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生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学”

2024/10/15 9:37:16  阅读:1 发布者:

学生一定要清楚他为什么而学。

在语文教学中,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痛点,老师每天认认真真备着觉得学生应该学的东西,学生老老实实学着教材或者老师安排的内容,课堂上需要站起来回答问题就站起来回答问题,需要写学习单就写学习单,但是似乎很少会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学这个内容?获得这项能力能做什么?甚至有的孩子虽然听着课,虽然知道老师告诉他训练表达能力会变得怎么怎么优秀,然而孩子内心却并不认同,因为对于目前的他来说,即使没有好的表达能力也并不妨碍他快乐的生活。

因此,学什么怎么学很重要,但为什么学确实前二者的基本前提。

这个教学观点让我立刻回忆起了自己曾经上过的三上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就非常用力地在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恰恰缺少了“为什么学”,于是最后变成了老师费尽力心力,学生依然糊里糊涂。

课堂上抓住红头旅行的路线图理解了红头的心情和青头帮助红头的行为,两条线并行为最后的讲故事搭支架,但是课堂上最后呈现讲故事环节时,我发现学生讲得并不出彩。我当时就很疑惑:明明支架搭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孩子们爬不上去?这么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了,怎么还是讲不好故事?

当时的反思:

课后我细细反思,一点点复盘想知道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导致最后的效果没有达到。但是我在复盘的时候反而发现我在搭梯子的时候过于强调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在红头到达的牛肚子的每一个地方时,红头的不同心情和青头的不同表现都是一一对应的,于是在讲故事环节时,孩子们就格外去回忆心情用什么词,行为用什么词,于是故事讲得倒是磕磕巴巴,失去了童话的趣味性了。

倘若重建,我们要遵循的是只画旅行路线图,让学生自己读故事,自己扮演红头和青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讲故事,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再进行补充和丰富。而在课堂上我们走的却是我们一直在给内容,在设框架,这样的内容和框架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理解,所以在他们尝试讲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设定越多,越难表现。

现在的思考:

回忆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当时的课后反思还是没有抓到教学失败的本质。根据今天的学习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孩子们讲不好故事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讲故事,这个故事要讲给谁听。如果我们当时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一个听故事的对象,那讲到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和行为时,用的词就只能用书上那一个吗?这样一想,我的整个“学什么、怎么学”都要做相应调整。

二是当学生对一篇课文读得不熟时,后面的一系列表达交流思辨都是很难高质量进行的。我回想到当时的课堂,我和学生在梳理红头青头旅行路线思维图中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可是梳理的方式仅仅是请学生找信息,贴上去,孩子们读课文的时间太少了,这就导致学生在讲故事时使劲回忆内容,自然就讲得磕磕巴巴。

再次重构的话,我想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课前明确“为什么学”,明确“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对象是谁,如果是爸爸妈妈,那我们讲述的样态是怎样的,我们的侧重点是故事内容以及你对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这个观点的思考;其次根据目的再设计“学什么、怎么学”,那我们的学习方式就会发生改变,不会再纠结红头青头在每一段旅程中一一对应的表现及表达,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路线图把故事过程讲清楚,启发学生对于“好朋友”的话题进行创意性表达;最后鼓励孩子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完成学习闭环。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