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为什么学生数学一听就懂,一做就废?揭秘学习背后的四大陷阱

2024/10/8 13:52:48  阅读:151 发布者:

在数学学习的征途中,不少孩子陷入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误区:将听懂等同于学会。

这不仅是十个孩子中九个会踏入的陷阱,更是阻碍他们学习效率跃升的关键所在。

然而,一旦我们成功跨越这个误区,学习效率便能轻松超越九成同龄人。

那么,“听懂”与“学会”之间,究竟横亘着哪些难以逾越的鸿沟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四重迷雾。

1️⃣ 第一道鸿沟: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把握易,细节领悟难

想象一下,当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解题思路如行云流水,孩子们往往能迅速跟上节奏,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当真正面对题目,独自解题时,却常常在某个细微之处卡壳。

这正是整体与细节之间的鸿沟在作祟。

整体框架虽易理解,但解题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步推导,都需要我们细细咀嚼、深深体会。

考试时,谁会在你耳边轻声提醒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呢?

因此,要想真正掌握,就必须学会在独立解题时,自己挖掘并攻克这些细节难题。

2️⃣ 第二道鸿沟:从理解到记忆,短暂明了易,长久铭记难

即便我们成功攻克了细节,将题目解得丝丝入扣,也并不意味着已经学会了。

一道题目背后,往往隐藏着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记忆点,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我们用记忆的丝线一一串起。

然而,大多数孩子却错误地将听懂等同于记住,忽略了记忆的重要性。

殊不知,没有牢固的记忆作为支撑,考试时一旦记忆模糊或无法关联知识点,之前的理解便如同镜花水月,徒劳无功。

因此,要想真正掌握,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记忆,直到那些细节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3️⃣ 第三道鸿沟:从理论到实践,课上听懂易,课后练习难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的奥秘。

然而,真正的掌握却需要我们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就像学习游泳一样,仅仅知道动作要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在水中自由游弋。

同样地,数学也需要我们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去尝试,去犯错,去纠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真正做到一听就懂,一做就会。

4️⃣ 第四道鸿沟:从表面逻辑到深层思路,初步理解易,举一反三难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步步理解答案并不难。

然而,当题型稍有变化,或者考察角度稍作调整时,他们却常常束手无策。

这正是因为他们只是初步理顺了答案的逻辑,而没有深入理解背后的思路和方法。

真正的学会,不仅仅是掌握一道题目的解法,更是要提炼出其中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以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对。

因此,要想真正掌握数学,就必须在理解答案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思路和原理,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维体系。

跨越这四道鸿沟,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旅程。

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去反复记忆每一个知识点,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实践,去深入思考每一道题目背后的思路和原理。

然而,正是这场旅程,让我们从听懂走向学会,从学会走向精通。

记住,真正的难点在于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去跨越这些鸿沟,老师和家长只能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而无法代替我们完成这个过程。

因此,勇敢地迈出步伐,去迎接这场挑战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很远。

转自黎明在线520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