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俯瞰教材:教师备课上课的应然视角

2024/10/8 9:00:42  阅读:52 发布者:

统编教材中的选文短则几百字,长则上千字,教师如何去研读教材?大多数人都习惯两步走——通读全文,浏览教参。两步走完后,绞尽脑汁写就教学设计、制作课件。在这样的视角下,备出的课难免会呈现一个线性结构。面对一本教材、一篇文本,我们也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选择不同角度俯瞰教材。那么,具体怎样做呢?

基于学情,找准学生的起点

俯瞰教材的前提,就是要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准把握学情。这里的学情分析一定是“点面结合”的,既有年段学生的特征把握,也有班级整体的学情熟知,还有每个学生的个性分析。这里的学情分析一定是“对接文本”的,即:找准学情与文本的交汇点,知道任教班级学生学习这一类或这一篇文本已有的基础怎样,目前障碍在哪里,需要提升什么。读懂学生,就是找准他们的起点。如《海底世界》一文的学情分析是这样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字词与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前预习,他们学习生字的字音和字形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通过倾听学生上传的录音不难发现,学生在预习时已扫清了文字障碍,能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对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已有了一些表象认识。他们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上。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运用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品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这一特征,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进而尝试迁移运用。提升点预设为:1.在阅读中感受海底世界的奇特,实现品读的提升。2.在交流感受中体悟说明方法的好处,实现方法的提升。3.在写话中进行写法的迁移,实现表达的提升。只有建立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教学的过程。

纵览教材,关注教材间的关联

教师要有教材的整体意识。不仅要熟悉自己目前所教的这册教材,对于同年段乃至小学阶段的所有教材都要有所了解。打通教材间的关联,才能更好地呼应学情分析,作出更好的教学安排。如四年级上、下册均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四(上)的训练要素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侧重于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四(下)的训练要素为“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侧重于带着质疑去深入阅读文本,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同为提问策略单元,下册是对上册所学的提问策略的实践运用。可见,上、下册教材在编写时是有层次地推进,有发展性提升的。如教学《太阳》一文时,我们不能忽视前面已学过的《蝙蝠和雷达》《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等科普类说明文,在发现它们都是说明事物特征的同时,也要发现每一篇说明方法的不同。教学《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时,我们不能忽视前面已学过《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自相矛盾》等文言文,它们都为今天学习《伯牙鼓琴》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有了基础,教学便可以由扶到放,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明确教材间的关联,我们便可以更好地定位教学目标,深入地备好课、上好课,长远地规划教育教学。

研读文本,发掘板块的特质

在单元共性表达的前提下,每个文本都有其个性特质。我们在俯瞰教材时,要在理解教材单元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文本,发现这一个文本在体现单元共性特征的同时其独有的特质是什么,而这就是本文教学的着力点。如四(下)习作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五个板块构成。其单元共性特征体现在人文主题是“妙手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每一篇文本及相关板块各具特质:《海上日出》按照变化的顺序,重点描写了太阳跳出海面和穿入云层的壮观景象,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动态过程。文中“果然”“过了一会儿”“有时”等,将太阳升起的变化过程连接在一起,让原本并不连续的景象巧妙融合。《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和出洞情况,重点描写了孔隙狭小和内洞黑、奇、大的特点。课文的第36自然段,前一段结尾与下一段开头紧密相连,让文字叙述下的整个游览过程浑然一体。在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伴着课文生动有序的记录,陪伴巴金爷爷“观赏”海上日出,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承接单元语文要素,再次展示了按游览顺序生动有序描写景物的特质。“交流平台”回顾单元语文要素,强化对按游览顺序写、抓住重点来写、按变化顺序写等写作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初试身手”与习作表达是写作知识与方法的迁移运用。在备课中抓住单元中各板块的特质,“深挖洞,广积粮”,才能引领学生到达更高远的语言文字佳境。

整体融通,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统编教材基于“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在确定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后,选取几篇富有代表性的文本构成一个个充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单元。每册教材大致以文体单元、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三个系列为主,加上综合性学习构成六至八个单元。作为文选型的小学语文教材,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选择这一篇的思考是什么?把这几篇组合放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不同单元教学的侧重点在哪里?同样文体的单元在不同年级选文时的差异在哪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备课中多一些这样的思考与追问,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凸显文本的教学意义,放大学科的育人价值。如四(下)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要素在第一单元“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要求,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还要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与以往写动物的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根据需要进行表达。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到作家对动物的情感,更要引导学生探究作家各具特色的写法。如《猫》《白鹅》明贬实褒,情感抒发自然流淌;《母鸡》先抑后扬,前后对比注入情感。此外,《猫》和《白鹅》课后的“阅读链接”还安排了其他中外名家写动物的文章或片段,意在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和丰富情感,为学生独立写作汲取营养。

检索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

无论是名家名篇还是普通例文,都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创作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对于作者及文中人物的生平简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作者的创作心境,都应该努力去检索。这些资料的阅读与追踪,未必全部传递给学生,但对于我们在备课和上课中,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学习作品的写作特色等,会大有帮助。如六(下)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该文是李星华在1943年父亲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散文。本文的历史背景以及主人公李大钊,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相当陌生的,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对于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就无法深入。包括作者李星华的生平也应该作为检索的范畴,因为她与李大钊是父女关系,这样的关系在那样的年代,让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更加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起点,顺应学情,设计好学习的全程,既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科学精准的设计,又有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和学习驿站的合理安排,还能勾勒出学生可以奔向的“理想彼岸”;应该具有整体视野,纵观全册教材,打通教材间的关联,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应该深入研读文本,多元解读教材,把握文本特质,关注相关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创作心境;应该强化关联思维,读懂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发现单篇在本单元以及整册书甚至整个学段中的价值,从而确定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是语文教师备课和上课的应然视角,也是语文教师应该锤炼的新基本功。

转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