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活动

2024/10/15 9:29:04  阅读:1 发布者:

一、本文戏剧教学概念的界定

No.1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等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戏剧作品,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现当代话剧等,都是戏剧作品中的精华。本文所指的戏剧教学即高中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文教学。

No.2

二、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在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中明确提出学习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戏剧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1]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提出,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剧本等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2]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选文的比重相对来说很低。在最新部编版高一必修一(下)课本中,仅有《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篇选文。仅仅靠这三篇选文,学生要理解、领悟中国古代戏曲、中国现代话剧、国外文艺复兴时期经典话剧的精髓,难度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对于刚刚走入文学鉴赏大门的高一学生来说,知识背景年代久远,戏曲唱词拗口陌生,人物关系、剧情发展错综复杂,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戏剧选文的障碍。并且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重视戏剧,教和学都不得法,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组织活动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式。

三、课堂组织活动简介

No.3

组织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教育性、 探索性、创造性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方式。[3]课堂组织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并且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No.4

四、课堂组织活动的类型和实施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是我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窦娥是中国文学史上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但《窦娥冤》所反映的时代与当今相隔甚远,中学生很难想象元代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巨大的时空差距构成了阅读障碍,影响了阅读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具体感受时代环境和矛盾冲突,体验窦娥极度悲惨的人生遭遇,分析人物形象,并进一步探究造成这个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使学生从对窦娥悲惨命运的同情,提升到对元代黑暗社会的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一)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已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把握时机,将学生理解不深、领悟不透,但是经过相互交流、启发、分享能够解决的学习问题,通过全班、分小组或两两进行讨论,然后解决问题。

在整体感知《窦娥冤》课文之后,教师设计课堂讨论,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问题“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元代社会是什么样的?”十分钟后,指名学生具体回答,教师引导,最后明确: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窦天章卖女抵债);高利贷者残酷剥削(蔡婆婆放高利贷为生);无赖泼皮无法无天(张驴儿父子贪财好色);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桃杌贪财、昏聩无能);被压迫的底层妇女没有生活保障(窦娥含冤赴死)。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熟悉了《窦娥冤》剧情,把握了《窦娥冤》的主要矛盾,分析了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主题, 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课堂辩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课文中某一个有分歧的知识点,组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在分析蔡婆婆形象时,教师采用了课堂辩论的学习方式,教师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窦娥冤》全剧,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在整体把握和理解文本之后,安排小组之间自由辩论。一组为甲方,二组为乙方。双方代表抽签决定辩论观点,抽签的结果甲方为正方,观点是:蔡婆婆是正面人物形象,对窦娥慈爱有加,也是受害者;乙方为反方,观点是:蔡婆婆是负面人物形象,是窦娥悲剧的始作俑者和推动者。

在辩论中,甲方陈述的观点有:蔡婆婆本性善良,在窦娥给其作儿媳妇后,不仅免了窦天章四十两的债务,又送他十两赴试的盘缠;之后蔡婆婆对待窦娥“做亲女儿一般看承”“当自家骨肉一般”;窦娥含冤受死,蔡婆婆痛哭不已;另外剧情结尾,窦天章收留蔡婆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蔡婆婆不是负面人物。

乙方观点:蔡婆婆放高利贷,致使窦天章卖女抵债;其轻信赛卢医,对张驴儿父子妥协,给自家招来了杀身之祸;在公堂上,屈打成招,造成冤判;面对迫害,她没有像窦娥那样奋起反抗,而是选择默默承受。

教师总结:分析一个人物形象,要从多角度进行,全面把握人物行为的原因,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简单对蔡婆婆形象下定义。这个人物形象是复杂的,这是由她唯利是图、软弱妥协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造就的。

这次的自由辩论,学生们在准备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辩论过程中,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在高度的关注和参与中,完成对蔡婆婆复杂人物形象的认识。

( ) 课本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时,要求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由学生扮演剧本中的不同人物角色。活动结束后,要有表演总结。这种活动可以使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剧及元杂剧的知识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话剧的形式去表演。

首先是改编《窦娥冤》,要把唱词改成对话或独白,要把元代白话改成现代普通话, 并且有些故事情节只能通过人物对话或独白表现出来。其次选定角色,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人员、选择角色。然后是小组共同讨论、分析与研究角色特点,列出表演的要点。组员们积极研读文本,讨论角色性格、说话方式,设计表演动作,并且准备表演需要的场景、道具等。一些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充当观众,教师给他们布置了任务:角色表演如何?假如我扮演这个角色,应该怎么表演?这样一来,表演者投入,“观众”专注,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表演不完美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表演。角色表演的时间不宜太长,一场表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观众”讨论,评价“演员”的表演,“演员”则发言反思自己的表演,师生共同总结这次的表演活动。

总之,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表达交流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转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