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初中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概念框架与量规指标

2024/9/30 9:19:12  阅读:25 发布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评价明确学习方向、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改善教学过程,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以下将选取初中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记叙文写作,对如何建构表现性评价的框架以及指标进行探讨,为完善初中写作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一、写作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1.写作表现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表现性评价1987年由Stiggins提出,所谓“表现”指“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时,实际表现出的某种特定技能,或者创建出的符合某种特定标准的成果或作品”①。教育评价专家Popham和肖远军认为,表现性评价既要“观察学生的表现”②,还要“以客观的标准加以评分”③。ArterMcTighe将其完整地表述为“基于表现的评价”④。周文叶综合上述观点,归纳出表现性评价的三个关键特征——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生的建构反应和依据准则的判断。[1

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表现性评价”的内涵表述不一,但普遍都认为表现性评价强调的是“从做中学”。即: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2.写作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具体构成。

对于写作表现性评价框架的研究,国外有学者认为“整体评分规则和分项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中最常设置的两种评分框架”⑤。整体评分规则是根据一级评价指标,从整体上对写作成果进行的描述和评价;分项评分规则是在一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解二级评价指标,对写作成果的重要方面或关键因素进行单独评分。国内外学者对写作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评分规则上。请看下面笔者对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的整理。

梳理上表内容发现,整体评规框架的相关研究大多是针对写作成品的整体水平,极少针对某类特定的文体写作;其评价框架通常包括4-5个一级指标,每个指标被划分成3-6个水平。从一级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看,大多数研究者都比较关注内容(主题)、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此外,有些研究者还不仅关注写作的成品,而且关注写作过程的状态,因此评价指标也涉及改写、写作态度、写作习惯等。

分项评规框架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某种具体类型的写作,重点研究写作成品在某项一级指标下具体二级指标的显著表现。以记叙文写作为例,郭家海在记叙文写作的一级指标“内容”下确立了“肖像描写”二级指标,重点关注肖像描写的手法、人物与主题[2];杨凤金、胡金则在一级指标“形式”下确立了“细构思:分段合理、详略得当、脉络清楚”二级指标,每项具体的二级指标内容又被划分为4个水平。[3

3.写作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表现性评价工具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根据评价出现的时机与主要目的,分为导向、监控和反馈三种作用。

1)导向。指评价出现在写作学习之前,评价工具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例如,郭家海就通过语境填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写作前明确肖像描写等评价工具的内容与作用,引领学生把握写作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的作用——明确告知学生“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2)监控。指评价出现在写作学习之中,主要目的是获得学生学习的过程证据,帮助师生解释学习表现并诊断问题。比如,先让学生模仿篇章结构写作,再出示评价工具要求学生修改,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成品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历经自我监察、评价与修正,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反馈。指评价出现在写作学习之后,通过写作表现反馈确立学习改进提升的目标,搭建支架,针对性地调整下一次学习过程。张红冰就在其表现性评价写作课程实践中,先让学生在课前写好文章,然后在课上提供10篇范文,师生共同制定评分规则和标准进行范文修改,之后再依据标准进行自评、组评与师评,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工具的制定并实施,最终利用评价工具检测写作学习的效果并调整学习策略组织后续学习。[4

总之,表现性评价以量化指标的形式明确评价内容,针对以往写作评价较为笼统的弊端,为日常写作教学提供了助力。同时,表现性评价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发展性等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特征,可以起到教学效果反馈的矫正与激励功能。但是,当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的研究多以文献整理为主,针对某一类文体写作的表现性评价工具开发不足,特别是分项量规的开发还比较少见;另一方面,国内写作表现性评价研究的相关标准与内容表述,大多是单纯根据理论进行的说明性描述,缺乏由教学实践积累的表现性描述,这意味着研究对教学的指导与促进还不够普及。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笔者立足文献与具体教学实践,从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两方面入手,建构了初中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的框架与具体指标。

1.评价指标:内容指标和表现指标的融合。

1)聚焦课程目标与教材要求确定内容指标

记叙文写作内容评价指标确立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来自课程文件对写作目标的要求;二是来自现有教材对写作内容的要求。

笔者通过提炼新课标中有关写作目标要求的关键词,梳理统编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发现关于初中记叙文写作的内容,新课标与统编教材都明确指向五种类型——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新闻、传记、游记。同时,相关课程文件与统编教材也指明了初中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叙事内容、中心立意、表达、选材、布局谋篇、修改等。

基于文献梳理,根据课程文件和统编教材的具体要求,结合课程实践和师生访谈,笔者重点建构了如下表2所列24项初中记叙文写作评价内容指标。

2)根据内容指标进行水平描述,配备范例形成完整的表现指标

相关研究表明,完整的表现性评价不仅应包括内容指标,还应包括表现指标。[5]表现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表现水平,即学生表现的级别,如优秀、一般等;②表现描述,即各级水平上学生表现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③范例,即各级表现水平上学生写作成品的样例;④分数线,即区分各级表现水平的分数。

具体到初中记叙文写作,笔者结合相关研究的24项内容指标,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写作成品作了水平描述。比如,聚焦一级内容指标,具体描述了学生在二级指标上的优秀、良好和合格水平的写作表现,并进行了赋分;同时,还为每一水平配备了2-3篇学生作文范例。具体内容将在下文完整的评价框架(表3、表4)中呈现。(注:因为分数线不具备稳定性,所以本研究不作具体呈现。)

2.评价工具:整体评规和分项评规的灵活运用。

整体评规指基于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成品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形成对成品统一整体的优劣判断。整体是相对于单项而言的,其核心是在探求写作成品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对事物作一个更为完整、全面的评价。所以,整体不是对各个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对综合后整体性写作表现的关注。

笔者研发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整体评规包含6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根据写作需要可从4个指标中任选一个作为评价重点。具体内容见下表3

(注:篇幅所限,仅呈现优秀等级的表现描述及案例。)

分项评规指聚焦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某项一级内容指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成品,重点描述二级指标在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级别的写作表现特征。和整体评规相比,分项评规更重点关注学生在某一项内容指标上的具体表现,以方便教师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请看下面基于一级评价指标“谋篇布局”设计的“分项评规”示例:

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评规和分项评规不是对立存在的两种评规,师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学习需要与目标,对其进行灵活选择和组合使用。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框架与指标建构的经验与启示

1.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设计表现性评价工具。

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基于学生的写作现状,发挥量尺调节的作用,最终是要达到引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对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尤为重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评价标准是与有关人员共同商讨制定的,那么评价就会有助于学习。[6]因此,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规的设计,也应更多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比如,通过设计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清楚写作的评价标准,进而积极地参与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反思写作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突破写作的困境,减轻写作的焦虑,更好地发挥其写作水平。对于学生来说,参与记叙文写作评价标准的设计,本身就是在学习写作。

2.基于内容指标与写作成品进行能够体现学生写作水平的等级描述。

制定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工具的核心是对各级记叙文写作表现水平进行描述。因为,对各级写作表现水平的描述不仅要基于理论研究,还要结合课程实践。为此,写作前教师应先根据理论确定评价的内容指标,同时还要在写作后从实践中搜集大量写作成品确定基于内容指标的表现指标,具体可采用团队专题研讨和专家决策组合的方式解决。

3.根据不同目的,恰当选择评价的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写作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相同的写作问题重复出现在不同学段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写作目标,制定适宜的表现性评价“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指任意年级的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表现为将所有年级的作文混在一起让他人评价仍不会影响判定的结果。“绝对标准”适用于历时研究,主要针对写作个人,观察分析其写作发展变化。“相对标准”是在“绝对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年级因素和学力差距,根据不同年级的写作例文诠释写作水平描述,使不同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出相对差异。比如,同一篇作品,在七年级的写作标准中可能已达到优秀水平,但在九年级的写作标准中却可能仅达到合格水平。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教育情境,自由选择并恰当运用这两个“标准”,达成教育目的,用“绝对标准”激励写作困难的学生达标,用“相对标准”引导写作优秀的学生不断前进。

总之,笔者的研究并不以拟定初中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的固定模板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建构初中记叙文写作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指标,为初中写作教学提供一种具有导向性和灵活性的写作评价工具,为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群体建构具体且可操作的记叙文写作评价标准提供些许依据。

转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