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用维度思维打造满分作文?

2024/10/8 13:42:33  阅读:24 发布者:

常言道:没有思维就没有写作。可见思维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写作的 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写作训练,本质上讲,就是思维训练。训练好思维,是我们写好作文的起点。

然而,思维无相无形,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它未免有些虚无缥缈,难以把握,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训练呢?

想要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了解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人的思维有时犹如天马 行空、无拘无束,但是落实在文章之中,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之中,就像物理空间的物体 一样,也有其存在的维度。因此,通过维度去把握思维,或许是我们实施写作训练的一条有效路径。

什么是维度思维

在谈维度思维之前,我先引入我们比较熟悉的另一个概念“角度”,进而解释维度思维与角度思维的不同。

角度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析问题来进行写作的思维模式。角度本是数学 名词,后来引申为看问题的出发点,是思维活动的起点。虽说是起点,但是由于事物的 复杂性,导致每个人看问题的思维起点各不相同,因此产生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而且人 们看问题的角度具有主观性、任意性,看待事物也往往似盲人摸象,摸腿说腿,摸头说头,无法保证对事物的分析是客观的。

这在教学中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具有主观性、任意性,甚至“无 限性”,我们无法保证分析问题的客观性,只能做到从自身认识出发的“自圆其说”。而 且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起点不同,导致教师从自身的思维起点、思维路径、思考方式进行 的讲解往往无法“真正”启迪学生产生自己的思维起点、思维路径、思考方式,因此学生 只能在教师思维探索过的“旧知”中徘徊,无法产生“新知”,整个教学过程成了“授之

以鱼,因此教学的结果也就只能是“你说的都对,可是我不会”。

维度则不同,维度这个概念来自于物理学,是指独立的时空坐标。在物理学中,日常所用到的维度有四个,即“点、线、面”空间三维与时间一维。从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看出,角度是主观的,任意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一个事物可以从无限多的角度进 行分析;但是维度却是客观的、固定的、有限的,其与我们思维的范畴相关,有多少范畴,就有多少维度,不能随意地增减维度。

既然维度是客观的、固定的、有限的,那么究竟有哪些思考维度呢?

一般而言,人在思考探究一个问题或一项事物时,存在三种思维模式,即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思维的拓展训练,强调的是思维的宽度,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纵 向思维是思维的深化训练,强调的是思维的深度,是概念内涵的进一步阐释;逆向思维是 思维的批判训练,强调的是思维的否定能力,是站在概念的相反立场上进行假设,对相反概念进行批驳,从而反向证明概念的正确性。

为什么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三种维度?因为 “横、纵、逆”是人类在时空建构上的基本思维方法(“横” “纵”来源于对空间的感知,

“逆”来源于对时间的感知),除此之外,别无他“维”。

为什么要强调维度思维

为什么要始终强调“维度思维”?是因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两张皮”问题。

“两张皮”问题是指作文的主旨与素材貌合神离的情况。因为主旨与素材的分离,使 得作文看过去满是拼凑,缺乏整体感。翻看最近的考场作文,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作文 经常“可亵玩而不可远观矣”,如果着眼于段落内部,局部细观,尚且看得过去,可圈可 点的地方也不可谓没有,但是一旦放大到整体,远远观之,就会发现全文逻辑混乱,前 后文衔接别扭生硬,经常前言不搭后语,内容也含混不清,车轱辘话叠出,简直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出在我们日常的作文训练之中,即我们平时 在作文备考时,往往割裂地看问题,结构有问题就讲结构,素材有问题就补素材,语言有问题就练语言,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的确可以“缓解局部疼痛”。

但是作文和人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任何局部的问题本质上讲都是整 体的问题,正如《文心雕龙·附会》中有云:“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 宫商为声气。”意思是文章必须以思想感情为精神主宰,以内容的事实材料为骨骼,以 文章的辞采为肌肉皮肤,以语言韵调为声气。又云:“一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意思是说假如文章的各种头绪失去了主宰,言辞的韵味一定紊乱;文章义理的脉络不流畅贯通,那文体就会显得枯燥。

可见,文章的“局部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整体问题”,而整体问题,归根结底 是思维问题。整体的问题不解决,在局部上大下力气,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作文训练变成摘抄训练,写出来的考场作文也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无本之木。

如何通过维度思维训练写作

想要通过维度思维训练写作,首先要思考思维与作文之间的关系。既然作文是一个 “生命有机体”,那么其中的思维就是其大脑,结构是其经脉,素材是其骨血,大脑统领 全局,串联“经脉”,最终将精气神通灌于“骨血”之中。因此,思考思维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维度思维训练写作的起手式。

那么,思维与结构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呢?正如前文所言,人在说理时,思维逻辑 只有三种,即“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即人思考事物、认 识事物的三种基本维度,外显在作文之中,就是作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一一对应如下:

思维

结构

横向思维

并列式

纵向思维

递进式

逆向思维

对照式

并列式结构是反映思维在一个平面上铺陈、蔓延,由此及彼的结构,是典型的横向 思维之外显。在这种结构中,中心论点被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 说明道理。在形式上,并列式具有句式整饬、层次分明的特点;在内容上,并列式侧重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又具有铺陈之美。

递进式结构是反映思维穿越若干平面往纵深发展,由表及里的结构,是典型的纵 向思维之外显。这种结构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发展规律以及逻辑关系, 一层一层地安排 组织材料,进而使层次之间存在深化递进关系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富于逻辑效果,符合读者的接受习惯。

对照式结构是反映思维往一个平面的反向发展,由黑及白的结构,是典型的逆向思维之外显。这种结构又叫正反对比式结构。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体现了逆向的辩证思维、批判思维。

而其他的结构,如“点、正、反、深、联、总”。拆开来看,“正、反”是逆向思维, 对应“对照式”结构;  “深”是纵向思维,对应“递进式”结构;  “联”是横向思维,对应“并列式”结构,无非是这三种基本结构的搭配组合。

学生在积累素材时出现的很大问题,就是只注重素材的数量,而忽视素材的维度, 结果就是,某个类型的素材积累过多,另一个类型的素材则半点没有。比如,积累感动 中国素材之时,只积累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却从未在维度上对素材进行分类、整合、 思考、提炼,没有把感动中国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横向对比;也没有纵向思考感动中 国人物为何让人感动、又何以感动中国;更没有从逆向思维出发,去搜集整理引起全国公 愤的“不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浮于表面,而且与文章的结构对应不上。

结构是思维的外显,是文章的重点,是审题立意的直接表达,如果与文章的结构对 应不上,那么无论平时的摘抄功夫下得多深,在考场上,那些下大力气搜罗到的素材金 句,都可能变得百无一用,甚至根本无从想起。因此,只有搞明白了结构与思维之间的 关系,用三种基本维度对素材进行进一步统合,才能使作文中的素材“丰富”起来,不再是数量上的简单“堆砌”。

故而,想要解决学生写作“两张皮”的问题,不在于分解,而在于整合。如何整合?  需要从思维出发,去研究思维,把握写作的思维本质特征,然后通过维度思维的方式, 从思维到结构,从结构到素材,从素材到语言,层层递进,将结构、素材、语言有机结 合成一个整体,才能最终治疗作文的顽疾,否则只能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乡野赤脚医生。

转自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