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2024/10/15 11:04:47  阅读:15 发布者:

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本文的故事背景是孙、刘联合抗击曹军期间,心胸狭窄的周瑜妒忌智多星诸葛亮的才华,企图用诡计诓骗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便趁机杀掉他。结果这一阴谋被诸葛亮巧妙化解,周瑜也被其才智所折服。本文的学习难度为中等,学完新课后学生要掌握重点词语的发音和书写方式,还需用言简意赅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一、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妒忌、委托、呐喊等13个词语。

2.读完整篇课文后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故事。

3.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学习方式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2.引导学生运用简短的语言复述整个故事。

三、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后学生基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善于学习、乐于思考,基本上能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还有一些学困生存在基础薄弱、能力欠缺、求知兴趣不浓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等生和中等生的优点,引导他们学习和积极探讨,同时又要注重夯实学困生的语文基础,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成长。

四、教学过程

(一)查漏补缺,检查预习作业

师:同学们,PPT上有一些词语,现在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标注上正确的读音。

教师出示需要注音的词语,并随机邀请学生上台操作。

师:除了《草船借箭》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与诸葛亮相关的典故?

A:《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也和诸葛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本篇课文前我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讲述了东汉末年,正值天下大乱,汉朝宗室子弟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于是想要请这位奇才出山扶持自己的事业,刘备就带着自己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去拜访,才得到他帮助匡扶汉室。

师:《草船借箭》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B:本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师追问:那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着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呢?

C:《草船借箭》先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心胸狭窄的周瑜主动为诸葛亮出难题,让他在几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D:接着写了诸葛亮思考、实施应对策略,着重描写的部分应该是实施借箭计划。

E:最后写的是诸葛亮成功借到箭逃过杀身之祸,周瑜被其智慧所折服。

(设计意图:课前检查预习作业,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学困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字词的发音、书写,中等生是否能梳理清楚文本的脉络。)

(二)齐读课题,梳理文章脉络

师板书课题后要求学生齐读题目。

师:透过题目我们基本上就能知道作者要介绍的故事是什么。那么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呢?

点名学困生回答问题。

S:《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为了杀掉诸葛亮才使用了这个计谋。

A:诸葛亮让忠诚、厚道的鲁肃帮忙才顺利借到了箭,说明他慧眼识英懂得用人。

师: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呢?

B:首先,他能准确预测天气,知道三天后江面会有大雾。其次,他能准确调度人员。最后,他很熟悉对手的心理活动。

师:请用一个词语说一说诸葛亮成功借箭的原因。

D: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能使学生在预习环节积累的知识更加条理化,这样学起新课就比较轻松。)

(三)角色演绎,了解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在本篇课文中有很多对话,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由三人分角色扮演周瑜、诸葛亮和鲁肃,在对话中分析人物的性格,梳理故事脉络。

E扮演周瑜,只见他面带微笑地询问诸葛亮:先生,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你看用什么样的兵器最好呢?

F扮演诸葛亮,他承接周瑜的话题,一边手摇鹅毛扇一边摸着胡须缓缓说道:“用弓箭是最好的。”

一旁的周瑜闻言立马喜笑颜开并随声附和:“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还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言毕就在一旁露出耐人寻味的笑容。”

G扮演鲁肃,他疑惑地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完呢?

同小组其他成员在观赏伙伴对话表演的同时,尝试自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A:我觉得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他害怕别人对诸葛亮的赞赏多于自己,所以设计引他入局,想借机杀掉诸葛亮。

B:鲁肃是一个老诚厚道、忠厚守信的人,他虽然站在东吴的阵营上,但并没有跟周瑜一道设计陷害或者嘲讽诸葛亮,甚至还成了诸葛亮借箭行动的有力助手。

C:诸葛亮是一个有大智慧且心胸宽广的人,他明知道是周瑜设计陷害自己,但却没有向众人戳穿这个诡计,而是巧妙化解了阴谋,最后他的才智也折服了周瑜。

(设计意图:演绎故事中的角色,以角色人物的身份进行对话,在提高学生求知兴趣的同时,也便于他们了解文本中塑造的角色。)

(四)再读课文,深入研究文本

师: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到底做了什么让周瑜这样一个自恃有才的人自叹不如呢?

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

学生:周瑜本来想用三天造出十万支箭的计谋杀掉诸葛亮,没想到这个计谋被诸葛亮巧妙化解,他不仅在三天内悄无声息地“借到了箭”,还赢得了孙刘联军的赞赏,让大家对这个智多星心服口服。

师: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是因为他算出了三天过后江面上会起大雾,那么他为什么会知道天气变化呢?

S: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就阅读过名著《三国演义》,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军事谋略的奇才,在行军打仗之前诸葛亮往往会观察天气和地形地势,推测在战争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师:诸葛亮能借到曹军的箭不仅因为他熟知天文、地理,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想想。

K:要想在战争中取胜还需要了解敌人的心理特点,就像诸葛亮自己说的,战争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样一个通透的人,自然每战必胜。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

师:要完整地复述一个故事,不仅需要读者有清晰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本理解能力,还要掌握很多其他技巧。那么你们知道复述故事都有哪些技巧吗?

学生先在组内自由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

J:我们可以按照故事情节去概括,这就需要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和明确故事的结局。

K:以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局为主线,先梳理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再将词语和句子串联起来,就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A:除此之外,列好复述提纲也能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师: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在理,现在就可以用上这些方法尝试深度解读文本。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们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吗?

教师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大家轮流面向组员复述故事,讲述者若说得不好,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学生先尝试自行梳理文本(如图1),用简单的话说出故事大意。

A组代表:《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周瑜为了除掉诸葛亮,设下让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并让其立下军令状的毒计,诸葛亮最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破局。

1

  (设计意图:复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创设机会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认真概括,用言简意赅的话去梳理故事脉络。)

(六)课文拓展,了解趣味故事

师:其实周瑜设计了三个杀掉诸葛亮的局,本篇课文介绍的是第二次谋杀计划,你们知道还有两次计划是什么吗?

C:第一次是周瑜要求诸葛亮偷袭曹操的军粮,他想要借曹操的手除掉这个会威胁到自己地位的竞争对手。于是在火烧曹营的晚上,悄悄让部将丁奉和徐盛趁机杀掉诸葛亮,但赵云却趁乱接走了诸葛亮,因此第一次谋杀计划失败。

G:第三次是赤壁之战开始之前要求诸葛亮去借东风,并使用了阴险的“假途伐虢”的计划企图取得荆州,但是计谋被诸葛亮轻松识破,最后周瑜被气得吐血身亡。

师:周瑜真可谓是用心歹毒啊,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你们知道为什么他迫切地想要杀掉诸葛亮吗?

J:周瑜认为诸葛亮很有才华,而刘备本身也是人中龙凤,如果二人相互扶持必定能统一天下,到时候就没有东吴的立足之地了,眼下要趁着双方联合抗曹之际除掉这根眼中钉。

K:周瑜颇有才华但是心胸太过狭窄,他害怕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所以就想方设法地陷害对方,想将其置于死地。

师:周瑜死前曾愤慨地说出“既生瑜何生亮”,这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心胸狭隘和毒辣。

(设计意图: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教学,既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引导学生介绍与所学课文相关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嫉贤妒能,诱诸葛亮立军令状(起因)

诸葛亮携手鲁肃布局借箭(经过)

成功借箭折服周瑜(结果)

六、教学反思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方案的实施,我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尽量为其提供自主思考、自由探讨的机会,允许他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在细致观察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主动完成任务,但从整体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问题的设计比较简单,对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挑战性较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关注设计难度适中的课堂问题。

转自新课程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