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例谈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训练

2024/9/25 17:48:28  阅读:2 发布者:

数学教育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并能借助这些素养,来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收集并提供一些源于实际的学科知识素材,创设一定的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探索出解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新进的过程。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分解或整合训练,是较为有效的训练方式。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的五步问题解决过程包括: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面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向题解决过程包括六个步骤:问题的确认、问题的定义、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问题的表征、资源的分配以及监控和评估。笔者认为,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具体表达为这几步:数学问题的识别、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解决方法和策略的寻找、解决过程的正确表达、解决问题的反思和评价。

笔者在对本市的 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调研中发现,由于教师只是笼统地关注了题目是否做对,而没有在教学中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细致的专项训练,使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快。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段教材的特点,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学生认知的规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问题的识别

数学问题的识别是指学生能透过具体情景,意识到自己正面临者一个数学问题。只有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是什么数学问题,才有可能去着手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同时,我们还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识别,识别出各类问题的特征,为后续解决问题作好最初的准备。

[1]体育运动中心新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游泳池的长 50,20,1.8米。向:(1)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如果给游泳池内壁贴边长为4分米的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 (3)小明测了一下,水面距池口有20厘米,池中大约放了多少水? (六年级)

从题目来看 .除了第一个问题是具体的数学问题外,后面两个问题都是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善于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和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关,因为贴瓷砖的是游泳池,所以根据生活常识可以知道,所贴的应该是这个长方体除了上面以外的五个面;第三个问题与求长方体的体积有关。只有正确识别了问题,才能合理思考和解答。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可以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乃至进行新的发现与创新。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同时能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

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当学生一旦意识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后,首先要知道拥有哪些信息,再根据问题来分析哪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实际上,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找找问题中哪些是相关联的数量,想想这些相关联的数量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根据问题思考,运用哪些相关联的数量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数学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整理、加工、排除干挠因素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可以有序地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2]小亮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左图是他每天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他每天大约有几分之几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五年级)

从文字叙述中,只能看见需要解决的间题,而看不见解决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但从配套的图中可以发现,小亮每天睡党的时间是晚上九时到次日早晨六时,利用这一条件可以解决小亮睡眠的时间。题目中虽然没有说明一天有24时,但这一条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应该知道。这样,通过对题中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利用日常生活的经验,来完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关条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败学问題来确定需要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收集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从文字叙述中来收集,可以从配套图例中来寻找,可以从题中提供的图表中摘录,也可以借助生括经验来补充,等等。

[3]从甲地到乙地,上坡路占2/7,平坦路占4/7,其余的是下坡路。一辆汽车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共行下披路42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六年级)

题中已经知道下坡路在往返的过程中一共行了42千米,要求甲乙两地的路程。可以利用已知的路程和它所对应的分率来解答。画出简易草图,我们很容易看出,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时,下坡路行了1/7,返回时,原来的上坡路就是下坡路,也就是返回时下坡路行了2/7这样,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很容易就找到了对应关系,问题的解答就容易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整理方法,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间题选择不同整理信息的方法(如摘录条件,给条件排序,列表,画草图或线段图,等等),并在整理信息的同时分析数量之问的关系。

三、解决方法和策陷的寻找

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问题会因为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同一个问题,也会因为学生知识背景的不同,只能发展的差异,出现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只有把了具体情景中的问题,才能选择合理的、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

[4]旅行社有甲、乙两种面包车,甲车可乘12人,每辆租金为120;乙车可乘18人,每辆租金160元。旅行团有58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四年级)

了解了这道题的信息后,我们发现,依靠日常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很难解决,必须进行分析,来确定解决同题的方法。要使得用的钱最省,无非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尽可能租单价低的车辆,二是要尽可能使每辆车坐最多的人。从这两点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乙车的单价可能比较便宜,所以应尽可能租用乙车,根据总人数是58人,可以知道乙最多租4辆,这样的话,共160x4640;如果租3辆乙车,余下的人数还需1辆甲车,共需160x3+120600;如果乙车租2辆,余下的人数还要租2 辆甲车,共160x2+120x2560元;如果乙车租1辆,余下的人数还要粗4辆甲车,共需160+120 x 4640;如果全租甲车,则需要5辆甲车,共需120×5600元。因此,租2辆甲车和2辆乙车最省钱。

从这道题的思考过程来看,我们首先要确定解答问题的方向和突破口,确定从哪里入手最容易把握,然后在一定的范田内进行列举,再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筛出比较好的解决向题的方案。

数师在实际数学中要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化归思想、对应思想、模型思想、转换思想等等;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观察与实验、演与归纳、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与映射、猜想与联想等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过程的正确表达

数学课程准在“解决冋题”教学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德国也在数学教学的分类学习目标中提出;“运用数学方法表述某些客观环境现象的能力,即认识、发现客观外界中事物的数学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述这种关系。”由此可见,能用筒单的数学语言有层次地表达思考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学生在数学解题时。解题格式不规范,很少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对出现的数学量符号不作交代,等等,都会导致解题过程思路混乱和错误。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用简单,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述有关数学问题。

【例5】下表的粗线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1)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2)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个同的和

(3)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4)你能发现什么規律?(五年级)

十个数,每次框出2个数从左往右依次移动粗线框,可以移动8次,得到(8+1)个不同的和。

十个数,每次框出3个数从左往右依次移动粗线框,可以移动7次,得到(7+1)个不同的和。

十个数,每次框出4个数从左往右依次移动粗线框,可以移动6次,得到(6+1)个不同的和。

用文字表达的话,既烦琐也不能很快看出规,如果用表格来表达的话,通过比较能很快发现规律。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不是都能用算式等来表示出问题思考过程中和结果的,有时也可能要借助列表、画图列举、文字叙述等方式来表达的,只要能够清晰、有序,只要有利于分析、解释,就是合理的表达。

五、解决问题的反思和评价

解决问题的反思和评价作为解决问题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解决问题对过程和结果对把握和关注,能确保解决问题对过程对合理,有效。只有具备了解决问题对反思和评价能力,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或偏差,才能确保成功解决问题。

【例6】陈师傳把长18厘米,宽13厘米,高6厘米对长方体木块锯成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他能锯多少块这样的正方体?(六年级)

从题目看,要求大长方体可以分割成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可以这样算:

18x13x6÷(3x3x3=52(个)

如果这样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不正确的。因为宽边是13厘米,不能整除,也就是余下的部分只能浪费,所以用求大体积里面包含几个小体积的方法,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解题时如果发现前面所确定的解题思路不当或者不简便。应及时修正,以减少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考虑到如果要分割則必须整除,那么可以思考每条棱可以分成几个3厘米,再求可以分割成多少个小体积。列式解答为:

18÷3=6(个)

13÷3=4(个)……1(厘米)

 6÷32()

 6x4x248()

如果仅仅考虑解法的话,两种方法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难说哪种方法更好。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选择一种解法时,还可以考虑一下另一种解法。用另一种方法来检验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发现两种解答结果出现不同时,一定要反思解答过程是否忽略了生活实际和其他因素,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答。

转自朱红伟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