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具有较大的理论探索空间和实践拓展张力。
04实:具体、鲜活、策略化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应当遵循实践取向、问题导向和策略指向等基本原则,努力做到具体、鲜活和策略化。所谓“具体”,就是基于学校、学科、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管理等视角,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所谓“鲜活”,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看到“活生生的人”,能凸显教师、学生、管理者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所谓“策略化”,就是研究的重心要落实到路径、方法、效果等层面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例如,初中生校园欺凌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高一新生心理适应性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促进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积分制管理应用研究等课题,关注人的发展,直面现实问题,着力解决问题。
三、教科研课题设计的四个环节
科研选题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课题设计。课题设计主要包括研究的支点、主线、范围、体系四个基本环节。01点: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任何研究都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承上启下、纵横勾连。首先,要明确出发点。它相当于一个人的“脑袋”,具有目标定位和价值导向的功能,能保证研究不偏离航向。其次,要找准着力点。它相当于一个人的“身躯”,具有特定的对象性,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三,要夯实落脚点。它相当于一个人的“双脚”,可以脚踏实地、落地生根。例如:“基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的出发点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着力点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落脚点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互促进。再如,小学“适性教育”课程实践形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学习策略研究等课题,其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环环相扣,一脉相承。
02线:中心线、连接线、辐射线中小学教科研课题设计中的“线”,可以理解为“主线、路线、脉络、经纬”,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心线,即课题研究需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例如,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承担的“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中心线是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二是连接线,它能够发挥重要的桥梁或纽带作用。例如,该课题研制的“5力课程”——科学生活力课程、艺术生活力课程、社会交往力课程、劳动生活力课程和健康生活力课程,就是5条重要的“连接线”。三是辐射线,它能够发挥形成网络、纵横勾连的作用。如,以上5种课程形态向下辐射和延伸,可以形成二、三级课程模块和体系。
03面:平行面、纵深面、交叉面中小学教科研课题设计中的“面”指在“点”“线”基础上形成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一项课题研究的“面”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目标。研究的“面”无论是宽或窄,都需要顾及3个方面。一是平行面,主要指在同一层面上的基本要素的排列组合,如上述培养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5力课程”。二是纵深面,主要指不同层面的纵向延展、深化。如,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设计的“5慧课程”,即“慧读、慧思、慧说、慧玩、慧行” 课程,包含着“学、思、行”相结合的延展、深化。三是交叉面,主要指平行面与纵深面的交叉与融合。上述“5力课程”和“5慧课程”,各要素、类别、环节、层次之间都有紧密的交叉与融合。
04体:结构体、集合体、生命体任何一项课题研究,都要做到自成一体。从研究过程上讲,“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由面到体”是一项系统工程。课题设计要符合教育研究的规律,需要注意3个要点。一是结构化和节律化。结构化表明各要素的功能布局、排列顺序、空间位置和连接方式,节律化表明研究过程中的节点呈现、节奏控制以及动态平衡的状态。二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对象、目标、内容、路径、方法、效果等要素之间不仅是层层递进的,而且是不断转化的。三是人本化和生命化。课题研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研究任何一个教育问题,都必须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唯有如此,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有道义和有情怀的。
转自普陀高中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